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软件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探析
2019-04-15庄雷
庄雷
摘 要:“十三五”时期,以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为代表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对推进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国家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建设发展软件产业集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软件产业集群建设正在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和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对我国软件产业集群发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重点以中国(南京)软件谷为重点个案,结合美国硅谷、北京中关村两个国内外典型先进软件产业集群发展的情况分析,采用现场考察法、理论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等方法,系统研究软件产业集群的本质属性,大力营造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等方面探寻现代软件产业集群的发展之道。
关键词:软件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管理
一、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十三五”时期,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对推进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国家战略,促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均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不仅能够创造较大的经济效益,而且由于其强大的渗透、系统和辐射作用,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2016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正式发布,该《规划纲要》中明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点发展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作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软件产业集群作为承载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发展的重要承载者,正在成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和社会可持續性发展的新手段和新途径。软件产业集群发展是关系到我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课题,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多方的共同努力,只有不断地进行思路创新、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同时要突出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多措并举、切实提升我国软件产业集群发展水平。
(二)研究方法、内容及特色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现场研究法:笔者将赴印度、北京、成都、武汉等国内外先进软件产业集群现场考察。比较研究法:本文将始终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尽可能多的理解、掌握翔实的信息、鲜活的案例、客观的数据等情况下,以中国(南京)软件谷为重点实例,通过对美国硅谷、北京中关村进行深度的比较、分析,和搭建相关的理论框架,像空谈、数据叠加、简单堆砌之类的问题将不再存在。
(三)国内外文献综述
国外文献综述。关于软件产业及现代软件产业集群的研究,国外学者研究成果较多,更为深入研究了软件产业发达或者新兴领域的国家和地区,当然还多方位研究了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研究所涉及的领域也是多方位的,比如软件产业发展趋势、面临的挑战、产业集群集群的问题,等等。国内文献综述。软件产业及软件产业集群如何可持续的发展的问题,国内学者也进行了深度研究,包括关于研究产业集群发展相关理论等。
二、现代软件产业集群发展概况
(一)现代软件产业集群发展历程
初始阶段,“产业集群”的正式提出是在1990年,美国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在他的《国家竞争优势》这本书里面提出的,一方面作为提高商业环境竞争力的重要考量,另一方面是区域创新能力的决定性因素。目前产业集群这个说法已经成为政府和企业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发展阶段,即:产业集群内企业位于价值链的上下游,有一定的业务往来。
成熟阶段,即:软件产业集聚了一大批专业的企业,它们拥有相似的价值,打造相似的企业文化,大家共同努力向全球产业链高端迈进。
(二)软件产业集群的本质属性
1.产业高度集聚
产业集聚主要指的是产业集中在一些特定的地理空间,在这些特定的地理空间内实现了人力、物力、财力的不断聚集的发展经过。在19世纪末,马歇尔就开始专注于研究产业集聚的现象,他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和深入的比较论证,提出了一些形象的概念,他们是“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一个领先的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必定是一个产业非常集聚的地方,在当前产业竞争、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产业集群已成为提高区域竞争力、国际竞争力、行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2.经济繁荣稳定
产业集群区的发展的本质还是为了促进一个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当前,世界范围各式各样的产业集群、经济园区涌现,但是不管怎样,一个产业集群的本质属性一定是经济属性。经济的繁荣和稳定,是国家和政府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的一个重要考量,就像人们常常讲的软件产业集群的产业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经济效益位于第二位,但是没有产业的集群也不会有长久、可持续的经济繁荣稳定。也只有经济的繁荣稳定,才能解决政府就业、民生福祉,通过软件产业集群经济的繁荣稳定,政府才能获得足够的财政资金,用于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服务、科技创新扶持等等。
3.服务专业高效
专业服务,是指某个或者某些组织或个人,通过采用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按照对方的需要或者要求,在某一个特定的领域内,为他们提供了一些专门的服务,其知识性、科技性、专业性都很高。
(三)我国软件产业集群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
软件产业集群整体规模有待提升,具有制定国际行业标准实力的龙头企业较为缺乏,专业的服务环境还有待改善。
