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争论张衡地动仪时,我们该争什么

2019-04-15

作文通讯·初中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宣导张衡学界

事件回放

近日,一则张衡地动仪被历史课本删除的消息在网上引发关注。随后,人民教育出版社回应称,地动仪相关内容确实从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材里撤下来,改编收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上册中。

时事鲜评

关于张衡地动仪的争论,背后的症结涉及两个问题:其一,张衡地动仪的真实面貌到底是什么样的?其二,教材到底该承担怎样的功能,是侧重启发思考还是价值宣导?

就事实层面来说,张衡地动仪在史书上的相关记载只有短短百余字,教材上那张令很多人记忆犹新的照片,是现代人基于史籍和研究制造的复原模型。而这个模型并不具备预测地震的功能,在学界广受争议。如果进一步引入国内外学界的观点,我们会发现学界对地动仪是否真实存在过都没有起码的共识。

但是,教材并非不能介绍张衡地动仪,关键是以怎样的方式呈现它。是像此前历史课本中那样将张衡地动仪作为古代高科技典型,还是基于目前所掌握的事实,呈现其真实的“素颜”,以启发学生去探寻古代科技的真实面貌,引导学生追求真理?这就涉及教材功能的问题,即我们希望给孩子怎样的教育。

啟发思考和价值宣导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矛盾,但如果不尊重事实,就有可能制造割裂。在很多人的理解中,教材选用张衡地动仪,是当作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的例证。把事实讲得越确凿,宣传力当然也就越好。在这种动机下,很多孩子感受到的是对古代科技的骄傲和自豪,而对地动仪到底是怎么回事、地动仪和现在的地震监测是什么关系,可能并不会留意。相反,如果我们客观呈现地动仪带来的疑问,倒有可能激发孩子们的探索欲。

在尊重事实的前提下,思考古代科学和现代科学之间的关系,这可能比价值观先行的教育更有意义。试想,没有思考能力、科学素养的普遍提升,空洞的“骄傲和自豪”,又能维系多久,又能有多大价值?

选自光明网

猜你喜欢

宣导张衡学界
张衡传(节选)
学界亮点
张衡数星星
张衡的“浑天说”和漏水转浑天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