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永远讲不完的故事》的叙事特征
2019-04-15黄贵珍
黄贵珍
摘要:米切尔·恩德的《永远讲不完的故事》具有独特的叙事形态。它在叙事结构上采用的是故事套故事的框架式结构,使得这些故事一环紧扣一环,显得有条不紊;在叙述形式上运用现实与幻想的交叉叙述,会带给读者一种真实感;在时距上采用概要与省略,给主要情节留出篇幅,为塑造主人公形象服务。
关键词:《永远讲不完的故事》 叙事特征 叙事结构 叙事速度
《永远讲不完的故事》是德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米切尔·恩德的一部代表作。在德国,它就像中国的《西游记》那样家喻户晓。它在出版的那一年(1979),立刻被译成二十五种以上的文字,在西德《明镜》周刊的畅销书名单上连续数年名列前茅,并且获得“德国青年图书奖”“欧洲青年图书奖”“佛罗伦萨美术科学院奖”等十二项大奖。作为一部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它具有独特的叙事形态。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结合文本,对其叙事特征做一番具体的阐释。
一、框架式的叙事结构
季羡林先生在分析印度的《五卷书》(按:它是世界上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一部寓言童话集)的结构时曾指出,它最惹人注意的就是“连串插入式”:“全书有一个总故事,贯穿始终。每一卷各有一个骨干故事,贯穿全卷……大故事套中故事,中故事又套小故事,错综复杂,镶嵌穿插,形成了一个迷楼似的结构。”《五卷书》采用了大故事套小故事的框架故事结构,使78个故事环环相扣,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同样,《永远讲不完的故事》采用的也是故事套故事的框架式结构。《永远讲不完的故事》的大框架是小男孩巴斯蒂安由现实世界进入幻想王国,再由幻想王国返回现实世界的故事。巴斯蒂安是个胖胖的、行动笨拙、经常被嘲笑愚弄的小孩,在11月的一个下雨的早晨,他在去上学的路上,又遭到同学们的攻击。他鬼使神差地躲进一家旧书店,在那里发现一本美丽而诱人的奇书,并把它偷走,然后如饥似渴地读起来。书中叙述了幻想王国告急,虚无吞噬着一切;而天真女皇病情严重,需要人间的一个小孩给她取一个新的名字。让巴斯蒂安感到惊奇的是,书中的幻想世界竟然与他所处的现实世界联系在一起,在几经怀疑、犹豫之后,他最终叫出了早已给天真女皇取好的新名字——月亮仙子。于是他便进入书中的幻想王国,并获得天真女皇珍贵的赠物——奥林。奥林具有无穷的神力,能让一切愿望都变成现实。但这是有代价的,即一个个愿望变成现实的同时,关于人间的记忆便会一点点地丧失。巴斯蒂安并不知道奥林所暗含的危险,他沉醉于被人崇拜、敬仰、跟随的虚荣心与权力欲中,直到他忘记了人间的一切,进入“旧皇帝城”才突然醒悟,并在变化楼的阿伊欧拉夫人、图画矿山的矿工约尔及勇士阿特莱尤与伏虎的帮助下,找到了生命之泉,并获得了新生。巴斯蒂安又变回了原来的样子,恢复了记忆,并回到了现实世界。
在巴斯蒂安的大故事中,套着阿特莱尤的故事,两条故事线是同步发展的。当幻想王国发生危机时,天真女皇把寻找人间小孩的任务交给了大草原上一个绿皮肤的小男孩阿特莱尤,并将她的象征物奥林送给他。勇敢的阿特莱尤接受了使命,历经了种种艰难,最后在白福龙伏虎的帮助下,完成了天真女皇交代的任务。而阿特莱尤的故事中,又套着幻想王国最有名的医生凯龙的故事、很老很老的毛拉的故事、白福龙与怪物于格拉木尔搏斗的故事、地精灵乌尔格尔与恩吉乌克的故事,等等。而乌尔格尔与恩吉乌克的故事又套着三座魔力门及宁静之音乌于拉拉的故事。如此这般的框套故事,还可以找出许多来,因为书中众多的人物和各种各样的生灵,都各有自己的故事。