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显军:“城里来的书记”不摆样

2019-04-16刘志怀

清风 2019年4期
关键词:艳红老三桃子

文_本刊记者 刘志怀

“村里来了个李书记,走家串户不拾闲;大事小情全过问,真心实意解民忧!”这是流传在乌沙镇普梯村的一句顺口溜。里面所说的“李书记”就是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统计局派驻乌沙镇普梯村的驻村干部李显军。在普梯村,只要一提起李显军这个名字,村民们就会竖起大拇指,说他是百姓的“贴心人”。

从2016年到2018年,仅用了两年时间,普梯村便在李显军的带领下,被评为“省级民主法制示范村”,更是被授予“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其个人也先后荣获兴义市“优秀共产党员”以及贵州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挨家挨户了解民情

2016年3月,李显军在组织安排下,来到乌沙镇普梯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普梯村位于贵州省兴义市乌沙镇西北部,是省级一类贫困村,与云南省富源县的十八连山镇隔河相望。普梯村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少数民族聚集地,该村的常住人口包括汉族、布依族、苗族、白族等多个民族。

普梯村共有7个村民组,总人口3357 人,李显军上任前,该村贫困人口132 户共438 人。其中一般贫困户313 人,低保贫困户10 人,低保户112 人,五保户3 人,贫困发生率9.62%。

面对一穷二白的普梯村,李显军觉得,要想在普梯村做实事帮助村民实现脱贫致富,还是得先摸清普梯村的“底”。于是他便与村长以及村委书记等村干部结成了“五人小组”,开始挨家挨户进行走访。

在走访过程中,大部分村民对于这位城里来的“书记”给予了毫无保留的信任,但是仍旧有部分村民对李显军的到来持怀疑态度,家住普梯村村委会对面的贫困户罗老三就是其中之一。

2016年,41岁的罗老三因为家庭贫困,一直没能娶妻,与自己80多岁的老母亲住在几十年前修建的老屋里。没有谋生手段游手好闲的他最喜欢的就是喝酒,而且每次喝醉之后,就会到村委会数落村支书等村干部,于是新来的李显军也成了他数落的对象。罗老三认为,像李显军这种“城里来的书记”只不过是来摆摆样子罢了,没多长时间就会回去的,并不会解决什么实际问题。

面对罗老三的数落和不满,李显军不仅没有生气,还在罗老三的抱怨中摸清了罗老三成为贫困户的原因。于是在2016年11月,李显军为罗老三争取到了3.5万元的贫困户危房改造资金,让罗老三修建了110 平方米的新房,同时还帮他找了一份在革居火车站当保安的工作。有了新房和工作,罗老三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这也让他重新认识了这位“城里来的书记”。

每到一户村民家,李显军就会把自己的电话留给村民,并告诉他们,无论什么事都可以给他打电话,并且24 小时随叫随到。同时他还召开群众会议,认真听取村民意见和建议,并组织村支两委、党员及群众代表如期进行“两学一做”“三会一课”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党员群众思想素质,强化驻村干部和村支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李显军不但了解了普梯村的实际情况,还和村民拉近了距离,经过多次的接触了解,村民们也都喜欢上了这位“第一书记”。谁家有个大小难事都会到村委会找“第一书记”说说话,拉家常。

在以往的技工学校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是进行单向的传授过程,忽视了教师要与学生互动、沟通的教学过程。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开设教学活动等新颖有趣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用基建打开脱贫之路

李显军在走访群众过程中发现,制约普梯村经济发展最为核心的两个难点就是通行难以及用水难。“要想富,先修路”,于是,李显军决定从修路开始。

普梯村共有7个村民组,这7个村组之间有的虽然有公路,但是没有做硬化;有的甚至是连一条像样的通组公路都没有,革居组与河边组之间便是如此。

从革居组到河边组的通组路完完全全就是一条泥巴路,整条道路泥泞不堪,车辆几乎无法通行。两组村民来往全靠肩挑背驮,不论是生活还是生产都很不方便,极大影响和制约了两组的发展。为此,李显军暗下决心,一定要在2016年年内完成革居组到河边组的通组公路建设。

