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子银行发展研究
2019-04-15周丽娟谢晓敏朱晓英
周丽娟 谢晓敏 朱晓英
摘 要:伴随着国内市场经 济体系的深化,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的规模得到快速的扩张。文章首先研究了中国影子银行的内涵和产生原因,分析了中国影子银行的正面效应、目前的发展规模和存在的风险,进而提出创新性的监管对策建议。
关键词:影子银行;正面效应;风险;监管
一、概述
国内对于影子银行的定义认同度最高的是:影子银行是从事金融中介活动,具有与传统银行类似的信用、期限或流动性转换功能,不受银行监管体系监管和规则约束的实体或准实。
中国影子银行构成如下:
在中国发展特殊的原因及背景下,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始于2010年,其中的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受驱动于市场需求和银行监管套利,表外和通道业务是导致影子银行迅速扩张的核心因素。首先,经济的快速发展让人民存款急剧增加,在银行和政府的管理调节之下,存款利率居低不上,加之投资途径的稀缺使得各类类似影子银行的投资理财产品备受投资者青睐。其次,融资性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影子银行机构在中小微企业贷款途径的管制的背景下快速地發展起来。第二,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大得益于金融创新和金融自由化。基金公司、券商资管、信托公司等非银金融机构崛起,衍生出创新性的通道业务和多样化的理财产品。在这两个原因的驱动下,中国影子银行逐渐发展起来。
根据银行避开监管所选的通道、业务资金的来源以及投资标的不同,将影子银行按照时间顺序划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二、影子银行的正面影响
影子银行投资者又满足了融资者的双重需求下应运而生。一方面,银行融资是在中国的金融体系中的主要途径,中国民营中小企业由于设立时间、历史信用、业务规模、企业财力等多种因素,很难取得商业银行的大规模贷款。在低成本的银行融资途径受到限制的条件下,民营中小企业不得不转向高成本的民间借贷市场;另一方面,影子银行产品在广大投资者心目中更具投资价值,因为类影子银行产品收益高而风险相对较低,这些产品也揭示了存款真实的市场价值。在投资者、融资者的双向需求的刺激下,影子银行弥补了当前形势下我国传统金融体系的不足,使得社会闲散资金能够有效合理地满足中小投资者短期资金融通的困境。
影子银行对推动商业银行创新转型也起着重要作用。由影子银行提供的各类准信贷产品作为银行间接融资向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中间产物,有效的推动了我国金融创新活动的展开。在利率市场化的加深的推动下,商业银行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已经不能支撑其发展,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对商业银行而言至关重要,将贷款投向收益率较高的私人或消费领域成为商业银行盈利的主要途径之一。银行业将会向着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加强成本管控以及拓宽盈利渠道的方向发展。影子银行的存在和发展促进了多元融资结构的形成,我国金融行业正从提供单一金融服务向提供全面多种金融服务的全面新兴金融行业转变。
影子银行能够有效分担金融市场的风险。影子银行以其灵活的投资策略,与传统银行共同作用,扩大了金融市场的风险分担体系。此外,私人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实际的投资能力和风险承受力选择影子银行的各类产品的投资理财组合,这对于降低投资风险具有积极意义。
三、影子银行的风险及监管
影子银行存在期限错配下的流动性风险。银行以其期限错配的业务特征将短期存款转变为长期贷款,与传统银行相比,影子银行的期限错配不能享受类似于中央银行贴现窗口的支持。影子银行将短期理财资金、同业资金对接非标资产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率,因此将资金注入期限较长的房地产及地方平台项目成了影子银行体系的惯用手法。为了缓解由期限错配导致的周期性流动性压力,影子银行必须通过滚动发行(发新还旧)短期理财产品。只要保证高水平的借新还能力,影子银行就能承受流动性风险压力,降低系统性违约风险。
(一)监管套利风险
影子银行行为就是利用监管漏洞进行监管套利。商业银行对高额利润的追求是影子银行在我国兴起的主要原因,这使得影子银行容易引发监管套利问题。由于传统银行体系和影子银行体系监管尺度存在一定的差异,许多类似影子银行机构的银行活动游离于监管范畴之外。或者在监管范围内的机构或活动的监管标准又低于传统银行体系中信用中介及其活动的监管标准,因此影子银行大量业务的开展造成了金融体系风险积累。
四、影子银行的监管
提高业务透明度是影子银行健康发展的关键一环。影子银行信息披露具有不透明、不一致的特点,影子银行产品市场也大多存在信息披露不完全的问题。要想改变影子银行这一现状,必须要提高办理影子银行产品业务流程的透明度和风险管理水平。高透明的业务流程能够使投资者充分了解影子银行资金的具体投向和风险,同时也使监管者可以实现金融风险监管的全覆盖。建立完整、系统、全面的信息披露制度对于影子银行体系中的参与者自主、定期、及时地履行向监管部门的信息披露义务意义重大。
加强监管机构的协调性对影子银行的发展尤为重要。中国金融业实行“一行三会”的监管模式,即不同的监管机构对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监管业务进行监督,也适用不同的监管规则。由于影子银行风险跨行业、跨机构、跨市场,不同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意义重大。对影子银行进行监管,就要加强监管机构的协调性,实现分业监管与功能监管并存的监管模式;此外,监管机构可以和行业自律协会合作,减少监管不足的现象,发展更有效的监管措施。
参考文献:
[1] 朱元倩.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及其分类监管.《农村金融研究》,2013-09-15.
[2] 赵泽云.浅析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与监管.《中国集体经济》,2018-12-25.
[3] 罗青青.中国影子银行现状及监管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18-12-12.
[4] 冯建秀.宏观审慎视角的中国影子银行风险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DOI:
[5] 吕 健.影子银行有助于中小企业发展吗[J].人文杂志,2018,(3):33-43.
[6] 雷 蕾,苏映雪.影子银行和金融稳定关系的文献综述[J].现代管理科学,2018,(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