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前世今生
2019-04-15李诗云
李诗云
摘要:南宋末年的黄公望从小便立志投身于国家发展,但在经历过人生百态失意后,年过五旬的年纪投身于绘画之中,将艺术情感投身于山水之中,所作的《富春山居图》更是一绝,技法完善,行云流水,纵观整幅卷轴,师于董巨,又超于董巨,运用典型的三远法,将富阳桐庐一代的山水移居纸上,笔法湿润,墨法兼备。由《富川山居图》的在世流传到《无用师卷》和《剩山图》的一体展出,期间经历了波折的风风雨雨,实属不易。但也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魅力宝藏,这幅古画为国家的交流提供了契机。
关键词: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前世今生
从古时起,便已有文人墨客为富春江所折服,不禁倾笔写下句句名言,元代诗人吴师道曾经有诗赞美富春江月夜:“江霏山气生白烟,忽如飞雨洒我船,倚蓬独立久未眠,静看水月摇清圆”。除此词文外,最能体现富春江整体风貌的便首推元代大家黄公望所画的《富春山居图》了。在这幅传奇的水墨画中,黄公望淋漓尽致的再现了富春江上旖旎风光,让后代诗文画家们观望这幅画时不禁赞叹不已。
说起黄公望,也许大家并不陌生。黄公望生于南宋末年,字子久,号大痴道人,是元代四大家之一。黄公望在年迈五十知天命的年纪中却受到连累之灾,出狱后的黄公望,经历过官场的险恶,毅然走上了绘画道路,寄情于山水之间,开始了他的绘画生涯。虽然子久居无定所,但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这对于他日后作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黄公望学画虽年级尚晚,但却是个大器晚成的人才,最能代表子久的山水画的突出成就是他晚年所绘的长卷《富春山居图》。
前世:《富春山居图》的波折流传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为长卷,江水开阔,山峦跌宕起伏,春水连绵,境界开阔自然,幽静深远,每座山和峰的形状各异,亦可以清楚地看见水波纹路用枯笔勾出,远处的诸山用淡墨写出,整幅画上不管是近处的树还是远处的树都是用浓墨进行勾画然后用淡墨抹出,浓墨与淡墨相间,显得错落有致,浓淡相宜,美不胜收。黄公望非常巧妙的将董源、巨然、李成、和郭熙的风格技法融为一体运用到自己的笔下从而描绘出整幅山水,并且注重对山水的整体风貌的把握,将自己的主观情感融汇到客观的大自然的山水之间,运用“古人三远法”进行构图,描绘了富春江初秋景色。这一幅山水长卷在存世几百年中却发生了许多曲折离奇让人意想不到的趣事。
第一件事便是《富春山居图》几度易手,历经被一分为二惨状的故事。
原来这幅画是黄公望七十八岁时再次踏足富春江时所画,时至四年才得以完成。在作画过程中,为了更加展现富春江的整体风貌,黄公望踏足了富春江大大小小的每个地方。当画作完成后,黄公望非常大度的将画作送给了自己的同门师兄无用禅师。然而一百多年过去了,随着兵戈相向,朝廷换代,这幅画作却被保存的非常完好。直至一日,《富春山居图》流传到明代大画家沈周所收藏,欣喜之余不忘邀请其书画友人一同观赏佳作。可谁知一来二去,《富春山居图》却不翼而飞。沈周痛心之下沈周拿起画笔,仅凭几日对《富春山居图》的记忆印象,一丝不差的又创作了一幅《山居图》。此图较真正的山居图相比竟如此逼真,经历过前车之鉴,这次沈周只得自己欣赏,不敢再将画作拿出供欣赏题跋了。
与此同时,真正的《富春山居图》却流传到明代画家董其昌手中。当他看到这幅画时,俨然激动不已,直呼“吾师乎,吾师乎,一丘五岳,都具是矣!”直至董其昌去世时才将此画作卖给苏州收藏家吴之矩,从此《富春山居图》代代家传,传到吴洪裕这一辈时,迎来了这幅画作被一分为二的命运。直至吴洪裕去世之际,按照其生前嘱托先将《千字文》烧毁,当点点星火已经把《富春山居图》引燃时,这时在人群中冲出一人,这人便是吴洪裕侄子。眼看《富春山居图》已经被火苗烧出几个黑洞,从火中被抢救了出来。虽然画作被保住了,没有完全烧毁,从此此画便被分成两段,一段称为《剩山图》,另一段被称为《无用师卷》。
第二件事,便是真假《富春山居图》的故事。
相传清朝乾隆年间,偶有一日,乾隆皇帝有幸得到《山居图》一幅。清高宗弘历从小嗜受书画,精书画,喜收藏。见到此画时,高兴之余写到“偶得子久《山居图》,笔墨苍古,的系真迹”。然而不巧的是同年夏天,乾隆不经意之间在大臣沈德潜诗稿中看到了《富春山居图》的题跋。乾隆心有疑问但画作已被他人收藏,直至安庄家中遭遇变故,不得已售出此画。乾隆便使人以两千两白银买下这幅《富春山居图》。这时乾隆手中便有了两幅《富春山居图》了,可是哪幅是真哪幅是假呢?于是乾隆对比昔日收藏的《山居图》》,亦请王朝大臣一同观赏辨别。看到《山居图》上已被皇上赋诗题满,大臣唯恐皇帝为难,最后下判定前者为真,后者为赝品。但《富春山居图》“有古香清韵”之风,实属难得。乾隆判定,虽为赝品,但有“占韵之姿”也可留下。
今生:《无用师卷》与《剩山图》合体展出
自此以后,乾隆对《山居图》分外喜爱,由1745年至1794年间,《山居图》上已被题跋五十多次,但凡有空隙的地方,一一被跋文填满。然而,被乾隆皇帝题跋几十次之多的《山居图》经鉴定后却被定为赝品,真正的《富春山居图》因不被乾隆重视而被保存完好,画面具在,丝毫没有被皇帝的跋文所破坏。一如原始的模样保持着画面上的空旷之境,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被保存完好的富春山居图《剩山图》今天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而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则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富春山居图》的前世像它的主人一樣命途多舛。可是也像它的创作者一样,顽强地生存了下来。虽然经历一分为二和真假难辨,对《富春山居图》来说亦是劫后余生。由于《剩山图》和《无用师卷》分为藏在不同的博物馆展出,对于喜爱他的艺术家和观众们来说,还是抱有些许遗憾。幸运的是,由于人们的共同期盼以及温总理寄情于画的感慨,多方促成了《富春山居图》的联合展览。首次实现了一幅画两段图的珠联璧合。
这不仅是一幅画的合体,同样的承载着希望的源泉。也代表了大陆和台湾的合体。一幅古画不仅完好保存至今,更是带动了整个华夏儿女的合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