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2019年度学术会议纪要
2019-04-16杨伯顺
杨伯顺 刘 培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10月26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承办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2019年度学术会议在中国科大理化大楼开幕。中国科大党委书记舒歌群、校党委副书记蒋一、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党委书记褚建勋出席年会开幕式。国际科学史学会前主席、柯瓦雷科学史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大人文学院原院长、清华大学科学史系特聘教授刘钝,广西民族大学原副校长万辅彬教授,国际科学史研究院终身秘书Efthymios Nicolaidis博士和中国科技史学会理事长孙小淳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来自全国各高校及研究机构的5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开幕式和报告会。
开幕式由中国科技史学会副理事长关增建教授主持。中国科大党委书记舒歌群首先代表承办方中国科大致欢迎辞。舒歌群在致辞中指出,中国科大与科技史学会有着天然的联系。1980年学会成立时,时任科大副校长的钱临照院士便担任了学会首届理事长。众所周知,科学文化,尤其是科学技术史,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作用。未来我们培养的引领性人才不仅要具有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更需要有科技史的基本素养。今年5月,学校专门召开了科技人文发展专家咨询会,共谋新文科发展战略,以期培养出能够预见科技发展引发的社会影响、以人道方式处理科技问题的新型人才。本次年会恰逢中国科大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建立20周年,希望学界同仁谋划发展,共同推动科大科学技术史学科和我国科技史事业的进步。
刘钝教授在致辞中引用他在柯瓦雷科学史奖章颁发仪式上的致辞内容,回顾了中国科学技术史学科的发展历程,指出中国科学技术史学者的研究内容呈现出从古代史研究为主走向古今并茂、中西贯通的多领域研究趋势;不少年轻学者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取得了国际科学史学界的认可;他所获得的的柯瓦雷奖章其实也是代表了近40年来中国科技史发展成果在国际上的影响。本次年会共有500余人参加,规模之大更胜以往,这一切都体现了中国科学技术史学科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
Nicolaidis教授首先祝贺本次年会成功召开,他指出,国际科学史研究院中有越来越多的中国的科学史研究者成为会员,中国科学史的国际影响力正在不断增加,而今年的柯瓦雷奖正是由中国学者刘钝教授获得的,祝贺中国科学史学会未来能够取得更辉煌的成就。广西民族大学万辅彬教授在致辞中说,当前许多国内一流高校都设立了科学史学科点,标志着中国科学技术史学科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
孙小淳理事长在致辞中代表学会对中国科大对本次年会的精心准备表示感谢。科大博物馆同时展出的“钱临照先生纪念特展”和“安提凯希拉机械——来自古希腊的精密天文仪器展”是中西科学史的一次经典对话,为年会增色不少,使参会者宾至如归。孙小淳表示,学会体现了学术界的生命活力,本次年会从参会人数、专题会场到论文数量都超过以往,而学会又将增加一个新的专业委员会——“语言学、文学与科学”,万教授所言的“科学史的春天”的确已经到来。
图1 学会理事长孙小淳教授致辞
本次年会邀请了8位专家作大会报告,内容涉及中国古代科学史、中西科学交流、科学哲学、科技考古、科技史人物等多个主题。第一场大会报告在26日上午开幕式结束后举行,由学会副理事长张大庆教授主持。清华大学科技史系刘钝教授对比了日本寺庙标志性建筑“五轮塔”和柏拉图《蒂迈欧篇》中的宇宙图景,认为二者在次序、外观、形而上学意义上高度相似。清华大学吴国盛教授论证了基督教对科学的影响,认为“唯名论”思想催生了人类中心主义以及对自然的征服,使得“求真”的理性科学走向了“求力”的应用科学。中国科大杨玉璋教授在其团队近年开展的考古工作的基础上,讨论了黄淮西部新石器及早期青铜时代的人类活动与农业演化情况。西北大学曲安京教授针对近些年数学史研究领域的困惑,提出人文科学研究应该不断扩充问题域,坚持提出新问题并解决,而非迎合“讲故事”的不良风气。
第二场大会报告在27日下午举行,由中国科大胡化凯教授主持。中国科学院大学王昌燧教授回顾了过去70年中我国科技考古事业的发展历程,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展望。广西民族大学万辅彬教授以十个问题切入介绍左江两岸花山岩画,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骆越文明画卷。江苏科技大学庄蕙芷副教授展示了大量精美的南北朝时期的墓葬天象图,并揭示了该时期的官方政策、天文学发展与墓室天象图的关系。最后,上海交通大学关增建教授以学生的身份详细梳理了中国科大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前辈李志超教授的学术成果与学术思想,称誉其“道器两精,卓尔不群”。85岁高龄的李志超教授也被邀请至现场,向学界同仁介绍了他最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并与嘉宾进行了互动。
图2 中国科大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李志超教授发言
在两场大会报告之外,本次年会设置了天文学史、物理学史、数学史、地学史、农学史、技术史&传统工艺、金属史、科技人物、科技史教学、科技与社会发展、科学文化、生物学史、少数民族科技史&合并分组、西方科技史、性别与科学研究、医学史、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综合史、科技考古等19个分会场,共有310个精彩的分会报告。
本次年会共有来自全国160个单位的500余名代表专家参会,是目前为止国内规模最大的科学技术史学术盛宴。同时,本次年会参会者更趋年轻化,研究生数量接近200人。这充分彰显了科学技术史学科蓬勃的发展动力。
表1 2019科技史年会各分会场实际报告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