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智慧养老未来可期

2019-04-16孙展

新天地 2019年4期
关键词:养老智慧社区

孙展

在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发展养老,改革完善医养结合政策,让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后来人就有可期的未来。

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速到来,养老产业步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各行各业纷纷涉足养老行业。不可否认的是,虽然进入养老服务行业的企业很多,但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在北京养老服务领域,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面向老龄服务科学前沿、面向北京发展战略需求、面向老龄社会现实需要,持续推进智慧健康养老与服务科学和技术互融发展,打造了国内一流的科研条件平台,建成了一支高素质的科研团队,与国内外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社团和政府部门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承担了一批国家和北京市的重大项目,部分科研成果已在北京主要城区街道和社区试点示范,形成了覆盖老龄服务创新链、产业链的“北科养老”技术品牌。

带着对当前我国养老行业面临的种种问题,我们拜访了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智慧健康养老与服务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怡养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建兵博士,当面聆听了他关于中国养老行业的独到见解——

问: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大力发展养老,特别是社区养老服务业”,中国养老的政策正在向着更务实的方向发展。请问,2019年中国养老格局及养老服务行业的现状是什么样的?

答:从狭义的养老服务来看,养老服务包括三个大的业态:CCRC养老社区和大型单体养老机构、连锁化品牌化社区养老机构和社区文化养老。第一类可以简称为机构养老。第二类可以简称为社区养老,是目前各级政府重点支持和建设的养老服务体系,即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社区养老服务业”,这类业态会进一步细化为护理型、安宁型、日照型、康复训练型等不同的业态或组合,相对来说,轻中度失能失智和高龄虚弱老人会是主要服务对象。这些老人的共同特征是:独立生活(即不需要照护服务)已经面临较大的安全风险,做饭吃饭等基本生活不能自理或只能部分自理,大部分人有慢性疾病,长期服药等,但不是长期卧床,与重度失能老人相比,护理压力相对较小。因为已经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和基本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因为这类人群的照护需求也是刚性需求,但目前还缺乏有效的服务能力。第三类是我国传统的社区文体活动,可以简称为文化养老,主要针对活跃老人,推广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积极养老”理念和技术应是文化养老工作的一个重点,通过活动从个人角度可以延缓衰老和失能,保持生活独立和健康,从社会的角度看是减轻对社区和机构养老的压力。

从总的格局上来看,三类业态同样重要,应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三驾马车。相对来说,机构养老目前发展非常迅速,很多企业的运营模式相对成熟,开始进入小规模的扩张阶段。社区养老目前还没有成熟的模式,都处在探索阶段,但市场规模和增长潜力巨大,也是政府重点支持的领域。文化养老完全用市场的方式来解决很难盈利,需要基层政府和社区来推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支持社会组织开展是一个可行的方式。

问:当前国内社区养老服务的难点在哪里?

答:如何实现有效的单店盈利模式是一个难点。相对机构养老来说,社区养老是一个新兴市场,市场接受需要一个过程,同时社区养老机构所提供的服务尚不能满足需求或未能与需求相对接。单店不能实现盈利,就很难吸引投资,实现规模化发展,而连锁化、品牌化发展是社区养老的核心。这就好比一个人买一辆汽车就可跑运输,但是想经营铁路运输,就必须得先修路,而修路的资金巨大,筹集资金是大问题。同样,社区养老提供的服务是建立在“就近”的基础上,服务范围有一定的半径,没有服务网络就不能提供服务。仅靠互联网的方式不能解决问题,应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而线下服务成功运营并不容易。在短期盈利率低且需要巨额资金的情况下,必须得有非常有眼光的、有实力的产业资本的介入。

最后是支付的问题。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长期照护保险,政府的补贴也非常有限,老人和家属愿意支付的常为刚性需求,即重度失能老人的照料服务。相对来说,社区养老驿站等社区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还没那么“刚性”,或老人和家属没意识到它的“刚性”,如很多老人已经是轻中度失智,安全风险和失能状况加重风险已经非常高了,但在国外的子女还认为没问题,让老人独立生活,更没有使用旨在延缓衰老和失能失智的各种健康管理服务。

问:“十三五时期”,社区养老行业有哪些机遇,面临哪些挑战?

答:首先,人口老龄化已经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至少持续几十年的社会现实,从经济的角度看就是市场需求会持续增长,包括刚性需求,因此整个养老产业会是一个长期、稳定的市场,具有逆经济周期性。

其次,社区养老是未来针对大众市场的养老服务主导业态,也是智慧养老、健康养老和社区服务的依托平台和入口,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同时,技术、资本和房产资源的壁垒会越来越高,能够提前布局,在较大的区域内,甚至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服务网络的企业会在未来的竞争中获得巨大的竞争优势。

最后是政策机会。当前,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已经是一个基本的政策,社區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重中之重的任务,政府在准入、土地、用房、服务补贴等方面已经出台了很多政策,来促进产业发展,把握好这些政策,利用好政策资源,也是社区养老行业发展的关键之一。

问:请您介绍一下,“北科养老”团队在老龄服务产业链中,做了哪些探索,取得了怎样的成绩?

