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NFIS的RPC中钢筋搭接性能预测
2019-04-16陈潇方志陈佳醒
陈潇, 方志, 陈佳醒
(湖南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82)
1 前言
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 Powder Concrete,简称RPC)系基于最大密实度原理配制的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通过提高其组分的细度与活性、减少内部缺陷,以获得由其组分材料所决定的最大承载力及优异的耐久性。与普通混凝土相比,RPC具有超高的抗压强度和较高的抗拉强度、良好的韧性、优异的耐久性、热养护后基本无收缩且徐变大幅降低等特征,RPC也由此被归于超高性能混凝土范畴并被视为新一代水泥基材料,在土木工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有关RPC材料的国家标准GB/T 31387-2015《活性粉末混凝土》已颁布实施,但目前中国国内尚无相应结构设计方面的国家规范。
配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连接接长不可避免,一般有搭接、焊接和机械连接等连接方式,且以搭接连接最为简便。搭接连接通过搭接区域的混凝土来实现钢筋之间的应力传递。目前对于普通混凝土中钢筋搭接连接性能的研究较为充分。徐有邻等通过32个钢筋搭接对拉试验和8个钢筋搭接梁受弯试验,研究了搭接传力性能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搭接强度和钢筋搭接长度计算公式,并被现行的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所采用;赵培完成了123个约束浆锚搭接连接试件的对拉试验,获得了螺旋箍筋配箍率对钢筋搭接长度的影响规律;Mehmet Karatas等通过不同硅灰含量自密实混凝土梁和普通混凝土梁的受弯试验,研究了硅灰含量对搭接性能的影响。
国内外对RPC中钢筋搭接连接性能的研究尚才开始。Lee基于10个采用搭接钢筋配筋的超高强度混凝土梁的受弯试验,研究了不同搭接长度对搭接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钢纤维体积掺量为2%、强度等级为130 MPa的超高强度混凝土中,130 mm搭接长度对于13 mm直径钢筋的搭接连接足够可靠;Choi等完成了12个复合纤维增强超高性能混凝土中钢筋搭接对拉试验,结果表明:在强度等级为100 MPa的超高性能混凝土中,140 mm搭接长度可为直径为16 mm钢筋提供可靠的传力搭接。
总之,目前国内外有关RPC中钢筋搭接连接性能的研究才刚起步,RPC强度和配箍率等参数对搭接性能影响规律的研究尚未涉及,限制了RPC这种超高性能水泥基材料的工程应用。
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Adaptive Network based Fuzzy Inference System,简称ANFIS),是模糊推理系统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的产物,既继承了传统神经网络自适应性以及学习能力强等方面的优点,又克服了传统神经网络存在的局部极小值等缺陷,因而在土木工程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搭接应力-滑移曲线是对搭接连接性能的综合反映。为了确定RPC中搭接钢筋在对拉荷载下的连接性能,该文以搭接长度、RPC强度和配箍率为试验参数,对13个RPC中钢筋搭接连接试件进行对拉试验,得到各试件的搭接应力-滑移曲线,并以试验结果为样本,建立基于ANFIS的RPC中钢筋搭接应力-滑移曲线模型。以期通过该模型预测不同搭接长度、RPC强度和配箍率下RPC中钢筋搭接试件的搭接应力-滑移曲线,为RPC中钢筋搭接的有限元分析和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2 试验概况
2.1 试件设计
