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问题链与情境链,开展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2019-04-16沈奥
文/ 沈奥
问题的提出
阅读课作为高中英语的重要课型之一,历来为广大英语教师所关注,而“如何优化阅读教学、提高课堂效率”也是教师们一直探讨的话题。事实上,设计英语阅读课是一个先定位要做什么,再思考通过什么活动去实践,最后考虑用什么方法去设计和实施该活动的过程(葛炳芳,2013)。对此,笔者尝试通过设置问题链来回答“做什么”,通过设置情境链来回答“通过什么活动、用什么方法”,并将二者有机整合,以期实现阅读教学的最优化。
其中,问题链指“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将教材知识转变成具有一定系统性、层次性、相对独立性又相互关联的系列问题”(裴松,2011)。以人教版《英语》必修2 Unit 4 课文How Dai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 为例,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内容设置如下问题链,帮助学生把握文本内在逻辑。
Q1. What happened to Daisy on that day?
Q2. What places did she travel to and what animals did she meet?
Q3. Which animal is endangered?
Q4. Which animal is being protected?
Q5. Which animal is living happily in the rainforest?
而情境链是指“在创设情境时,为了避免情境的零散性和随意性,实现其整体性和自然过渡与衔接而创设的多个相互关联的系列情境”(丁宁,2010)。环环相扣的情境不仅能够实现课堂的自然过渡,而且有助于推动学生的思维过程随着文本阅读的深入不断发展。
与依托文本内在逻辑的“隐性主线”问题链相对应,情境链由教师根据学情人为创设而成,是符合学生认知结构的“显性主线”。问题链为“骨”,情境链为“肉”,只有对问题链与情境链进行合理整合,实现“骨肉相合”,才能建构出高效、有机的英语阅读教学。
在整合问题链与情境链的理念指导下,笔者参与了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主办,《英语学习》承办的“2017 年全国初高中英语读写整合优秀教学设计评选活动”,并获得了高中组三等奖。笔者在教学设计中所使用的文本为高中组教学材料The“Greener Grass”Syndrome ( 见 附 文), 文本 从definition、cause、effect 和solution 四个维度对“the ‘greener grass’ syndrome”这一心理现象展开了论述。本文基于此案例,通过实例呈现问题链与情境链整合的相关原则与内容。
情境先行,铺垫文本话题
文本阅读是学生不断探索“未知”的一个过程,需要教师利用“已知”去帮助学生感知文本,减少在文本解读过程中遇到的障碍。而情境便属于这一“已知”范畴。教师从“已知”情境出发开展教学,可以在铺垫“未知”的文本话题的同时,为学生后续高强度的思维活动搭建脚手架。
基于情境先行的原则,教师应在导入环节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事件、场景或氛围”(张爱辉等,2008)作为开端,并根据文本的体裁、结构、主题和内容等要素,设计以人物、话题、故事和文学作品等为主线的情境链,实现情境与文本的最佳结合。
[教学环节1]
教师问候学生,并创设以浙江省新高考“七选三”模式为背景的情境:
Hello, everybody. As Grade 2 students in Zhejiang Province, we should choose three subjects for the 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from the followings: Politics, History, Geography, Physics, Chemistry, Biology, and Technology. So, which three subjects do you choose?
在学生表达自身的选择之后,教师追问如下问题:
Q1. If you were given the second chance, would you choose the same subjects?
Q2. What other subjects would you choose?
Q3. Why do you want to make such a change?
