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音乐课研发
2019-04-15孙人君
摘要:本文阐述了新课改背景下,音乐教师了解世界民族民间音乐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并从两方面内容进行论述,列举了将世界民族民间音乐与先进音乐教育体系相融合的方法,以提升音乐教育課程教学的丰富性,拓宽音乐课教学的广度。
关键词:世界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教育体系;奥尔夫;非洲音乐;达尔克罗兹;节奏律动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1-0234-02
一、世界民族民间音乐知识简述
世界民族民间音乐是对世界性的民间音乐的研究。我们所学习到的这部分音乐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流传下来的音乐,这些音乐通常与社会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民间音乐”是建立在具有相同血缘、语言、宗教习俗、生活风俗习惯上的一种音乐活动,这种音乐活动涵盖了民间音乐、艺术音乐、宗教音乐、流行音乐等诸多音乐类型。这些来自民族大众的音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经过多年的提炼升华,饱含生命力和持久力。由于社会生活具有群体性、世界性等特点,使得对世界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研究不能仅仅局限在某一国家或某一时期,群体性、大众性、社会性的音乐文化生活会随着地域、历史时期、人种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二、中小学音乐教师学习世界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性
1.丰富课堂内容,拓宽音乐视野。音乐作为多元文化的显著体,其特点的多样性造就了它节奏、旋律的丰富性。而世界各地的人们因为所处地区历史、文化的不同,对音乐的审美自然有所不同。但不论是怎样的旋律,怎样的韵律,人们选择的都是自己最喜欢、与生活在同一种文化中的人有共鸣、有沟通的表达方式。在中国,民歌的种类有很多种,人们的音乐语言也因为地域和民族的不同而不同。所以在音乐教学的选材当中,特别是针对没有接受过专业音乐教育的大众,当地民间民族音乐必不可少。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不仅要教授给学生自己本国的音乐,同时还要让学生了解其他国家的音乐,才能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丰富性为生活带来的愉悦。以歌唱教学与器乐教学为例,虽然因为地域和文化的不同,世界各地的音乐各具特色,但任何地方音乐都离不开人声和乐器这两类传达声音的媒介。
而世界各地的人们因为所处地区历史、文化的不同,对音乐的审美自然有所不同。但不论是怎样的旋律、怎样的韵律,人们选择的都是自己最喜欢、与生活在同一种文化中的人有共鸣、有沟通的表达方式。在中国,民歌的种类有很多种,人们的音乐语言也因为地域和民族的不同而不同,所以在音乐教学的选材当中,特别是针对没有接受过专业音乐教育的大众,当地民间民族音乐必不可少。
在音乐教育过程中,歌唱教学必不可少,器乐的增加会使学生从听觉上体会到音乐的丰富多彩,让学生们亲自演奏乐器更会使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浓厚起来。在世界民族民间音乐当中,乐器的种类多种多样,演奏的形式也很丰富。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当中,奥尔夫乐器简单易学,独具特色,其小打击乐正是从非洲打击乐演变而来。学生只需要简单的操作和多人的配合就能演奏出美妙动听的音乐。学生们的亲身参与,可以更好地感受到音乐带给人的快乐。
2.准确把握音乐特点,还原音乐的真实美。在教授其他国家音乐的同时,涉及到对音乐特点的教授,与其说是音乐特点不如说成是当时的文化生活在音乐活动中的体现。想要更准确地把握音乐的特点,就要更好地了解音乐所处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等。教师自身具有把握音乐背景知识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将音乐知识传授给学生。
以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合唱团演唱过的合唱作品为例:(1)中国地区的音乐:《茉莉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歌曲,但因为我国地域辽阔,各民族融合,在传诵过程中,《茉莉花》的唱腔、歌词、音调等音乐元素都在发生着或多或少的变化。(2)世界民间音乐:匈牙利民歌《茨冈人在打奶酪》,介于匈牙利当地民族的性格特征,《茨》这首歌的节奏会更有弹跳性,音乐旋律的起伏不大,速度较快,咬词会更硬。
基于对这些歌曲当地音乐文化的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便可以更快捷地把握歌曲内涵、情感表达甚至是演唱方式,这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音乐作品的特点,引导学生有正确的审美趋向。只有让学生掌握音乐作品中最正规的元素特点,才能使学生获得最优良的音乐教育理论,真正做到音乐的美育教育。
三、世界民族民间音乐与先进音乐教育体系的融合
很多国家的民间音乐传播与传承的方式与中国是异曲同工的,多都采用口传心授,极易失传。因此,传承民间音乐,音乐教育至关重要。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德国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奥尔夫,匈牙利音乐教育家、作曲家柯达伊等,依据各个国家的音乐文化发展研究,跟随社会化大环境的变化,逐渐形成了一个概念——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即,多方位吸收和传播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同时抓牢本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以对非洲音乐文化的吸收为例。
