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诗美教育与东阳木雕作品立意和意境的提升

2019-04-15邓玉荣

神州·上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诗歌

邓玉荣

摘要:东阳木雕是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以平面浮雕为主的雕刻艺术,浮雕具有多层次、三点透视构图的特征,有着鲜明的特色。可以说雕刻者赋予木头一种温暖、柔韧的特征,通过诗意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彰显了雕刻者的内在审美。文章基于东阳木雕作品深入分析了东阳木雕的诗意表达、作品立意与意境,探究了在东阳木雕中蕴含的诗意,希望可以为东阳木雕的传承与创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东阳木雕;诗意表达;诗歌

中国的木雕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较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主要的艺术形式不仅仅追求外在的神韵,与中国传统的书画艺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中国千年的文化熏陶之下,东阳木雕也蕴含着一种诗意的韵味。在当代的木雕艺术中,随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一些优秀的木雕作品形神兼备,具有丰富的内涵与韵味,中国故事中蕴含着大量的经典诗词,这些诗词在木雕创造中凝聚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充分的彰显了中国的古典之美与韵律之美。

一、寻一首诗——深化内涵与意境

东阳木雕是一种以平面浮雕为主的雕刻艺术形式,具有多层次浮雕、散点透视构图、保留平面的装饰特征,因为整体色泽清淡,充分的保留了原木自身天然的纹理色泽,整体格调高雅,也称之为“白木雕”,在唐朝以来有千余年的发展历史,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民间工艺艺术,也是国务院批准列入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现代的木雕艺术中,也传承着传统的文化,一些木雕作品神形兼备,以神统形,做到了以意融形,是一种形神结合的艺术境界。中国古诗词中的经典诗词,在木雕创作中形成了很好的人物、山水素材,为木雕作品中注入了较为深厚的文化内涵与价值,充分的彰显了中国的古典美与韵律美。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木雕的创作初期,多数的创作者均有一种无从下手、无处可寻的感觉。在木雕的创作过程中,传统体裁固然丰富,但是要想与时俱进,就要推陈出新,但是如何在推陈出新的同时没有湮灭传统文化的韵味是重点。相同的画面、相同的技法,即便是创作的形式不同,但是内在的感觉与意蕴都是相同的。要想拓展新的体裁,对于创作者的技术、思想、艺术审美等要求都较为严格。

在东阳木雕中也有着大量基于古诗词为体裁的作品,但是多数的时候这些作品与古诗词的内涵没有实现统一,多数的作品都是为了彰显诗意而特意的将古诗词作为主题。虽然将古诗词与木雕进行了整合,但是整体意境相差甚远。

在诗歌与木雕中跳跃,彰显的就是一种心灵与诗词意境的契合,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意境之美。这样的古诗词才可以符合东阳木雕的内在创作规律。要彰显内在的真善美、彰显积极、向上、充满活力与阳光的艺术之美,这样才可以真正的彰显东阳木雕的生命感,才能提升东阳木雕作品的意境。

二、赏一首诗——赋予木雕以生机

在木雕的创作过程中,对于创作者的设计意图、雕刻技法、工艺类型、意蕴意境要求较为严格,为了保障作品匀称而不呆板,整体结构的均衡稳定。在木雕作品的创作过程中,要意识到技法仅仅属于一个层面,其主要彰显的就是形式之美,在木雕的创作过程中要赋予其生机与生命,重视其内在的意境之美。

在木雕艺术中追求艺术自身的诗意与意境之美,是一种在文艺作品以及自然赋予的情调与意境。这里的意境就是木雕作品与诗歌中自然流淌出来的感情,是一种内在的情感交融,是一种虚实相生的感觉,在木雕作品中跳跃诗歌的生命律动,是一种流淌着艺术气息的诗意空间。诗意之美与形体之美有着一定的差异,是一种蕴含在作品中,隐而难辨的的感受,是现实现象与虚拟情景的统一,在木雕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不仅仅是一种对客观事实“理、事、情”的联想与展示,也是一种追求“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内在感受。赏析诗歌,分析内在的意蕴与情感,通过木雕的方式展示处理,真正的将诗歌与木雕糅为一体,才是诗意的彰显。

在雷峰塔的木雕作品中,精湛浮雕,线条流畅干练,通过简单的线条勾勒出来具有浓厚诗意的情景。在万物萌生之春下了异常淅淅沥沥的小雨,伴随着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的滋润大地万物,仅有江边渔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在天亮的时候,在潮湿的泥土上必定会布满了红色的花瓣,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

为了彰显木雕中蕴含的詩意,创作者雕刻的更为细致,通过流畅的线条,勾勒出简单的画面,在简单的画面上彰显浓浓的诗意,要做到面与面、线与面、线与线的融合,真正的做到细致入微。只有这样才会给人一种酣畅淋漓之感,这样才可以给人空灵、悠长宁静的感觉,在有形的画面中感受到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通过这种艺术质感,使得作品气韵生动、形神皆备,彰显内在的诗意之美。

三、塑一首诗——彰显雕刻人物形象

木材的纹路、质感与色彩流淌着诗意的韵味,温润的品性彰显了文雅从容,含而不露的古典之美,通过独特的纹理,显示了自己了沉敛大气,华而不奢的品质,这无疑不彰显了木雕自身的诗意。通过精雕细琢,利用古朴流畅的线条与温润厚重的触感塑造者自身的诗意韵味,这是一种中华民族特有的气质与文化素养,是一种通过雕刻,展示出来的灵动的,有血有肉的的艺术形式。

世间万物皆有灵性,在世间万物中均有诗意。在艺术家的眼睛中,要善于发掘事物的意境之美,通过不同的形式展示其蕴含的诗意。通过诗思、诗情以及已经给人一种沁人心脾的感觉,通过足够的空间与白描给人充分的想象,让人们充分的感受到木雕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在木雕作品中,在追求形式美的同时,要重视意境之美、诗意之美,要将内容与形式充分的结合,要彰显传统的人文情怀,通过作品表达出美好祈愿,充分的彰显作品中蕴含的氛围。

在传统诗美文化的积淀影响之下,中国的木雕工艺逐渐成熟,在明清时期达到兴盛期,形成了风格殊异且自成系统的木雕流派,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而东阳木雕则凭借着自身独特的艺术韵味,成为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今后的发展中,东阳木雕要从诗歌到木雕中跳跃、转换,要将创造与传统进行有效的糅合,诗意表达东阳木雕,才能使东阳木雕工艺绽放新的光彩。

参考文献:

[1]胡先民.从诗歌到木雕的跳跃——浅谈东阳木雕的诗意表达[J].浙江工艺美术,2016(5):86-89。

猜你喜欢

诗歌
马元诗歌10首
诗歌
诗歌是光
跟着诗歌畅游道里
诗歌岛·八面来风
诗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