答: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下面简称为北科院)是北京市政府直属的综合性科研机构,是全国最大的地方科研机构。作为北京老龄服务科技支撑体系的重要主体,北科院在“十二五”期间将"科技为老"定为战略性新兴领域予以重点培养,围绕"积极养老、健康养老、智慧养老"(简称为智慧健康养老)这一全球科技创新的热点和前沿领域,设立了专项科研资金,开展了几十项重大项目,培养了一支多学科交叉性专业科研队伍,建立了实验室和社区实验基地,开展了大量的集成创新和自主创新,开发了基于积极养老理念的智慧居家养老的解决方案和多项关键技术。

2015年,正式创立“北科养老”这一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养老科研和产业化的总体品牌。2015年,在院直属国有企业北京科力新技术发展总公司下成立了养老事业部,承担相关成果的落地转化和产业孵化工作,并创立“北科养老”品牌。2016年,经过孵化并响应国家鼓励科研人员创业的政策,批准成立了 “北京怡养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居家照护管理和社区健康促进两类产品的开发和市场化运营,致力于让人人享有智慧养老服务,获得健康、独立、快乐、尊严和价值的实现。

2017年,经市民政局批准成立“北京乐活堂养老服务促进中心”,专门运营“北科乐活堂”公益品牌。2018年原北科院“城市运行与管理重点实验室”正式更名为“智慧健康养老与服务工程实验室”。初步形成“重点实验室+社会组织+企业”为基本架构的智慧健康养老科研、产业化和国际合作的条件体系。

在国内外合作方面,与德国、荷兰、芬兰、西班牙、澳大利亚等十多个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及国内的几十家研究机构、高校、企业、社团、街道和政府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举办“老年服务科学与创新国际论坛”,出版《全球积极、健康与智慧养老创新报告》。

问:在积极养老方面,“北科乐活堂”团队在老龄服务方面具体做了哪些事情?

答:“北科乐活堂”是“北科养老”开展积极养老服务的品牌。由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研团队在引进和消化吸收我国台湾地区相关技术的基础上创立,是国内最早推广“积极养老”理念和开展相关服务技术研发的社会组织之一。多年来扎根社区,持续开展了社区健康促进、社会组织辅导、孵化和志愿者能力培训工作,从2014年在月坛街道汽北社区试点以来,目前已经扩展到北京的50多个社区,累计服务10万多老人。同时,将业务拓展到20家养老机构、社区驿站和高职院校,形成200多套成熟的辅疗课程。

“北科乐活堂”专业团队将“积极养老”“健康养老”理念与健康促进服务相结合,开发出适老性的体适能训练、音乐辅疗、园艺辅疗、脑健康与认知训练课程等。从改善长辈的身体、心理与社会适应性角度进行健康干预,增强长辈对社会生活适应能力,提高社会参与,预防早期失能失智。辅疗活动本质上是照护,把康复训练融入到老人日间照料中,老人通过玩耍和游戏,就解决了认知训练、心理疏导、体能训练等等方面需求。

问:您怎么理解智慧养老,“北科养老”团队在智慧养老方面做了哪些尝试?

答:在信息通信技术革命和养老理念不断发展的双重推动下,在世界范围内,养老服务正在进行一场根本性创新和变革。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智慧养老、整合性服务、居家养老等各种新概念的出现,均在一定程度上或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这一现象。

智慧养老的概念来源于IT界,最初的一批淘金者来源于物联网的行业,主要是将在其他行业应用的技术应用于养老,例如通过通信、定位、活动和生理体征等监测技术对老年人行为进行实时监测,提供急救、健康管理等服务。

从产业形态来看,智慧养老首先表现为在原来的养老产业中增加出一些全新的产业,简单可理解为基于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老年服务产业,在这个意义上,人们人为地将“智慧”和“传统”产业进行了分割。智慧养老的进一步发展是养老业态或产业的变革。不论是老年产品还是服务,一定是线下服务和线上服务的融合,创造出来全新的养老技术和模式。

在智慧化时代,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技术具有人类大脑的能力,可以感知、获取和存储外部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可以利用已有知识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同时具有超越人脑的信息处理能力,会使养老科技产品的专业性、精准性和简便性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也会使在地(居家)养老、健康养老和积极养老真正落地,普惠天下所有老人。

“北科养老”团队在智慧养老方面主要专注于社区养老和精细化服务,社区养老方面开发了社区养老驿站运营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内嵌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生活照料、专业护理、健康管理、家庭医生、智慧服务和照护管理等模块的标准业务流程。

精细化管理方面主要开展老年人失能失智風险预测与弱项判别模型、老年人生活行为模型与风险判别模型、老年人能力评测与常模等并将其嵌入服务系统和标准服务流程。

比如老年人健康评估,我们设计了一套简便的标准化记录方式,方便护理员随手记。假设一位护理员每天或定期为老人做各种评估和护理工作,通过系统,相关数据自动上传到数据平台,形成护理记录,系统会根据每个老人不同的身体状况,自动做出判断,生成风险提示和服务计划。护理员没有增加很多工作量的情况下,可以完成高质量的服务。

该技术经过在北科养老团队直接运营的“南小街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和“汽北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多年应用和测试,已经推广到北京和河北的一些机构,并受托为北京市西城区居家养老床位相关政策的出台提供前期测试任务。

猜你喜欢

养老智慧社区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养生不是养老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
智慧派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