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奔波在“一带一路”上的非遗传人

2019-04-16宗河

新天地 2019年4期
关键词:海派刺绣苗族

宗河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外人文交流呈现快速化、多元化、品牌化发展趋势。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非遗协作由来已久,中国在立足本国非遗传承和保护的基础上,不断对外传播非遗文化,推动中国非遗走向世界,并积极开展合作交流,学习、分享先进经验,助力其他国家的非遗保护工作。

意大利

近日,在第22届米兰三年展上,融合蓝印花布、丹寨蜡染、阿坝羌绣、苗族百鸟衣等4种中国非遗元素的装置艺术作品《百鸟林》惊艳亮相,让观众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感受到中国非遗手工艺之美。在展览上,法国奢侈品集团爱马仕针对中国市场推出的一款竹丝扣瓷茶具。这个品牌以景德镇薄胎瓷为胎,由四川青神县的非遗传承人用纤细的竹丝、柔软的竹篾紧扣瓷胎,挽救了一个因为造价低廉而传人寥寥甚至濒临消失的非遗手艺。

缅甸

悠扬婉转的葫芦丝、独特精致的民族刺绣、神奇动听的吹叶、栩栩如生的傣族剪纸……自1月16日起,在缅甸仰光中国文化中心举行的中缅文化周系列活动之云南非遗精品展,通过一个个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鲜活的现场展示展演,展现了云南传统文化的精妙所在,吸引了很多缅甸民众,他们纷纷感叹:能够这样零距离体验中国文化,了解云南非遗,十分有意思。云南刺绣工艺大师廖力耕是第三代苗族传统刺绣传承人,他来到缅甸,再次展现苗族传统刺绣的魅力。据了解,廖力耕掌握50多种传统刺绣针法技艺,在钻研苗族刺绣之路上走了二十多年。廖力耕说,很高兴有机会把云南苗绣艺术带到缅甸,让缅甸观众近距离了解苗绣的魅力。

俄罗斯

福建的遂溪醒狮是国家首批非遗项目,遂溪有醒狮团225个,队员13000多人。高桩舞狮被誉为中华一绝,近年多次应邀出访俄罗斯、美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

人称“湛江狮王”的李荣仔不但是一位醒狮表演大师,也是一位制作醒狮的大师。身处“一带一路”的前沿,李荣仔的客户不只是国内,而是面向整个世界。以前制作狮具往往是用国内的羊毛,现在则很多选用高档的澳洲羊毛,由于质量过硬,来自海外的订单也越来越多。而且,传统技艺还搭上了互联网的时尚快车,足不出户,就能够通过网店将狮具销往全球。

波兰

2018年9月12日,“湖南-波蘭非遗交流周”在波兰华沙拉开帷幕。来自湖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艺术家带着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登上波兰的舞台,向当地民众展示精美绝伦的湘绣苗绣,栩栩如生的竹编年画,意蕴悠远的铜官窑黑茶等。湖南滩头木版年画的传承人钟星琳说,波兰民众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热情。尤其是对年画背后的传说和寓意充满兴趣。

埃及

中国泉州木偶剧团2018年春节期间在埃及阿斯旺国际艺术节闭幕式上表演闹元宵,受到上千名当地观众和游客的欢迎。泉州提线木偶戏是我国传承史最长,文化积淀、艺术积累最为丰厚的傀儡戏种,精湛的表演技艺使其成为我国悬丝傀儡艺术优秀的珍稀范本和不争代表,先后被联合国列入传统民间表演艺术数据库,创作了《火焰山》《钦差大臣》《赵氏孤儿》《卢俊义》等一批优秀剧目。

哈萨克斯坦

2017年,世博会来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中国馆里来自上海的非遗展示区域成了最吸引人气的地方。许多哈萨克斯坦观众驻足不前,目不转睛地看着海派面塑、海派剪纸的出炉过程。短短几分钟,一只憨态可掬的小熊猫经由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海派面塑第三代传承人汤健之手,活灵活现地捏了出来。海派剪纸艺术大师李守白的女儿李诗忆也带着传承自父亲的剪纸艺术来到现场。两个哈萨克斯坦少女拿着剪有旗袍美女的剪纸展示品,用英语问询:“哪里可以学这个?”李诗忆回答:“欢迎你们来上海学习。”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一带一路”是一条交流之路、共享之路,非遗文化促进民心相通,将永续助力“一带一路”实现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海派刺绣苗族
融汇、重构、创新:论海派滑稽与海派艺术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清新唯美的刺绣
海派剪纸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
海派赏石概述
海派绘画中的金石重彩大写意
苗族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