设计制作了13个RPC中的钢筋搭接试件,试验的主要参数为搭接长度、RPC强度和配箍率。试件RPC块体部分的截面尺寸为150 mm×150 mm,长度即为搭接长度,分别取100、150和200 mm;RPC强度分别为100、120和150 MPa;搭接钢筋采用强度等级为HRB400、直径为20 mm的带肋钢筋;箍筋采用强度等级为HRB335、直径分别为6、4 mm的带肋钢筋,对所有配箍试件,箍筋间距均保持为50 mm,搭接长度100、150和200 mm试件内的箍筋个数分别为2、3和4个,同一搭接长度试件内的配箍率分别为0、0.34%和0.75%;试件内的架立筋采用强度等级为HRB335、直径为6 mm的带肋钢筋。试件尺寸及配筋构造见图1。
图1 试件尺寸及配筋构造(单位:mm)
试件编号及主要参数见表1。编号中L、R和S及其后的数字分别表示搭接长度、RPC强度和配箍率,如试件编号L100-R100-S34表示试件的搭接长度为100 mm、RPC强度为100 MPa、配箍率为0.34%。
表1 试件参数及主要试验结果
注:表中L为搭接长度;fcu为RPC立方体抗压强度;ρv为配箍率;Fu为极限荷载;τu为与Fu对应的搭接应力;τau为ANFIS模型得到的搭接强度;破坏模式中:P为钢筋拔出破坏,B为钢筋拉断破坏,Y表示钢筋屈服。
2.2 材料力学性能
所用钢筋力学性能的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RPC的配合比(质量比)及实测强度见表3,其中钢纤维体积掺量为2%,RPC的强度为边长100 mm立方体28 d的实测抗压强度。
2.3 加载方式与测点布置
采用单向拉伸的方法进行钢筋搭接性能试验,加载在专门加工制作的反力架上进行,加载设备采用500 kN穿心式液压千斤顶。采用压力传感器控制荷载大小,主要测点布置如图2所示。在两根搭接钢筋的加载端和自由端均布置百分表,用于测量搭接钢筋滑移量,获取搭接应力-滑移曲线。
表2 钢筋力学性能
表3 RPC配合比及抗压强度
试验采用分级加载。极限荷载前采用力控制,每级荷载增量约为10 kN,达到极限荷载后采用位移控制,每级位移增量根据滑移发展情况取0.5~1 mm,直至加载钢筋自由端位移超过15 mm左右为止。
3 试验结果
定义试件受力过程中经历的最大荷载为极限荷载,与极限荷载对应的加载钢筋自由端滑移为极限滑移。根据试验量测的荷载值F及搭接长度L,采用式(1)计算搭接区钢筋表面的平均黏结应力(或称搭接应力)。
(1)
图2 加载装置及测点布置
式中:F为对拉荷载;d为钢筋直径;L为搭接长度。
主要试验结果见表1,RPC中钢筋的搭接强度为15.56~21.39 MPa。
试验中出现了搭接钢筋拔出破坏和拉断两种破坏模式。
搭接长度为100、150 mm的试件均发生钢筋拔出破坏,其搭接应力-滑移曲线如图3所示。
图3 钢筋拔出破坏试件的搭接应力-滑移曲线
由图3可知:发生钢筋拔出破坏试件的搭接应力-滑移曲线包含上升段、下降段和残余段。上升段表明:加载之初搭接钢筋与RPC的胶结破坏和滑脱尚未渗透到搭接全长,相对滑移S很小,随着荷载的增大,搭接钢筋与RPC的胶结面被破坏,荷载由摩阻和咬合承担,滑移增长加快,曲线呈现非线性特征;下降段表明:承载力达到峰值后,迅速减小,滑移大幅度增长;残余段表明:滑移发展至一个横肋间距时(直径为20 mm的带肋钢筋横肋间距为10 mm)进入残余段,承载力由RPC与钢筋的摩阻力维持。搭接长度为100 mm与搭接长度为150 mm试件的搭接应力-滑移曲线上升段基本一致,残余段接近平行,形态相近。
搭接长度为200 mm的试件均发生钢筋拉断破坏。试件发生钢筋拉断破坏时搭接钢筋自由端滑移值较小,搭接应力-滑移曲线如图4所示,仅包含上升段。
图4 钢筋拉断破坏试件的搭接应力-滑移曲线
由图4可知:加载初期RPC与钢筋表面的胶结力尚未破坏时,钢筋未发生明显滑移;随着荷载的增大,滑移缓慢增加,直至钢筋被拉断。极限荷载由钢筋的抗拉强度所决定。
4 ANFIS基本原理及结构
自适应网络模糊推理系统,也称为基于网络的自适应模糊推理系统(Adaptive Network-based Fuzzy Inference System,简称ANFIS)。ANFIS是将神经网络与模糊推理系统结合在一起,并基于自适应的建模方法建立起来的模糊推理系统。
ANFIS结构有5层,如图5所示,为简单起见,假定所考虑的模糊推理系统有两个输入x和y,输出为f,用Oi,j表示第i层第j个节点的输出值。各层的功能如下:
图5 ANFIS结构图
第1层为输入层:
(2)
式中:O1,j表示第1层第j个结点的输出;x,y为各结点的输入;uAj、uBj分别为描述输入量x、y的隶属度函数。
第2层的每个结点为以Π表示的固定结点,将本层输入信号相乘并输出:
O2,j=wj=uAj(x)×uBj(y),j=1,2
(3)
第3层的每个结点为以N表示的固定结点,其输出为第j条输入与本层所有输入之和的比值:
(4)
第4层中的每个结点均是一个有结点函数的自适应结点:
(5)