[设计意图]
2016 年浙江省高考改革改变了以往的文理分科,要求学生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和技术这七门学科中选择三门作为选考科目参加高考。“七选三”模式与省内每一位学生息息相关,而学生在完成科目选择后表现出的诸如不确定、不满意的心理状态又与文本话题“the ‘greener grass’ syndrome”的有关特点不谋而合。教师以此作为情境链的开端,可以实现课堂情境与文本内容的最佳结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进而增强课堂学习效果。
[教学环节2]
教师总结学生当下的心理状态,呈现 谚 语“The grass is often greener on the other side of fence.”,并邀请学生发表看法。
[设计意图]
教师在该环节中呈现的谚语既概括了学生选课结束后的心理状况,又巧妙联系了文本话题“the ‘greener grass’ syndrome”。以此导入阅读教学的方法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向上承接在导入阶段设置的情境链,向下开启在阅读环节设计的问题链。
问题随后,把握文本逻辑
如果阅读课只有情境没有问题,缺乏对学生进行语言能力、思维品质等核心素养层面的必要指导,那便沦为了“泛英语课”,背离了课程初衷。问题链的设置能通过层层追问引导学生的思维和认知向语篇的纵深处推进,使学生在脑海中逐渐形成一条无形的信息链,从而理解语篇、掌握知识、提升能力(裴松,2011)。以“问题”来布置和要求学生进行skimming、scanning 和detailed reading,让 学 生带着“问题”任务阅读课文,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李建红,2015)。因此紧随其后的是问题链的设计。
问题链需要遵循文本的内在逻辑。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首先厘清文章线 索,再 抓 住what、why 和how 等文本要点设计问题链;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首先在skimming 及scanning 环节通过设问帮助学生整体感知问题链,使学生在大脑中依据问题链形成相应的信息链,进而厘清文章线索,把握文本逻辑。
[教学环节3]
学生快速阅读文本并思考如下问题:
Q1. How many parts can this passage be divided into?
Q2.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t? (如下表所示)
[设计意图]
作为文本阅读的开端,该环节从整体语篇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把握文本的内在逻辑。学生根据文本主题句归纳出的大意正是本课问题链的精髓。后续的阅读活动将紧密围绕问题链展开,并穿插以浙江省新高考“七选三”模式为主题的情境链,实现“双链”的有机结合。
双链并行,深化文本研读
在阅读阶段,教师应立足文本结构、围绕文本话题,使问题链与情境链均得到发展。教师在备课阶段完成问题链的设计,在阅读环节则可根据文本的脉络发展分步呈现。教学情境则需教师分阶段设计,并通过刻画人物、深入话题、推动情节等途径实现情境的逐步扩展、深入、充实与明晰,形成情境链,并根据问题链的需求适时出现。
同时,问题链与情境链需实现合理衔接。问题链服务于文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把握文本脉络,深化文本研读;情境链则服务于问题链,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问题链的内在逻辑,强化学生对问题链及其回答的认知,并通过情境间的衔接引发思考,“引导学生的思维从一个情境进入另一个情境”(韩子传,2011)。
Part 1 Para. 1 What is the “greener grass” syndrome?Part 2 Para. 2 & 3 Why do you like this?Part 3 Para. 4 What effect does “greener grass” syndrome cause?Part 4 Para. 5 What can you do to cure the “greener grass” syndrome?
[教学环节4]
情境链1:承接导入环节的情境,回归浙江省新高考“七选三”模式的话题,并向学生提问:“Do you believe there are better choices for your subjectselection?” 引导学生利用自身经历深化对问题链1 中的关键词“better opportunities”的认知。
[教学环节5]
问题链2:What causes this syndrome? (Possible answer: Uncertainty and curiosity.)
情境链2:从学生的心理现状出发,深入讨论浙江新高考“七选三”模式这一话题。多数学生在选课后,都怀疑自己能否从容应对物理等难度日益加大的科目,并担忧自己的选考成绩。对此,教 师 设 问:“Are you sure that you can succeed with the current choice?”,帮助学生审视自身状态,以呼应问题链2 的关键词“uncertainty”。同时,部分学生在选课后仍对其他科目怀有好奇心,在课余时间里会不时地讨论那些科目。有鉴于此,教师提问:“Do you still want to know something about the other subjects? What will you talk about these subjects with your classmates?”以此强调问题链2 的另一个关键词“curiosity”。
[教学环节6]
问题链3:What inf luence does the “greener grass” syndrome have? (Possible answer: You are missing out lots of things you currently have now.)
