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调查研究
2019-04-15戴航赵添羽
戴航 赵添羽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精神需求发生了转变,越来越重视祖国的传统文化,因此彰显国家实力的方式不仅只是经济、政治和军事实力,最有力的形式是传统文化建设。中国传统文化是通过五千年的历史沉淀而形成,有着其他国家无法睥睨的魅力,随着我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政策,向世界传递“丝绸之路”精神,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吸引了众多的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国文化,对中外文化交流发展起到极强的促进作用。近几年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群体人数不断增大,文化层次参差不齐,给我国留学生教育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将通过分析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性概况,总结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从学习和生活两方面提出加强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留学生;来华留学;跨文化;适应;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H1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02 — 0158 — 03
引言: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不断开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也逐渐走向国际的舞台,向全世界展现他自身的强大与无可抵挡的独特魅力,吸引了各国人民的目光,越来越多的人认同中国文化,喜爱并学习中国文化,因此来华留学生的规模不断的扩大,对中华传统文化发展和交流有着重大且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提出了挑战。虽然来华留学生非常喜爱中国文化,也非常愿意学习中国文化,但是两国文化间的重大差距导致他们无法很好的适应中国的生活环境。来华留学生离开了自己熟悉的母国,千里迢迢地来到中国学习,远离熟识亲人和朋友,因为语言不通而无法有效的沟通交流,会让其感到无比的孤独,对完成学习产生了不自信,同时文化、饮食、生活习惯的不同,最终导致情绪不稳定,无法真正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学校有责任帮助来华留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提高跨融合适应能力,这对我国教育文化走向国际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调查背景
“一带一路”是我国提出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个战略方针的总称,随着我国这项战略部署的不断深入和推进,外面的世界也在我们面前全面地展现开来,日益频繁地与全球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相接触交流,同时也在向其他国家输送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大量承载着我国文化伦理思想的作品走向国际,如文学著作、影视作品、新闻媒体、广告宣传等,不断地散发着文化魅力,我国文化在全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吸引国外学生来华学习东方文化知识。近年来社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信息的传播速度也更加实效迅猛,造成了现如今的文化大融合社会背景,国际文化交流更多的是通过留学生跨文化学习,带动各国文化间的传播、交流和进步,留学生人数的增长也代表着一个国家文化实力的强弱。根据留学生发展报告中显示,来华留学生大多来源于“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其中源于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的来华留学生人数增长最快。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方针的主旨是发扬我国“丝绸之路”的坚毅、公平、和谐互助的文化精神,向国际传达中华民族团结、奋斗、创新精神,以及五十六个民族各自独有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的文化浓缩,加深我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关系,打破文化壁垒,形成多元化、均衡、包容、开放的文化交流平台,在政治、经济方面达成统一合作关系,共同进步发展。积极和其他国家进行文化互赏,互相学习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构建健康、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和特色文化理念,推广互尊互敬文化精神,让全球人民共同努力建立一个和谐、安宁、富饶的生活环境是“一带一路”政策的核心发展目标。而跨文化适应是这一目标实现的基本前提,由此可见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是影响“一带一路”政策目标达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一带一路”背景下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调查是一项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也是新时代对我国文化发展提出的一项艰巨挑战。