三、中国(南京)软件谷创新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一)中国(南京)软件谷基本情况
中国(南京)软件谷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成立于2011年8月,规划面积73平方公里,共分为北园、南园、西园三大园区。“十二五”期间,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幅分别达到33.3%、28.2%和29.5%,成功迈上了“千亿级软件产业基地”的新台阶,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同类软件园区前三强。国际化的园区规模。目前,随着国际国内一批优质软件企业相继入驻,中国(南京)软件谷的产业特色更加集聚、明显。其中有:以中电十四所、宏图三胞、舜天、苏豪等为平台的旗舰经济。国际化的发展环境。从地理位置上看,软件谷是南京的主城区和地理中心,在南京这种情况非常少见,软件谷可以方便的接受主城的各项资源,比如人才、交通、技术等等,这也是软件谷发展的重要优势。另外,这里的交通非常便捷,从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到这里仅仅不到20公里,这里还汇聚了8条高速铁路,包括宁杭、沪汉蓉、京沪等高速铁路,同时南京南站是亚洲最大的高铁站,也坐落在软件谷,等等这些交通的资源都是国内其他很多园区所不具备的。国际化的软件企业。企业是产业发展的主体和支撑。在软件谷这个软件产业集群上已经集聚了超2000家的软件企业。
(二)中国(南京)软件谷迈上千亿级软件产业基地的成功经验
1.突出以思路理念创新为先导。一方面,牢固确立创新的战略发展理念。在软件谷开发建设之初,就一定坚决摒弃的“卖地生财”和“卖地收租”等不科学、不合理、不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方式,“企业化、市场化、专业化”被证实确立為园区运作思路,“国际化、高端化、品牌化”被证实确立为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坚持“大公司、小管委会”的改革思路。目前,软件谷管委会内设机构包括6局2办1中心1公司。
2.突出以运作模式创新为动力。软件谷通过构建“财政注资、运作项目、形成资产、覆盖贷款、良性循环”的全新公司运作模式,真正把“企业化、市场化、专业化”运作思路,落实到了具体项目和具体载体上。强化企业化的运作,增强自主发展能力。2015年8月8日正式营业的软件谷楚翘城项目,就是由软件谷发展公司通过市场上的土地招拍挂程序,在摘牌取得位于软件谷软件大道两侧的A8地块,并组织实施专业团队,进行项目规划设计和营销策划。这个项目占地72亩,总建筑面积约17.6万平方米,总投资成本9.5亿元。期中,有7.3万平方米的商业、办公楼宇由软件谷发展公司自持,资产达15亿元以上,已签约三星、亿嘉和等一批知名软件企业70余家,即软件谷发展公司通过运作楚翘城项目,不仅净赚15亿元,还赢得了产业发展。
3.突出以服务体系创新为支撑。切实提升园区各类公共服务平台的成效。与中兴通讯合作设立的南京超级云计算中心,立足软件谷为全市乃至全省提供数据服务,已参与建设运营扬州超云中心、溧水超云中心,在江苏省内初步形成超云品牌影响力。软件谷“UP开放日”品牌服务活动,让企业通过生动、直观的项目路演,吸引和赢得科技金融服务机构的“青睐”和支持,切实解决企业成长面临的资金难题。大力营造创业创新的浓厚氛围。
四、国内外先进软件产业集群典型案例分析
(一)美国硅谷
1.美国硅谷概况
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以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闻名于世界,硅谷的人口其实并不多只有大约300万人,另外40个小城镇是它重要的组成部分,硅谷的占地面积加起来大约是3880平方公里。硅谷拥有大量的上市科技公司,高科技企业在这里集聚,它们的总市值高达超1万亿美元,与此同时,更是国际名企众多,在世界财富500强企业中,有超50家总部设立在硅谷。硅谷经济总量在全球排名第19位,相当于印尼或瑞士。截至2011年6月,这个狭长地带、不足公里长的地方,有超10000家高科技企业在这里聚集,在美国硅谷30%的全球前100大高科技公司,将他们的总部设立在这里。
2.美国硅谷的五点成功因素
美国硅谷的成功有五点值得研究的。一是不可或缺的政府引导。二是影响深远的创新文化。三是强大厚实的科研基础。四是高校机构的桥梁作用。五是友好规范的产业环境。
(二)中关村软件园
1.中关村软件产业集群发展历程。中关村被誉为“中国的硅谷”,位于首都北京,它是我国高新技术发展的中心,在软件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中关村在当时只是一条电子商业街,软件企业数量不多、规模不大、技术不领先,但是如今的中关村,已经跟以前成立之时大不一样了,在国内外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它一共经历了三个时期:分别是萌芽期、发展期和成熟期。
2.中关村软件产业集群四条成功经验。“大众创业+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市场主导+政府引导”走出领先的众创空间模式。“创业要素+外部环境”构成完善的创业生态系统。“创业大众+孵化服务”加快了创业服务业的形成。
五、对我国软件产业集群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建议
(一)全力打造系统的高端软件产业链
营造有利于软件产业发展的政策氛围,结合形势的变化,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规划为统揽,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扩大企业受益面。通过举办企业沙龙、组织政策解读会、召开企业座谈会等形式,帮助企业更好地捕捉和交流各种优惠信息,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的红利。高度重视龙头骨干企业培育工作,将扶持龙头骨干成长企业快速发展列为提升软件产业集群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探索“政府引导、企业跟进、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龙头骨干企业发展道路。建立精细化工作机制,切实解决好涉及本土高成长企业的重大事项。畅通政企联系对话渠道,对龙头骨干企业在经营和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及时服务协调。完善产学研用一体的自主创新体系,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参与软件产业、应用、信息技术服务和工业软件等方面重要标准的研究制订,鼓励本区域企业开展双软认定、CMM和ISO系列等全球标准认证、系统集成等专业认证,提高企业的市场认知度。拓展公共平台服务内涵,建立规范的认定标准和程序。
(二)进一步提升软件产业集群区域空间规划水平
全面树立依法行政的理念,随着国家法制建设的深入推进,依法行政的理念在各领域越来越重要,同样在软件产业集群区域空间规划领域也显得尤为重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赋予了城乡规划明确的法定地位,依法行政成为城市规划的基本要求,也只有真正做到依法行政,才能保障城市规划得以真正落实和实施。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软件企业的法治意识也逐渐增强,在遇到利益冲突时更多考虑得是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软件产业集群的空间规划工作必须全面树立依法行政理念、全面落实依法行政要求,才能避免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加强区域空间规划的科学性、严肃性和权威性,只有不断增强软件产业集群区域空间规划的科学性,确保规划能落实到位,才能不断巩固其合法性。增强规划的科学性,既要注重对现实条件的了解和分析,确保规划符合实际,也要注重规划对未来的预测和引领,确保规划能落实到位。巩固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随着软件产业集群的发展,区域空间规划在集群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大家对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有了深入认识,规划建设中违反规划的情况大大减少。然而,由于当下国内软件产业集群建设发展迅速,形势变化较快,对规划调整的需求较多,部分软件产业集群地块,出现了反复调整的情况,有些规划刚刚批复即开始调整,影响了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进一步做好软件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服务工作