情境链3:从学生的学习现状出发,推动话题的深入。学生整天纠结于选考科目的选择,“这山望着那山高”,这势必对其学习状态产生不利影响。教师顺势提问:“How is your study inf luenced?”进而引导学生借助自身实例将问题链3 的抽象回答“missing out lots of things”具体化,加深学生对问题链3 的理解。
[教学环节7]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妊娠期发生的不同程度的糖耐量异常情况[1]。近年来,因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GDM的发生逐年呈增高趋势。我国最新调查结果显示[2],妊娠期糖尿病的患病率高达18.9%。GDM与其它糖尿病相比,大多数在产后可恢复正常,但在孕期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影响极大,易引起围产期各种并发症发生,增加围产儿病死率,影响妊娠结局。目前,GDM的控制和治疗已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问题。该研究对2017年7月—2018年7月该科收治的97例GDM患者在控制饮食的基础上给予胰岛素治疗,探讨胰岛素对血糖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报道如下。
问题链4:What solutions does the author provide to cure it? (Possible answer: We should choose a side, stick to it and make the best out of it.)
情境链4:从学生的改良措施出发,推动话题的深入。学生在审视完自身状况后,势必能意识到“the ‘greener grass’ syndrome”的不良影响,进而思考改善举措。而问题链4 的核心动词和词组“choose、stick to、make”更侧重于提纲式的引领,较为抽象,很难让学生产生共鸣。因此,教师在问题链4之 后追 问:“Do you want to solve this problem? And what will you do to chang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improve your study?” 将举措落实到每一位学生身上,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设计意图]
情境创设应以某一人物、话题、故事和文学作品作为主线,以人物的经历、话题的深入、故事情节的发展串联各个情境,使它们彼此衔接(于天茹,2017)。该部分则依托学生的心理现状、学习现状和改良措施三个维度,实现情境间的环环相扣。该环节在梳理问题链的同时,通过对浙江省新高考“七选三”模式这一话题的不断深入,推动情境链的发展,并利用相互关联、衔接的情境深化学生对问题链的认知。这既是学生把握文本内在逻辑,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超越文本,依据情境感知、反思学习生活的过程,践行了“知行合一”的理念。
双链交融,导向课堂输出
开展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为学生的写作输出搭建脚手架,充分吸收则有助于有力表达。因此,在读后阶段,教师应使问题链与情境链相互交融,将二者导向统一的课堂输出活动。
在读后活动设计时,教师应参考情境链,设置最后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话题中进行语言输出,并利用阅读阶段涉及情境链的相关讨论帮助学生组织语言内容。同时,教师应利用复述、介绍等形式,帮助学生梳理、复习问题链这一逻辑主线,引导学生关注阅读文本与写作文本在文本结构、语言形式等维度上可能存在的相似性,进而为学生的输出搭建脚手架。
[教学环节8]
教师进一步创设情境:
Bob, a student from Class 1 Grade 2 in our school, is suffering from the “greener grass” syndrome. He chooses Physics, Chemistry and History, but he always wonders whether they are good for him and whether there are other better choices.
针对这一情境,教师设计了如下的读后写作活动:
Please write a letter to Bob to introduce the “greener grass” syndrome and provide suggestions to help him overcome it.
[设计意图]
教师在设计读后活动时应紧扣阅读材料,充分挖掘教材的原生价值,创设情境,对话题进行拓展和延伸,并保持一定的深度和开放性,以引起学生的思考,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同时拓展他们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张树勇,2015)。该环节紧密联系情境链,虚构出一位在选课后遭受“the ‘greener grass’ syndrome”困扰的学生Bob,并让学生写信给Bob 介绍“the ‘greener grass’ syndrome”的相关内容以及改善这一状况的建议。在这一读后活动中,以写信介绍的方式鼓励学生对what、why 和how 等问题链要点进行语言重组;而提出改善建议的要求则是在依托浙江省新高考“七选三”模式情境链的基础上对文本话题的拓展,引导学生在语言输出的过程中实现学以致用。
结语
通过合理整合依托文本逻辑的“隐性主线”问题链与符合学生认知的“显性主线”情境链,教师可以利用问题链帮助学生把握文本内在逻辑,对文本形成整体理解,并借助情境链呈现并解答问题链,利用系列情境深化学生对问题链的认知,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用文本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探索问题链与情境链整合的有效形式,从而更好地规划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