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语文学习小组,焕发合作学习光彩

2019-04-15彭舒杨

神州·上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评价课堂教师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是目前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发挥群体相互影响,互相带动的积极功能,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提高个人口语交际能力、合作能力等,建立活力多维的学习课堂。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来,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还有相当大的进步空间,在课堂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一些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部分学生的主动意识不强,合作参与度不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优等生”相对积极活跃,而“后进生”相对沉默被动。例如暑期“三下乡”实践中,我曾对学生进行异质分组以小组竞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作手抄报。之后我在浏览学生上交的作品以及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大多数手抄报的创作都是由个别“优等生”包揽,而“后进生”却鲜见其创作痕迹。所以看似民主自由、积极活跃的小组合作学习实际上是“优等生”展现自我的舞台,他们在小组合作中往往起到主导与支配的作用,而“后进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往往扮演着看客的角色,在消极被动中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权。

二是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存在为讨论而讨论的现象,合作目的模糊。在语文课堂中,有些教师为提高形式上的课堂活跃度和参与度,不管问题的难易程度以及是否合适合作讨论,都让全班分小组合作讨论。在没有思维容量或是无谓的问题中浪费教学时间,降低学习效率,课堂质量大打折扣。

三是合作学习的小组分组随意,分工不明。在目前很多的课堂分组中是由前后桌四名学生组成的“座次四人组”。在小组讨论中可能表面看似讨论得热热闹闹,但实际上问题颇多:有的组内可能争相发言,都想表达自己观点,忽略倾听他人的发言;有的组若一人成绩拔尖,其余学生成绩一般,往往可能造成成绩较好的同学一人侃侃而谈,其他人充当听者;有的组沉默安静,可能是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毫无头绪或不想亦或不敢发言;而有的组没有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嘻嘻哈哈聊天……座次分组的随意性以及分工的不明确性可能使小组的思维精华被忽略,可能助长了部分同学的懒汉思想,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大大削弱。

四是对合作成果评价方式单一,尤其容易忽略过程评价,缺少形成性评价,评价内容单调、语言简单,从而导致课堂小组评价流于形式,正向激励力量削弱,没有发挥其真正效用。

针对以上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呈现出的弊端,我在多次教育见习实践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意识地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最终总结出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一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合作尤为重要,教师要给小组合作创造良好的情境。例如《林黛玉进贾府》教学中,我们可以一改传统教学方法,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角色扮演,在角色表演中体味林黛玉的复杂心态、谨言慎行,王熙凤的精明能干、泼辣机变,贾母的疼爱晚辈、和蔼可亲等人物形象。在角色扮演中学生之间加强了合作,進行了有效的沟通,学生在趣味横生的小组合作中激发学习热情,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

二是选择恰当的合作时机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正如前面弊端所提及,有时的合作学习讨论的问题缺乏可思考性,为讨论而讨论。因此选择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的问题和时机是至关重要的。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比较恰当的时机应是教师设置问题,提示多样的思考路径,暗示答案的丰富多彩,把学生引导进入“愤悱”状态之后。学生往往跃跃欲试,但又有一些捉摸不定,自己想说,也想听听别人意见。此时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往往能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表达需求,达到真正思想交流,共享信息,完善自我的效果。例如在《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感受地震带给人们的毁灭性灾难,当学生处于悲痛之中时,教师抛出问题:“课文中讲‘人们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而精神失常,同学们觉得这位父亲精神失常了吗?”学生们听到问题顿时七嘴八舌,有说失常的,也有说没失常的,互不相让。于是,小组合作的最佳时机产生了,教师此时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不仅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也使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进一步发展,在双向互动中互通信息,引发深思。

三是小组合作学习应合理分工,促进组内学生协调互动。合作学习是通过相互合作、互帮互助,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是教师应有的教育理念,因此教师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时要细心研究,认真设计,使学生明确自己在组内的定位,分工合作。例如在课堂小组讨论中,组员轮流担任小组长,每次由小组长带头发言,紧接着是负责记录的组员发言,再然后是其他组员轮流发言,平时较不活跃的学生优先发言,整个讨论过程由记录员记录汇总,最终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成果。该方法在我教育见习实践中取到了较好的效果,合理的分工促进学生协调互助,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感,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四是建立奖惩制度,形成合理的评价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对学生的闪光之处进行及时肯定,对不足之处明确恰当地指出问题,并给予确切中肯的建议,通过多种鼓励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设置加减分制度,每单元授课完毕后可根据每组表现评出:最具默契小组、最具新意小组、最佳风采小组等,努力做到组组有奖,个别兼顾,使他们体会到合作成功的乐趣,更加积极主动地求知探索。

综上,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焕发学生学习活力,激发学习兴趣,在合作探究中促进共同发展。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建立在学生个体独立自主思考探索的基础之上,形成于教师有意识地营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有益氛围和合理多样的评价机制之中。在教师的有意营造中,学生独立思考的成果在小组合作中交流碰撞、逐渐完善,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用,让小组合作学习在新课改的今天更加焕发光彩。

作者简介:彭舒杨(1997.04—),女,广东省潮州人,广州市番禺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本科生。

猜你喜欢

评价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圆我教师梦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