你要拿到选择的权利你还要拥有选择的能力
2019-04-16布米米
布米米
人需要做出选择的次数,和年龄的大小一定是正相关的。当我开始进入30岁的时候,我发现,我做过的大大小小的选择已经可以堆成一堆了。
高一读完了,要选文理科,我一开始选了理科,后来又改选了文科。闺蜜一直以为是因为她的撺掇,其实我只是以为,之前那位让我上课昏昏欲睡的物理老师,还会继续给我上物理。
高考后,我在所有报考的高校里,第一志愿都填上了经济,因为我哥哥说,文科适合报考的专业里,也就只有经济还比较有专业性了;第二志愿都填上了文学,因为我觉得自己作文好,应该很适合吧。
然后读研是顺其自然,留在北京工作是因为懒得去其他地方找工作,从北京回到重庆,是因为发现自己在北京一辈子买不起房,还得了慢性咽炎。
我常常觉得,选择可真烦人啊,让人纠结来纠结去的,心都要纠出褶子了。甚至现在都还会反复回想,我当初的那个选择对了吗。
去年9月,我去成都参加了生涯规划的培训。培训时,老师告诉我们说,做选择,也就是决策,是需要一定的能力才能做好的事。甚至还总结了5个步骤:1.意识到自己要做选择;2.了解自己和你的选项;3.扩展和压缩选项;4.选定1个选项;5.采取行动,落实选择。这5个步骤里,最重要的是第2步。很多时候,当我们对自己和自己的选项足够清楚的时候,选择就会呼之欲出了。
高中三年,我们每一天披星戴月地学习,只是为了让我们有更多选择的权利。最后,我们拿着我们的高考成绩单,站到一堆的大学和專业前面,却一片茫然。
有的人可能搜了一下热门专业“人工智能年薪80万”,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就填上了;有的人觉得自己可喜欢玩游戏了,那就在带游戏的专业里,随便写吧;或者哪个面熟,填哪个?……这些选择基本都和买彩票一样,好坏,全看运气。
问题就出在我们对自己,和大学与专业的了解上。我们以为,爱看电视就是喜欢影视,爱玩游戏就是爱游戏,其实我们只是爱玩罢了。真正的喜欢,不是看你怎么消费,而是看你怎么付出。我们还以为,人工智能嘛,不就是机器人,和机器人聊天探讨很有趣啊,但其实你要面对的是一堆数据和算法……这很像盲人在摸象,而我们需要去睁开眼睛,看清楚你和你自己。
《高考金刊》就是在做这样一件事,我们这一期用了20页的图文,让你把人工智能摸清楚;我们每一期还用19页的内容,让你对一个城市和它所拥有的大学了如指掌;用13页的内容,让你了解那些长得很相似的专业到底有什么区别……选择的能力,就这么自然而然地有了。
当你拿到了好的分数,拥有了选择更多更好的大学与专业的权利时,你自然也知道哪个大学哪个专业最适合你,哪些大学、专业可以考虑,哪些大学、专业必须避开。
至少,我相信,当你看完被我们扒了个底朝天的“人工智能”时,你不会只是看到“80万”就两眼放光,直接扑上去了。你会告诉自己,稳住,保持你的矜持,保持你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