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初探
2019-04-15魏书珺
魏书珺
摘要:2018网络评选年度汉字“”新鲜出炉,网友释义“又穷又丑”,但是这个字能否成为新生汉字还值得商榷。简单来看这个字是“穷”与“丑”字的重叠,“穷”字与“丑”字各自有其意义,“穷”的本义是达到尽头,字形是一人躬身于土穴之貌;“丑”的本义是“纽也”,字形是象手之形。这二者都无法直接推演出现代汉语意义上的穷与丑,而是通过引申使用才有其含义,故而更不能通过叠加成为新字。单纯从“”字本身,其字形结构无法归类,也不符合造字法标准,更难以拥有准确的释义与读音。因此,“”的理论意义并不成立,类似生造字也并不能够成为汉字的创新。
关键词:网络年度汉字;穷;丑
近日,网络上流行起2018年度汉字的评选,一个网造汉字脱颖而出“”,从字形来看,该字组合了“穷”字与“丑”字,将这两个字的全部部件简单叠加在一起,从而构成新的汉字;从字义上来说,网友给出的定义是“又穷又丑”,也是将原字的意义组合在一起。这种直接、粗暴的网造字并不是第一例,早在几年前就有人对于生僻字“槑”进行字义再创造,由原来的“古语同‘梅,指树上开两朵花”,变为特指人“天真”、“傻到家”等意义。又如,因为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刺激消费,消费者在网络购物之后调侃自己疯狂消费的行为,造出三个买字堆叠——“”,读音为“qiong(二声)”,意味疯狂购物后造成自己贫穷的经济状况。诸如此类网友生造字层出不穷,但是,这种生造字真的符合造字规范吗?能够实际使用吗?本文即从“”字出发,探讨其存在的合理性,进一步说明网友生造字的结果是否实用。
“”字明显是“穷”字与“丑”字相合。分开来看,“穷”与“丑”是独立的两个字,分别有其自己独特的含义、形体和音韵。
“穷”的金文字形为“”是人在土穴中弯曲身体之貌,表示无法前进、活动不自由、到达尽头之意,“窮”字形逐渐演变,至于战国时期“穷”字由于地域的不同或传承的讹误演变出更多种不同的写法,在包山楚简上“穷”就有两种写法——“”和“”,这时的“穷”字相较于之前的金文更加的抽象,甚至有的写法已经看不出原本的躬身于土穴之中的形态。但是到了小篆时期,“穷”又回归与金文时期相仿的字形,《说文解字》记录“穷”字小篆为“”,依稀可以见到金文时期的字体形态。隶变之后,“穷”产生了两种相对固定的写法“”(郭友道碑)和“”(华山神庙碑)。演进至隶书时,“穷”的字形已经相对固定,因此之后的演化为楷书时“窮”已经成为常用的字形,世传古籍也大都采用这一字形。但在草书中,“穷”字的字形更为简省——“”(怀素)据《字源》记录:“在晋代以来的草书中,声符的‘躬被简省笔画,写得与‘力相近,到了元代,在通俗文学作品中,把‘窮写作‘穷。新中国成立简化字时,采用‘穷作为简体字,而把‘窮字舍弃了”(1)。在这样的情形下,才有了现在的简体字“穷”。其演进过程可以简要概括为图1:
图1 《字源》中“穷”字的演变
“穷”字的意义也是不断延伸的。许慎的《说文解字》这样解释“穷”:“穷,極也。从穴躳聲。渠弓切”(2),可见“穷”的本义是“极”,即达到尽头。《九歌》中的“览冀州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就是取“穷”字其尽头之意。《汉语源流字典》解释“穷”为“(1)达到尽头;引申指(2)探究;又引申指(3)用尽,使尽;又引申指(4)终极,极尽;又引申指(5)理屈词穷;又引申指(6)揭穿,识破;又引申指(7)止,息,使止息;又引申指(8)全部,从始至终;又引申指(9)荒僻,边远;又引申指(10)走投无路的;由极尽,又引申指(11)困窘,不得志;又引申指(12)贫困,没有钱财;又引申指(13)缺陷,不足;又引申指(14)空,空洞......”(3)足见“穷”意义之广博,但是“穷”字作为与“富”相对的形容词出现,是现代汉语常用的习惯使然,在古代与“富”相对多为“贫”,而“穷”则多与“达”相对,虽然在《荀子》中有“多有之者富,少有之者贫,至无有者穷”,但可以看出并不是与“富”相对的反义词,故而“穷”在“”字中的意义并不是其本来意义。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穷”是一个形声兼会意字,简化之前的“窮”很明显是一个形声字,“躬”作其声符,“穴”为其义符;而简化之后“穷”成为一个会意字,会力在土穴之下而无法施展之意,这也是“穷”存有争议的一点。
至于“丑”字,其字形的演变过程并不复杂,这是由于“丑”本来是象形字,在演变过程中进行的是简单的形变、符号化,而非部件的替换。(见图2)
