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其实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

2019-04-15杨楠

神州·上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文本分析狄金森死亡

杨楠

摘要: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最负盛名的女诗人,她三分之一的作品主题最后都讲走向一个沉重且凛冽的主题:死亡。本文将通过对艾米莉·狄金森最著名的《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候死亡》一诗对其进行赏析,旨在分析艾米莉·狄金森对死亡的不同看法。

关键词:艾米莉·狄金森;死亡;文本分析

有的人说,向死而生,便是思考死亡,然后反思生活。生理学意义上的生命皆为定数,但人们的灵魂,以及被世人所铭记的时间却是人各不同。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极富盛名的女诗人,她终生未婚,25岁弃绝社交,足不出户。一个人在马萨诸塞州的艾默斯特小镇度过漫长岁月。然而幸运的是她最终还是与诗歌相遇,在那些黑暗而黏稠的日子里,写下了近1800首令人耳目一新的短诗。但是这些诗却只在生前发表了7首,不足她诗歌总量的百分之一,其中大部分的主题都是自然,死亡。她喜欢用最少最平常的词语去描述最波澜壮阔且汹涌澎湃的感情,所有柔软的意向都只是她抒发情感的形式,他们最后都将走向一个沉厚且凛冽的主题:死亡与永恒

Because I could not stop for death毫无疑问是一首关于死亡的诗。诗歌第一句,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候死亡,与其他诗给我的感觉不同。在To die--takes just a little time.中,从首句就让我非常直观的感受到艾米莉·狄金森对于死亡的热衷与凝思。而当死亡来临时,“我们已不存在”,所以死亡总是被蒙上神秘的面纱,人们也因此对未知的死亡产生恐惧。但是在狄金森的心中,死亡并不如想象中恐怖,她笔下的死亡甚至超越了死亡本身,是一个安详而又平静,再普通不过的过程。(1)Because I could not stop for death(George Perkins,Barbara Perkins,1999:137)却让我觉得,艾米莉·狄金森与普通人一样,在死亡的到来之际少了一分从容与淡定,在与死亡的思考中也多了一味踌躇,但是人却固有一死,

“He kindly stopped for me死亡友好的等待我”便将我与死亡的碰面描述成人生中再简单不过的场景,“死亡”驾着马车前来,与永生一起,我只不过是登上这辆马车,与他们如老友一般踏上这段旅途。车厢里只有我们俩;还有“永生”同坐;我们缓缓而行,因为他知道我们无需急促。死亡的绅士之举让这“我”倾心,也让读者觉得颇为亲近。与死神一起,与之不同的恬静,没有恐惧,其实死亡和永生也没有那么可怕。狄金森写的死亡没有感伤,她不畏死。换句话说,她通过死亡肯定了生命的价值,这与“向死而生”,“向死的自由”等哲学主张想契合,使人在承认死亡宿命的前提下,对生命和人生持一种积极健康的态度。(2)

死亡这份痛苦的思考并没有让狄金森的诗变得青面狰狞,反而却让她对死亡的感受多了一分瑰色的温柔。We passed the school,coincides with the recess我们经过学校,恰逢课间休息;The children are noisy,on the playground我们看着孩子们在操场上嬉戏打闹;We passed the fields of gazing grain我们经过驻足凝视的稻谷田地;We passed the setting sun我们也未错过熔金般的日落。清晨日落,黄昏黎明,春天落葉,艾米莉狄金森天才般的将这些柔媚娇俏都揉搓进了她的诗中,以至于她可以从容的描绘生命的轨迹,她为此痛苦,也为此痴迷。

“因为我的长衫,也只是薄纱;我的披肩,也只是绢网;we stopped at a house,the house最后,马车停在一幢屋前;as a swelling of the ground仿佛是隆起的地面;the roof,barely visible屋顶勉强可见;eaves,below the surface of the ground屋檐,低于地面。”虽然这一段带给我们微微的凉意,但是读者不禁又能读出一种浪漫又暧昧的情愫,我们是否可以想象,在“我”死后,我遇到了一位令我一见倾心的绅士,走进了坟墓,走上了永生。

从那时起,已有几个世纪“That day,I first guess日月既往 不可复追,我猜想The horse,towards the eternal马头,朝向永恒。”诗中的最后一段狄金森在死亡意义中所埋下的最大伏笔就是探索永恒。我们不需要畏惧死亡,因为生与死是同一的,犹如河与海般亲密。“若干世纪”却比“那天”短促,人的生命走向死亡,时间依旧存活,尽管他陪伴着我们。就如她在《我为美丽而死》之中所说的,Until the Moss had reached our lips直到苍苔长上我们的嘴唇—And covered up-our names-覆盖掉,我们的姓名(George Perkins,Barbara Perkins,1999:133)

在《红楼梦》中,自古以来的诗词佳作,都不能入孤高的妙玉之眼,而这一句并不算出名的“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却备受妙玉赞叹。诗中的铁门槛和土馒头都是宋朝存在的事物。过去封建贵族家庭会被称为门槛高,而朱门绣户的门槛更是会包铁皮,气派人家希望自己的门槛可以存留千年万年。而土馒头便是告诉人们,即便再锦绣的人生,也终究难免尘归尘、土归土。其实,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

注释:

张悦.浅探狄金森与海子诗歌中死亡意识之异同[J].名作欣赏,2018(18):134-137.

黄格.简述《春天十个海子》和《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候死神》中的死亡主题[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8(S1):286-288.

参考文献:

[1]黄格.简述《春天十个海子》和《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候死神》中的死亡主题[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8(S1):286-288.

[2]张悦.浅探狄金森与海子诗歌中死亡意识之异同[J].名作欣赏,2018(18):134-137.

[3]商叙明.艾米丽·狄金森与李清照诗歌文体特征比较[J].品牌,2014(08):108.

[4]诗歌原文皆出自George Perkins,Barbara Perkins.THE American Tradition in Literature.volumeⅡ[M].9th ed..Boston,Mass.:McGraw-Hill College,1999.∶133-137

猜你喜欢

文本分析狄金森死亡
如果记住就是忘却
如果记住就是忘却
与狄金森一起尝试思考
我的朋友
投资者情绪短期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
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实践探索
美剧“死亡”,真相不止一个
我经历了一次“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