于是他便与驻村干部多次深入该组实地查看,认真听取村民们的意见。李显军说:“提到修路,村民们都非常高兴,积极性也非常高,大家都很配合。他们甚至还自发组织投工投劳,这一切更加坚定了我将路修好的决心。”李显军通过不懈的努力,争取到了国家一事一议政策资金28万元,群众筹资2万元,修通了一条长2.2 公里的通组公路。

李显军离任前,他还为猴子箐组、长田组以及普梯组等多个村组共计硬化通组路近10 公里。村支书郭成林说:“修路是老百姓多年的愿望,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这些路是我们老百姓的生命路,也是我们的生产路,修好路给我们老百姓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也给我们致富带来了好处。”

在为各个村组解决完出行难的问题后,李显军又马不停蹄投入解决用水难的工作中去。

众所周知,贵州省地处山区,许多村落都是依山而建,有些村落甚至就坐落在山顶之上,所以有些村落即便修建了自来水管道,但也因扬程太高而没有得到使用,普梯村的戈备组就是因为这些原因,一直存在着用水难的问题。该组的大部分人畜饮水、农用灌溉用水都需要人背马驮。李显军与其他驻村干部一道,早出晚归,白天上山寻找水源,察看地形,一个组一个组地测量水池,计算各组需求用水量,查看缺水情况,与村民座谈。晚上,他就将白天了解到的情况整理成民情日志,与村干部们一起分析原因,共商解决方案。

修建蓄水池需要资金,除村两委通过“一事一议”解决资金5万余元以及村民筹资3万元外,李显军还积极与上级单位沟通,从兴义市统计局处协调来了帮扶资金6万元。最终,在李显军的带领下,仅仅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他和村干部以及村民们一起,在普梯村戈备组修建了一个容量为2000 立方米的蓄水池。该水池可供水人口556 人,牲畜445 头,基本解决了戈备组用水难的问题。

除此之外,李显军任内还修建完成了普梯组公厕、普梯组文化广场、垃圾池等基础设施,为全村建立了180余盏太阳能路灯。村民们说,现在路修好了,水池也修好了,路灯也安好了,让我们的出行很方便、很安全。

用产业助推农户增收

基础设施建设只是让村民们走向富裕的第一步,紧接着李显军便开始探寻能为村民们带来实际经济效益的道路。

据李显军了解,早在他上任之前,普梯村便已经开始了产业扶贫的建设,该村种植的艳红桃就是军民共建的产业扶贫项目之一。全村现种植艳红桃1万亩,盛果期为8000 亩,年产量1000多吨。但就在他上任4个月后,艳红桃成熟之时,来村里收购桃子的外地客商却突然减少,这直接造成了全村桃子滞销共300余吨。已到上市期的艳红桃卖不出去,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桃子烂在地里,这可急坏了全村的种植户们。李显军当即决定,要想尽办法帮助当地农户销售艳红桃,于是,李显军成了艳红桃的“推销员”。

根据桃子储存时间短,采摘后只能存放两三天,不适宜长途运输的特点,李显军想出了到兴义市区各单位推销的办法。有了想法就马上行动,他先是向兴义市统计局领导汇报了自己的想法,然后在其帮助下制作了一系列宣传图片及文字。然后他又马上联系了黔城惠等电商,并发动所有的同事通过微信、QQ 等方式进行宣传,同时他还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积极联络一些企业和单位,向他们推销艳红桃。

通过努力,李显军的送货电话成了热线,只要有人需要,即使只买一件他也送货。李显军觉得,不要因为人家买得少就不卖,每多卖出一件桃子就能让农户减少一份损失,也为普梯村艳红桃打了一次广告。在推销艳红桃期间,李显军带领村两委干部顶着太阳,到万峰林广场、城区农贸市场摆摊设点,带头跑进医院、学校等企业和机关单位,凡是能联络到的,他都尽己所能卖力推销。和他一起推销的驻村干部说:“李书记太能放得下架子了,有些单位门卫态度不好,不让进,李书记一次又一次地向门卫恳求,直到能进门推销。”

李显军(右)帮助贫困户改建危房

很多企业和单位知道情况后,对李显军的干劲和精神非常钦佩,都自发购买普梯村的桃子。推销期间,李显军新买的私家车成了卖桃的专车,座位上坐着的是和他一同销售的五人小组成员,而后备箱便装满了桃子。不管在哪里,只要电话一响,他马上给客户送到。村民们看到他这种干劲,不仅深受感动,也看到了桃子售空的希望。后来村民们只要一看见李显军,就会亲切称呼他为“桃子书记”。