图2 《字源》中“丑”字的演变
其争议较之“穷”字主要在于其字义的本来意义,有文章指出“丑”字本义即为“丑恶”,依据《说文》中“丑,紐也。十二月,萬物動,用事。象手之形。時加丑,亦舉手時也。凡丑之屬皆从丑”②推断出“丑”字本身像人的手足大拇指相连扭曲之状,是畸形样貌,故为“丑恶”之意(4),而更多的人则认为“丑”字,本为象手之形,假借为地支名词,至于“相貌丑陋”之意,是在简化字时根据同音合并的原则将“醜”与“丑”合并得出的,故而“丑”的本来意义也并不是“丑陋”,但是,经过简化之后,“丑”已经被赋予了“丑恶、丑陋”之意。
探寻“穷”与“丑”的本义对与“”的分析并不是毫无意义的,汉字演变至如今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任何字的产生、发展都需要追根溯源,而“”作为一个新生汉字,也需要问其来处,方知其意。
从字形来说,“”并没有经过自我的变形,而是“穷”与“丑”字的简单叠加,两个字相合本应成为合体字,但对于这个字来说,即非上下结构、又非左右结构或是其它结构,这种无法被归类的结构传统称之为“独体字”,但这显然与合体字的事实结构发生矛盾,所以从字形来说,“”无法被归类,也就无法成立。另外,“穷”与“丑”已经是两个发展相对成熟的汉字,贸然将二者结合在一起,并没有经过由繁就简的符号化过程说明该字出现之随意性与不确定性,因此,在短短一个月的传播时间内,这个字已经出现了几个版本,并不能准确说明是谁是讹误或谁是本字,只是各自一派、各持一理。况且,“穷”字本来的字形是土穴中躬身之人状“”,从“穴”;丑为象手之形“”,从字形来说是无法推演出“”的。按照简化之后的字形组合,那么就失去了汉字的历史根基,使生造字仅仅成为生造字,并不能实际使用。
三种不同类型字
从造字法来说,“穷”是一个形声兼会意字,“丑”是一个象形字。如果将“”算作形声字,但当我们追究其义符时,又会产生新的问题。有关现代汉语形声字标准“只有形符有表义作用或声符有表音作用(不含仅调同类)的形声结构才能算是现代汉语形声字。既不能表义、也不能表音的只算作形声结构,而不能算是现代汉语形声字”(5)要求明确声符与义符。人们在解释这个字时,是采用了“穷”与“丑”的合意,意为“又穷又丑”,从这个层面上说,这两个字都可以成为义符。但是又有人从中发现出“土”字之形,故而解释为“又穷又丑又土”,这样就给义符的确定造成了困难,由于释义的不确定性,所以并不能确定其义符是哪一个字,因此也就无法确定成为形声字。如果将“”看作会意字,那么叠加变形之后的这个字又會产生像寻找形声字中的义符一样不确定的尴尬局面,并非指向汉字需要唯一正解,而是并不能产生确定含义使之区别于其他汉字,故而在造字法标准上,“”也无法被定义。
对于字义,进一步来说,“穷”本义为极,“丑”本义为“纽”,故而在“”字定义时只能注明“由穷引申义钱财少和丑引申义丑陋引申出又穷又丑”,这种定义也是不准确、不严谨的。
从音韵角度看,“”出现时被赋予的读音为“qiou(二声)”,给出的解释是“qiong+chou=qiou”即将“穷”与“丑”的音节拼合在一起,可以用反切方法注音为“穷丑切”,但是,之后又出现不同声音,有人认为该字符合自己的现状,故而建议将该字定音为“wo(三声)”,这种随意的定音方法,也使得该字只能成为网络流行语式的存在,而非真正的创新。
“”,假使给其一个定义,则为“‘穷与‘丑合字,含‘土形,意为又穷又丑,或又穷又丑又土。穷丑切,音qiou,阳平;或为wo,上声。2018年度网络汉字,流行一时”。但是,这种网络生造字的生命力并不能够长久,一个月之后话题热度已然过去,“穷”依然是“穷”,“丑”依然是“丑”,二者并没有被大规模的组合使用,正如之前的生造字一般,非实用的汉字只能是热点话题,时效性是其根本特质,而非新生汉字。真正能够流传的,仍然是带有历史积淀和不断更生的古老汉字。
注释:
李学勤:《字源》,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07,669.
(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857/549
谷衍奎:《汉语源流字典》,北京,语文出版社,2013,510
高华平:《“丑”义探源》.《中国文化研究》,2009(01):150-154.
韩琳:《现代形声字的界定标准问题》.《励耘学刊(语言卷)》,2012(02):158-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