信息时代的来临使我国思想更加的开放化、国际化,有意识的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放优惠政策,与他们政府进行多方位的经济政治合作,打通国外贸易渠道,和当地学校合作举办留学生文化交流活动,使国外的人才来华留学,同时来华留学生也是我国引进新知识和人才贮备的重要渠道。随着来中国的国际学生人数越来越多,跨文化适应问题越来越突出,需要关注。
二、调查方式
想要准确地了解“一带一路”背景下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情况,则需要查找大量的资料与案例进行整理、对比、分析得出正确结论。我们通过调查问卷及深入访谈的方式去了解“一带一路”背景下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将选取我市来华留学生发放调查问卷,问卷上的问题主要有语言沟通能力、日常生活行为习惯、饮食文化、日常交際交友、礼仪习俗、课程学业和文化认同等几方面。还会深入调查来华留学生对“一带一路”政策了解程度;是否愿意学习中国文化以及是否有来华的家人与朋友,并对自己的跨文化适应能力打分。为了准确的得出结果,每个问题下都有细化出五个答案供来华留学生选择,分别是没有困难、很小困难、一般困难、比较困难和非常困难。在调查问卷回收时要注意信息是否填写完整,避免数据的丢失导致结论的偏差,在3个月期间我们共发出300份调查问卷,收回高质量问卷共276份,经过数据整合分析后,为以后学校改革增强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提供合理的数据支撑。
三、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性现状
1.语言不通导致交流沟通困难。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用语言沟通,留学生来华第一件事就是学习汉语,可是中国语言是世界公认的复杂涩会难懂。汉语拼音中有四个声调,同个文字不同的声调代表的含义各不相同,汉字的结构也十分复杂多变,还有通假字,每个字具有很多不同的意思,这对来华留学生正确理解汉语意思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来华留学生大多是没有基础或者仅仅只是经过简单的汉语培训,并不具备顺畅沟通交流能力,并且其中大多数留学生也不会英语,这样更增加了交流困难。在课上留学生听不懂老师的授课,在课下与同学交流时,语序错乱、词不达意,无法有效的交流,这种现象加重了留学生的压力,让其对开口表达产生了恐惧,长此以往,不断地恶性循环,最后无法融入学习环境而产生排斥心理。语言沟通不顺畅不仅给学业带来困难,在生活上也带来了许多不便,留学生刚刚来到中国时需要租房、购买日常用品和出门坐车等,这些情况都需要大量的汉语交流,语言不通而不能准确表达话语中的含义,最终导致双方都不明白说了什么进而产生误会,无法达成有效的共识或者交易。根据调查,来华留学生具备顺畅的汉语交流能力需要打给半年到一年的强化培训,在以后的专业课学习中,需要更强的汉语能力,这种能力不是短时间能够达到的,甚至很多来华留学生一年的时间都不能达到这一状态。
2.习俗文化、自然气候、饮食习惯的不同而无法融入新的学习环境。两国之间的气候环境差异,留学生突然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他们是身体无法马上适应巨大的气候差异,很容易生病。信仰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思维理念、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从而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生活和饮食习惯,饮食习惯无法适应会导致留学生情绪变得消极暴躁,严重的身体会出现健康问题,并且有很多留学生喜欢在宿舍中做饭,这严重影响了学校管理,也减少了与中国学生的交流机会,使得他们跨文化融合时间变得漫长。学校应该非常重视这一问题,尊重其他国家的宗教信仰,根据每个国家的情况不同,提供不同的饮食环境。民族的风俗习惯是通过长期悠久的历史沉淀而形成,是国家文化精神的体现,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种风俗,中国人民都无法完全地了解这些风俗差异,更何况来华留学生。
3.因为交际规则习惯不同而无法适应新的生活。每个国家都有自身的发展历史,通过多年悠久历史的沉淀形成了自身的交际规则,留学生来到中国很难适应国人的快速办事和接人待物方法。社会上一些个别的不文明行为现象如:公共场所喧哗吵闹,行人过马路时闯红灯,排队时插队,随地扔垃圾等等,都会影响中国在来华留学生心中的印象,对中国文化产生怀疑,生产抵触心理,无法真正的达到跨文化融合,对留学生和中国文化建设发展带来了极其负面的影响。在调查过程中可以发现,来华留学生很喜欢中国文化,希望能够多和中国学生相处,他们认为在课余时间和中国朋友一起交谈、学习和娱乐是一件非常简单而愉悦的事情,但事实上每个国家的打招呼、告别、求助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在日常相处中往往因为交际规则不同,使中外学生相处时产生误会,误解别人的好意,无法真正的入到中国学生交际圈子中。这种交际规则和行为习惯的差异增加了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难度。
