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高水平”的责任担当
2019-04-15群仲平
群仲平
在关键之年奋力冲刺全面小康,是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当前,江苏正处于冲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全省上下要有“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主动扛起“高水平”的责任担当,确保在收官之年交上一份过硬的答卷。
江苏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有人会自然地认为,江苏的全面小康应该已经离“高水平”不远了。实际上,这是一种盲目乐观的想法。省委书记娄勤俭在省委财经委第一次会议上指出,要让每一个人都够格进入小康,而不是“被小康”。从全省面上来看,区域发展的差异特征比较明显,苏南包括苏中一些地方已经过关,但需要看到的是,苏北、农村和农业的现实短板仍然存在,还有一部分农村低收入人口没有脱贫。从监测的指标体系来看,仍然有一些指标的实现度不够高,与全面小康的要求尚有差距。因此,在冲刺之际,首先要克服盲目乐观的倾向,既要有信心,又要知家底,這样才能因地制宜攻弱项,精准发力补短板。
“高水平”是一个比较的概念,应该把江苏的“高水平”放置在什么范畴去理解?宏观地来讲,要放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来考量,放在“两个百年”的历史进程中来审视。有了高站位,才有强动力。横向地来看,不能仅仅满足于达到国家指标,还要与兄弟省份比,看一些指标是否排在前列,是否有竞争优势。此外,还需要放眼全球,同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比产业层次、科技实力、公共服务等。只有放宽视野,才能对标找差,弄清楚目标是什么、差距在哪里、应该怎么办。
“高水平”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在没有现成经验的情况下,必须大力解放思想,打破路径依赖,在实践中自主探索高水平小康建设的路子。在实现路径上,要弄明白高水平和高质量之间的关系,紧扣“高水平”目标,推动高质量发展,丰富提升全面小康建设的内涵和标准,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社会治理等方面树立更高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上反复强调,脱贫要经得起历史检验,不要搞那些急功近利、虚假政绩的东西。同样,全面小康不为指标、不为过关,根本目的是为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因此,高水平小康社会建设切忌只用数据来评价,只用指标来衡量,而要聚焦群众的真实感受和所思所想,用实际行动解决他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让群众在全面小康中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责任编辑:李佳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