书中二十六章,每一章都是一个独立的故事,每一个独立的故事中都包括许多别的故事,因此作者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復说:“这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我们以后再说。”尽管《永远讲不完的故事》篇幅较长(407页),故事繁多,但因为作者采用了框架式的叙事结构,使得这些故事一环紧扣一环,显得有条不紊,也使整部作品的结构显得严谨、清晰。加上故事情节的双线发展,前半部分(第一章至第十二章)以阿特莱尤的远征为主线,后半部分(第十三章至第二十六章)以巴斯蒂安的远征为主线,及内容上的前后呼应(巴斯蒂安由现实进入虚幻,又由虚幻回到现实)、人物功能上的对称(如天真女皇与萨义德的对立)、不同声音之间的平等对话(如巴斯蒂安与阿特莱尤的对话),使得全书在结构上构成巴赫金所说的“复调”,因而在结构形式上具有对称、和谐、交响之美。
二、现实与幻想的交叉叙述
《永远讲不完的故事》的另一个突出特点,便是现实与幻想的交叉叙述,这集中体现在书的前半部分(第一章至第十二章)。在正文前的《引子》交代了巴斯蒂安偷书之后,全书便伴随着巴斯蒂安对书的阅读展开了叙事。书中的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以宋体字出现的,是巴斯蒂安偷来的《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中的内容;一是以仿宋体字出现的(除去第七章、第十二章书中人物说话内容的仿宋体部分),是讲现实中巴斯蒂安阅读的感受及当时的处境。在第一章《幻想王国告急》中,先叙述了偷来的书中的故事,即幻想王国正被虚无所吞噬,吃石巨人、夜精灵、鬼火精、小人精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赶往象牙塔向天真女皇报告危机情况,在路上相遇,并分头行动。接着便由幻想王国转到现实世界:
附近钟楼上的大钟响了九下。
巴斯蒂安的思绪回到了现实之中。他很高兴,这个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与现实毫无关系。
下面教室里,现在正上自然课,那不过是列举一下花序,数一数花的雄蕊而已。巴斯蒂安很高兴自己能够藏在这顶楼上读书。他觉得这本书正对自己的口味,太对味了!
现实世界的单调、乏味与幻想世界的神奇、美丽、惊险、刺激形成强烈的对比。它一方面交代了巴斯蒂安在现实世界的处境——他躲在顶楼上,身上被雨淋湿了,又冷又饿,另一方面也描述了巴斯蒂安的性格,如他的胆怯、懦弱、笨拙,及他善于幻想与讲故事,让我们对这一主人公有较为清晰的认识。
第二章《阿特莱尤的使命》,在交代了天真女皇的事情后,作品又转入了现实:
巴斯蒂安读到这里,眼前突然浮现出医院里那条长长的走廊,妈妈曾经在那里动过手术。……
从那以后,父亲和巴斯蒂安之间的关系就变了。……
这段文字,交代了巴斯蒂安的家庭状况,他母亲因为病患而去世,从此他与父亲的关系也变得疏远、冷淡。这让我们对巴斯蒂安充满了同情,也为最后他返回现实世界与父亲和好埋下伏笔。我们还知道,在现实世界中,巴斯蒂安经常被老师嘲笑,就因为他记不住战争发生的年代,或爬不上绳的顶端。他也经常被同学欺负,就因为他胆小、怯懦。他在现实世界里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也感觉不到友谊的快乐。他活得很孤独,也很抑郁。唯一的安慰是幻想王国的历险与刺激。正因如此,他才会做出偷窃的行为,并跑到顶楼上偷偷地阅读偷来的故事书。
随着巴斯蒂安深入阅读,他发现幻想王国与现实世界并不是了无相干,而是彼此关联的。如第四章《于格拉木尔,别名叫许多》中,当于格拉木尔突然发现有人向自己靠近而显出凶神恶煞的样子时,巴斯蒂安发出一声轻微的惊叫声。而这声惊叫声竟然在幻想王国的山谷里响起,且有不断的回声:
“难道我的叫喊被它们听见了吗?”巴斯蒂安心想,他感到有点害怕了,“可是,这根本不可能啊!”