第5层为标以∑的固定单结点,其功能在于将本层输入求和并输出:
(6)
5 基于ANFIS的搭接应力-滑移曲线模型
5.1 ANFIS模型的建立
通过Matlab中模糊逻辑工具箱完成RPC中钢筋搭接应力-滑移曲线建模。考虑搭接长度、RPC强度和配箍率3个参数对RPC中钢筋搭接应力-滑移曲线的影响。因此模型的输入变量有4个:搭接长度、RPC强度、配箍率和滑移值。模型的训练结构为网格分类法,输入变量搭接长度、RPC强度、配箍率和滑移值分别赋予2、2、3、5个隶属度函数,其类型均为双S型,输出搭接应力的函数类型设置为线性函数;模型的学习算法设置为混合学习算法。具体结构见图6。
图6 搭接应力-滑移曲线模型的ANFIS结构图
5.2 ANFIS模型与试验结果对比
将10个试件的试验数据进行模型训练,在模型训练完成后,对其余3个试件L100-R120-S34、L100-R120-S75和L150-100-S34的搭接应力-滑移曲线进行检验,并与试验结果对比,以验证模型的适用性。模型的训练和对比情况如表1和图7所示。
图7 ANFIS模型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
由表1 及图7可知:① RPC中钢筋搭接应力-滑移曲线模型对不同参数下各试件的搭接强度拟合和预测效果良好。② RPC中钢筋搭接应力-滑移曲线模型对不同参数下各试件的搭接应力-滑移曲线拟合效果良好。经检验,RPC中钢筋搭接应力-滑移曲线模型对试件L100-R120-S34、L100-R120-S75和L150-R100-S34搭接应力-滑移曲线预测较准确,即该文所提出的基于ANFIS的RPC中钢筋搭接应力-滑移曲线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RPC中钢筋的搭接性能。
5.3 搭接性能的参数分析
利用得到的ANFIS模型对不同搭接长度、RPC强度和配箍率下RPC中钢筋搭接试件的试验结果进行预测,并分析各参数对搭接性能的影响。
5.3.1 搭接长度的影响
ANFIS模型预测的不同搭接长度对搭接应力-滑移曲线的影响如图8所示。
图8 不同搭接长度试件的搭接应力-滑移曲线
由图8可知:试件L75-R100-S34、L125-R100-S34发生钢筋拔出破坏,而试件L200-R100-S34发生钢筋拉断破坏。对于发生拔出破坏的试件,当搭接长度由75 mm增加至125 mm时,搭接强度降低3.6%。
5.3.2 RPC强度的影响
ANFIS模型预测的不同RPC强度对搭接应力-滑移曲线的影响如图9所示。
图9 不同RPC强度试件的搭接应力-滑移曲线
由图9可知:与RPC强度为100 MPa的试件相比,强度为150 MPa和200 MPa试件的极限搭接强度分别提高24.1%和42.7%。
5.3.3 配箍率的影响
ANFIS模型预测的不同配箍率对搭接应力-滑移曲线的影响如图10所示。L100-R100-S0、L100-R100-S50和L100-R100-S100分别表示配箍率为0%、0.5%和1%且搭接长度为100 mm、RPC强度为100 MPa的试件。由图10可知:与配箍率为0的试件相比,配箍率为0.5%和1%试件的极限荷载和搭接强度分别提高5.2%和8.3%。
图10 不同配箍率试件的搭接应力-滑移曲线
6 结论
(1) 通过对13个RPC中钢筋搭接连接试件进行对拉试验,结果表明:在对拉荷载下,RPC中钢筋搭接连接分别出现钢筋拔出和拉断两种破坏模式;RPC中钢筋的搭接强度为15.56~21.39 MPa。
(2) 通过试验所得的搭接应力-滑移曲线,建立了基于ANFIS的RPC中钢筋搭接应力-滑移曲线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搭接长度、RPC强度和配箍率对搭接性能的影响。通过所得模型拟合和检验的搭接应力滑移曲线与试验结果对比,结果表明:该文所提出的基于ANFIS的RPC中钢筋搭接应力-滑移曲线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RPC中钢筋的搭接性能。
(3) 利用得到的ANFIS模型对不同搭接长度、RPC强度和配箍率下RPC中钢筋搭接试件的试验结果进行预测,并分析各参数对搭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搭接强度随RPC强度、配箍率的增加而增加,随搭接长度的增加而降低。
(4) 根据试验结果和ANFIS预测模型可知,在强度等级为100 MPa、配箍率为0.34%的RPC中,直径为20 mm带肋钢筋的临界搭接长度约为10倍钢筋直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