通过兴义电商办、电商协会、贵州久网同城有限公司、贵州田园巴士有限公司、贵州中森公司等电商和企业,再加上黔西南州武警支队等州、市部门为普梯村艳红桃的大力推销,桃子销路逐渐打开,销售情况也越来越好。最终,全村的桃子基本销售结束,村民们实现了桃子产量和收入的双丰收。

桃子卖完之后,原本以为可以暂时轻松一段时间的李显军突然又碰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2016年12月,普梯村村民们喂养的芦花鸡也与艳红桃一样,面临着滞销的困境。

原来早在2016年7月,李显军为了使普梯村产业多样化,他与村里的贫困户商定,决定发展家禽生态养殖,饲养芦花鸡。并于当月将4000 只芦花鸡仔免费发放到了贫困户的手中;还根据每户不同的家庭条件进行分发,多的养300只,少的养30 只,以此来鼓励大家发展家禽生态养殖。同时,李显军还专门聘请养鸡专业技术人员到贫困户家中现场传授家禽养殖技术要领、疫病防控等知识,帮助大家实现科学化养殖。

在鸡仔刚刚到手时,村民们一致认为这不失为一个脱贫致富的办法,通过一系列帮扶措施,养鸡步入了正轨。但是4个月过去,鸡出栏了,销路却成了问题,这让村里的养殖户们心急如焚。李显军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好在有了之前推销艳红桃的经验,李显军马上想到了应对的办法。

他积极奔走,寻找销售渠道,最后为养殖户们联系上了黔西南州武警支队兴仁中队以及城区多家餐饮店,并且把贫困户散养的生态鸡进行集中收购,切实解决了贫困户销售难的问题。

如今芦花鸡的市场价已经卖到了20元一斤,也就是说一只鸡出栏就可以卖到80元左右,贫困户毛收入多的可以达到2万多元,少的也可以挣2000多元。目前,饲养芦花鸡市场前景不错,不仅短期内能增加贫困户的收入,还能帮助他们尽早脱贫。

“村里干部对我们精准扶贫对象都非常关心,为了让我们早日脱贫,送鸡苗来给我们喂,帮我们去找销路,我非常感谢,我绝不辜负他们的希望,一定好好搞好养殖。”一位普梯村精准扶贫户如是说。

为了摘掉普梯村“空壳村”的帽子,李显军除了“养鸡、卖桃”,还根据普梯村的地理条件当起了“养蜂人”。

普梯村有着森林覆盖面积广,气候宜人等优越条件,所以桃树、李子树、梨树等果树较多,加之春天油菜种植面积也比较广,十分适合养蜂。同时由于李显军对蜜蜂的习性颇有研究,也了解到目前市场上假蜂蜜猖獗,很难买到放心蜂蜜的情况。于是他便萌生出了养蜜蜂、卖蜂蜜的念头。

懂技术、懂市场又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于是李显军勇敢迈出了第一步,从网上订购了一批蜜蜂,在普梯村一所废弃的校园里饲养。给蜜蜂安家后,他又从市武警支队那里协调到了养蜂帮扶资金3万元,当起了养蜂“带头人”,为村集体增加了一个新的收入来源。

养芦花鸡,卖艳红桃,当养蜂人,李显军用自己的智慧和耐心,一步步将普梯村的村民们带上了脱贫致富的大道上。

打开李显军的扶贫工作手记,上面满满地记录着他在普梯村的两年任期里普梯村的基本情况以及制订的帮扶措施、落实的帮扶办法、存在的工作问题等。他用心记录着与村民们有关的每一件小事,也用笔、用数据记录着普梯村扶贫的大事。李显军觉得,扎扎实实做好村民的每一件小事,就是做好了脱贫致富的大事。

猜你喜欢

艳红老三桃子
桃子
桃子
就是不当贫困户
诛心
王老三进城
等我回来再骗你
Comments on A New Concise Course on Linguistics For Students of English
送你一箱桃子
蔡依林出英文专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