书中幻想王国与现实世界的关联还有很多处,如第十章《飞往象牙塔》中,有一瞬间巴斯蒂安亲眼看见了天真女皇的面孔(见《永远讲不完的故事》第155页仿宋体段落);第十一章《天真女皇》中,天真女皇说出巴斯蒂安既看见了阿特莱尤,也看见了她自己,但巴斯蒂安还是不确信自己真的成了所读书本的一部分。直到第十二章《漫游山老人》中,通过漫游山老人把巴斯蒂安偷书到看书的全过程,一字不差地叙述出来,巴斯蒂安才确信漫游山老人讲述的正是他自己的故事。而当他叫出“月亮仙子”这个名字时,天真女皇便得救了,而他由此也进入了幻想王国的幻想世界——现实中的人进入书中,并成为书中的主人公,这在儿童文学中,大概属于恩德的独创,它会给全世界的小读者带来一种莫大的惊奇。
对现实世界的描述只占每章内容的小部分篇幅,第一章《幻想王国告急》,在十一页篇幅中,仿宋体字只有不到一页的六个小段落(见书中第21页);第二章《阿特莱尤的使命》,在十三页篇幅中,仿宋体字尽管间断地出现了六次,但加起来也就两页多;第十二章《漫游山老人》,在十二页篇幅中,仿宋体字(关于巴斯蒂安现实世界部分的)尽管出现了九次,但加起来也不到两页,而其余各章大抵没有超出两页的篇幅。但篇幅小,并不代表不重要。如上所述,它一方面交代了现实世界的情况、巴斯蒂安的处境及性格;另一方面它还与幻想世界有具体的关联,与幻想世界形成互动,为幻想世界注入一股新的血液,为后面的冒险远征打下基础。
此外,在幻想世界中插入对现实世界的叙述,会带给读者一种真实感。而在仿宋体字部分,全知叙述者对巴斯蒂安的聚焦,拉近了小读者与巴斯蒂安的距离,让小读者为他的命运感到同情。而对作为小孩的巴斯蒂安阅读体验的描写,更容易引起小读者的共鸣,从而深深地吸引他们迫不及待地读下去。这对于由作者系统转向读者系统的读者反映批评或接受美学来说,无疑提供了一个极好的研究范本。
三、快速的叙事速度
热奈特的《叙事话语》第二章以“时距”为题,阐释了事件实际延续的时间与叙述它们的文本的长度之间的关系。“时距”涉及四种不同的叙述方式,分别为“概要”“省略”“描写停顿”“场景叙述”。在《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中,尽管四种都用到了,但前两者用得比较频繁,给人一种叙述很快的感觉。这从作者不断地重复说“这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我们以后再说”中可见一斑。
概要,即将一段比较长的故事用三五句简短的话概括地写出来。在第十二章中,天真女皇找到漫游山老人,并请求他讲述巴斯蒂安的故事以让他明白,他(巴斯蒂安)就是阿特莱尤所要寻找的拯救者。在进行了一段场景叙述之后,作者转向概要,即通过漫游山老人之口,概略地将巴斯蒂安偷书并躲进储藏室阅读的经历叙述了出来:
漫游山老人继续一边讲一边往下写,巴斯蒂安如何偷了那本书,如何躲进学校楼上的储藏室并在那里开始读起来。……
这里,一切又都从头开始——没有改变,没有修改——每次都在天真女皇遇到漫游山老人处结束,然后,老人再次边写边讲这个永远讲不完的故事……
这两段话,将前面十二章,连同正文前的《引子》的内容,都概括进来了。它概括了阿特莱尤的远征、巴斯蒂安的阅读经历,还概括了这个“永远讲不完的故事”的循环性。直到巴斯蒂安叫出“月亮仙子”,故事的循环才被打破,并开始新的征程。