4.中华传统文化太过艰涩难懂,对来华留学生学业的完成产生了重大的压力。在调查采访中我们发现,来华留学生适应文化的另一大压力是担心学业是否顺利完成。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世界上公认的复杂难学,留学生本身没有基础,课上很难跟上老师讲课的步伐,對老师过快的语速感到巨大压力,有时候老师讲课时会夹带方言,使他们听课时更加困难。课后作业被要求用汉语完成,对留学生来说又是一大困难,即使有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最终部分留学生因压力过大,畏惧困难,无法顺利完成学业。留学生在自己的国家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价值观念,有自己独特完整思考逻辑和方式,这种思维的禁锢影响了其跨文化适应能力。并且当来华留学生自身信仰和文化理念与我国相冲突时,他们会下意识的相信自己国家的思想理念,从而排斥我国的文化精神,对其产生强烈的抵触心理,最终降低自己的跨文化适应能力。
四、提高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性对策
1.学校内部应该建立一门专业且长效的汉语教学课程,由专业对外汉语教学老师来授课,设立固定的教学地点,专门为来华留学生进行培训。学校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核心,把留学生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充分考虑到学生本身的情感诉求,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汉语教学,使来华留学生得到良好有效的汉语教育。在课后业余时间组织汉语学习小组,让中国学生参与其中,加强中外学生交流,技能提高留学生汉语水平,又能提高中国学生的外语水平,达到双赢目标。
2.在留学生被录取时,学校应该给学生发送邮件和入学须知,详细介绍本地气候、地貌和自然环境,提醒应该准备哪些日常用品和衣物,让来华留学生在入学前有一定的心理准备,提前了解自己将来的学时生活环境,有助于减轻对未知的恐惧感,增强跨文化融合适应性能力。学生入学后,学校应该根据留学生本身的状况,改善学校环境,在食堂增添多种口味的美食,让留学生潜移默化地融入到新的生活当中。学校应该做好来华留学生心理压力疏导工作,鼓励中国师生积极的和来华留学生做朋友,了解他们的想法和生活,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学习中问题,使其尽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社会文化。
3.学校应该时常举办各种活动,为中外学生交流创造机会、提供平台,又能够让留学生体验到中华文化的魅力,越来越熟悉传统文化。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特定的风俗习惯,如:春节一起包饺子,端午一起吃粽子,中秋一起吃月饼赏月等,同时中国学生也可以和留学生一起感受外国节日,如万圣节、复活节和圣诞节等。在课余时间还可以带留学生一起参见中国各地的博物馆,为他们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文物背后的故事,使其感受中国绚烂的五千年历史。〔1〕这是让他们融入中国环境很好的切入点,在参加活动时既能感受乐趣,又能学习到中国文化知识,感受到中国人接人待物的思维方式,加快跨文化融合适应的时间。
4.在留学生遇到学业困难时,老师应该积极鼓励他们,增强他们完成学业的信心,并且组织中外学习小组,然中国学生在课后积极帮助留学生,带领留学生养成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逐渐加深对课程的理解,慢慢完成学业。〔2〕打破传统说教式的教育,把文化知识教育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更有效的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使其不知不觉中完成跨文化适应。〔3〕组织中外学生交流能够驱散留学生的孤独感,又能帮助他们学习文化知识,在他们遇到心理问题还能及时疏导,帮助留学生完成学业,快乐的生活,为将来的来华留学生个人发展埋下坚固的基石。
总结:“一带一路”政策的背景下,加快了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时间,在国人面前展示出了不同国家的文化,也让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日益凸显,这是一个需要学校、留学生和中国师生三方面共同努力解决的问题。学校应该更加关注来华留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使他们在中国快乐学习生活,促进各国文化共同进步发展。
〔参 考 文 献〕
〔1〕赵山花.“一带一路”视角下高校扩大教育开放途径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08).
〔2〕殷雪莉.“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来华留学生自我管理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6,(30).
〔3〕方媛媛.留学生文化适应现状、影响因素及策略的实证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8,(07).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