1.非洲音乐与奥尔夫音乐教育。非洲音乐中,最主要的音乐元素——节奏,就是他们这个民族的最本源化的特点。奥尔夫教学法就是从节奏教学开始,开发人与生俱有的节奏感,并在艺术教育活动中将被动的本能变为更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感知力,反映力和表现力,使之成为培养身心均衡发展,有较高素养的人。非洲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乐器中种类繁多的鼓,和各类木质打击乐器。它所传递的元素就是音乐的节奏。非洲鼓是一种与他人关系的直接的体现。在他们集体的活动中,鼓不仅是一种音乐的象征,更代表了部落身份、宗教信仰,或者是相当与说话一样类似于一种沟通信号,喜怒哀乐都利用节奏处理来表现出来。鼓手根据其不同的敲击力度,使之作为一种信号语言,来传送各种信息。奥尔夫根据非洲的打击乐制作了便于儿童操作的“奥尔夫乐器”。对于孩子来讲,敲击这类乐器是演奏难度很低,几乎不需要任何演奏技术,便可胜任。奥尔夫乐器的诞生来源与一个教育原理:人们只有在音乐实践中才能体会音乐、学习音乐、学会音乐。原始的教学方式是从抽象的概念来引导和了解音乐,但是假使利用这些无需技巧的乐器让孩子们在参与和体验中,则更加能体会到音乐的快乐,融入音乐活动中。奥尔夫乐器的演奏,多以小组、小乐队的形式呈现,达到“人人参与音乐(活动)”的目的。非洲乐器亦然,需要人与人之间的配合,由此又发展出了多声部。奥尔夫音乐教育中多声部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多声部教学能使儿童一脑多用,通过学习与别人的合作,配合和锻炼学生自己的控制力与把握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具有高素质音乐素养的教学方式。
2.非洲音乐与奥尔夫、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中的节奏律动。非洲音乐的节奏是非常复杂的,当然非洲對于世界而言给我们最大财富也是其复杂多变的节奏。非洲音乐的节奏可以分为自由节奏和固定节奏两种,前者无明确规律性的律动感,后者则具有规则的律动,并且可以借助于拍手、跺脚和敲击乐器[1],将律动感体现出来,这是听、唱外,另一种音乐表达形式[2],也是奥尔夫和达尔克洛兹体系中经常让学生体验音乐的方式之一“动”。根据动作的功能,为这种“动”取名为“声势”,即通过拍击我们自身的身体来感受节奏韵律,而通过声势进行的恒拍训练也是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最为重要的形式。对于任何一种文化,我们都可以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这一点上,将音乐教学法与世界民族民间音乐融合恰到好处的就是奥尔夫。他们关注于此的最重要的原因不仅仅是为了传播世界民族音乐,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丰富本民族的音乐教育。
四、小结
每个国家、民族、地域都有各自不同的文化。而不同的文化最鲜明的标志之一就是音乐的发展,利用各个民族最有特点的音乐性格加之适应于我国自身本民族音乐的发展,对于音乐教师而言是巨大的财富,也是对世界民族音乐的继承和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大胆尝试、探索,去粗取精来丰富本民族的音乐文化生活。在课程中立足当下,放眼未来,立足本国,放眼世界,真正用音乐构建学生的美好艺术文化生活,使学生在课堂中“畅享音乐,畅游世界”。
参考文献:
[1]朱晶.浅谈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节奏训练[D].东北师范大学,2008.
[2]孙人君.西方学校音乐教育中音乐表达形式的革新与启示——以普通中小学及学龄前学习为例[J].艺术教育,2014,(10):96-97.
Music Curriculum Development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Background
—The Combination of the World's Folk Music Knowledge and Music Education System
SUN Ren-jun
(School of Music,University of Jinan,Jinan,Shandong 250022,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elaborated that music teachers should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national folk music in teach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and discusses from two aspects of content,illustrates the world advanced national folk music and music education system,the method of combining to enhance the music education course teaching of richness,broaden the breadth of the music teaching.
Key words:world national folk music;music education system;Orff;Black Africa music;dalkloz;Rhyth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