在第十七章中,巴斯蒂安答应赠给阿玛干特人几个新的故事,但在他讲述之前,阿玛干特人先要把他们最好的故事讲出来。作者并没有叙述阿玛干特人讲的故事内容,而是這样写的:
第一位走出一步,开始讲了起来,他讲完之后,第二个接着,一个接一个,每个人的声音都很优美动听,每个故事都很引人入胜。
他们讲的故事,朗诵的诗和他们唱的歌,风格各种各样,有紧张的,有明快的,有悲哀的,这里我们就不一一细述,另外找机会再讲。他们一共讲了大约一百个不同的故事。然后,其余的人再讲就是重复他们讲过的,再也讲不出新的故事了。
阿玛干特人讲的众多故事,作者只用一句“他们一共讲了大约一百个不同的故事”就概括了。这是因为作者叙述的重心是主人公巴斯蒂安,而他又是一个爱幻想、特别会讲故事的人,在这里概述阿玛干特人讲的故事,正可以将巴斯蒂安讲故事的才能凸显出来。
概要在其他各章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限于篇幅,这里不一一列举。在这些地方,作者之所以使用概要,或者因为这些内容都在前面已经详细地叙述过了,再原原本本地叙述一遍,既没必要,又有啰嗦、重复之嫌;或者是为了塑造主人公形象而采取的叙述策略。
如果说概要只是在书中局部加快了叙述速度,那么省略在书中的运用则从整体上给叙述加速。省略相对于概要,无疑叙述速度更快,它指将事件略去不提,故事的时距为若干,而叙述话语的长度为零。如在第二章中,凯龙找到阿特莱尤并告知天真女皇交给他的任务后,作者这样写道:
阿特莱尤不断地提出问题,人马怪凯龙总是尽可能地给予回答。就这样,他们谈了一个通宵。
而阿特莱尤问了哪些问题,那一个通宵他们谈了什么内容,都一并省略了。在第二十五章中,巴斯蒂安在图画矿山的明路德矿井里寻找记录了他的梦境的图画,这项工作持续了多久,他经过哪些困难,是如何找到的,作者都没说,他只说了句:
无论如何,有一天,他终于成功了。
他寻找的过程给省略了,直接通向成功的结果。而最后一章(即第二十六章)中,巴斯蒂安找到生命之水后,回到了现实世界。他向父亲讲述他的经历,作者写遭:
他详细地讲了自己在幻想王国经历的一切,一直讲了好几个钟头。
巴斯蒂安在幻想王国的经历省略了。作者之所以如此频繁地采用省略的叙述方式,一方面是因为书中故事太多,每个人物、每种生灵都有各自的故事,全部写出来是不可能的,也没有必要,因而与主题联系不紧的便省略了;另一方面是因为省略的内容,或者在前面已经叙述过了,或者读者可以根据具体的语境猜出来,因而没有叙述的必要。
关于叙事速度,肖锦龙有一段话解释得很通透:“从速度看,生活中延续了几百年的事可用一句话概括,而生活中只进行了一小时的事可用几百页来描述,故事事件的速度和叙事的速度不完全同步。有时叙事的速度可能比故事事件的速度快,如像在‘概要和‘省略中就是这样;有时叙事的速度可能比故事的速度慢,如像在‘停顿中就是这样;有时叙事的速度可能跟故事的速度一致,如像在‘场景中就是这样。”恩德采用的概要与省略,无疑使得叙事的速度远远快于故事事件的速度,因而给人一种快速进行的感觉。而概要与省略,主要是针对主线之外的故事,对这些枝节的概述与省略,是为了给主要情节留出篇幅,为塑造主人公形象服务的。这样,《永远讲不完的故事》才能成为一棵主干清晰、枝叶繁茂的故事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