必须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稍有懈怠就会淹没在科技发展中处于被动。改革开放以来,软件产业集群先后经历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到资本密集型产业,再到知识密集型产业的三次转型。所处特殊发展阶段和发展历程告诉我们,要抢占科技和产业制高点,惟有依托科技、依靠人才,决定了抓人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更为紧迫,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始终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是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否则未来难有出路。必须坚持服务产业升级,只有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心任务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人才工作才能有为有位。现代软件产业集群式我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创新驱动的重要承载者,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承担起中国软件产业发展重任,正是紧紧立足软件产业引人才抓人才,加快推动软件产业由服务外包等“低端环节”向云计算、大数据等“高端环节”迈进,我国软件产业集群的人才工作才充满生机活力。要做好人才工作,必须坚持以载体建设为重点,不断优化人才工作环境、社会环境、生活环境,加快营造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
(四)大力营造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突出科技引领作用,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同的国家不同不是创新,而是创业,缺乏创业家把创新技术成果商业化”,这一理论颠覆了很多人心中原来的创新与创业的位置关系,可见创业家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重要作用。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只15%,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发挥软件产业集群内各类平台作用,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中小企业主动寻求科技成果转移。
六、结语与展望
软件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产业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战略等反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软件产业集群作为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承载者和践行者,建设好软件产业集群,对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显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如何建设发展好我国软件产业集群是本文想要解决的问题。由于笔者的能力所限,本文的研究内容还有诸多不足,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进一步研究的地方:本文对我国软件产业集群发展的进行了研究,作者的目的是希望借此进一步提升我国软件产业集群的发展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但是,也应该看到软件产业集群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比如软件产业集群的服务环境、比如软件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比如园区的企业文化等等。因此并非一件易事,本文在这方面只是做了一些粗浅的设想,希望可以为促进我国软件产业集群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Hartman, H. Scaffolding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C].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for Man [A]. New York: City College of City University in New York, 2002: 23-69.
[2] Grant, N. Making the most use of your textbooks, Longman Inc, 1987:32-33.
[3] Goodman, K. Psycholinguistics universals in the reading process and the method [J].Psycholinguistics and Reading. 1973: 21-27.
[4] 阿瑟·奥沙利文.城市经济学(苏晓燕等译)[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P249-251.
[5] 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宁夏:華夏出版社,1999:P50-58.
[6] 陆长春,李永鹏,涨德晖.浅析基于价值链的软件产业竞争力[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
[7] 吕施颖、张礼建.中国非政府组织决策参与的有效路径探析——以自然之友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14(6).
[8] 司月芳,曾 刚,樊鸿伟.上海陆家嘴金融集聚动因的实证研究[J].人文地理.2008(6).
[9] 白士彦.印度IT产业集群的经济效应分析[D].吉林:吉林大学,2007.
[10] 博尔哈.本土化与全球化信息时代的城市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P30-38.
[11] 傅文彪.上海软件产业发展研究报告[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12] 毕秀晶,李仙德.上海现代服务业外资企业空间格局及其机理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10(l) P64-70.
[13] 陈文晖.我国软件产业链国际借鉴、存在问题与培育对策[J].中国工业经济,2002:P47-53.
[14] 褚劲风.创意产业空间组织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P123.
[15] 陈 健.中国软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M].四川大学工商管理硕士论文,2004:P84-88.
作者简介:
庄 雷(1986.3-),男,汉族,江苏省南京市人,管理学硕士,科长,研究方向:地方政府治理与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