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赶超越是新时代陕西敢为人先的实践探索
2019-04-15冯秋生
冯秋生
2015年春节前,习近平总书记到陕视察,对陕西提出了追赶超越的基本定位和重大历史任务,开启了新时代陕西跨越发展的新征程。追赶超越不是四平八稳、按部就班,是争先恐后、一往无前,需要立足三秦大地,创新有为地开展工作,走出一条内陆欠发达地区追赶超越的新路。
坚持实践第一、创新为要。毛泽东同志指出,“无论任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也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探索追赶超越的路径,把追赶超越从理论变为现实,离不开实践,需要心无旁骛、扎扎实实地去做。追赶超越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量变、新质变的过程,要求我们首先要做艰苦的量的积累,有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从一点一滴做起,日积月累、久久为功。追赶超越是一个不断地把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过程,是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创新性思维作用发挥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发展的成效。邓小平说,“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子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追赶超越是超常规发展,必须有超常规思路,不能总是在别人的过去中寻找自己的未来。在发展这个大问题上没有犹豫和等待,要密切关注前沿技术和新兴业态,从另一空间去发现机遇,从新的领域去赢得先机,把超越对手的主导权、主动权掌控在自己手里,加快实现换道超车。
坚持问题导向、重点突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不同地域资源禀赋、人文历史等各方面条件不同,决定了各地的发展路径和方式各有其特点。马克思指出,“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新时代陕西追赶超越之路需要在陕西的实际中去寻找。相对于其他省份来说,陕西的文化、科教、军工、区位资源等都十分突出,这是追赶超越最坚实的根基。陕西多年来一直在强调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资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但这条路走得很艰辛。比如,陕西是国内高校密度和高校毕业生人数最多的省份之一,在校学生人数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三位,这一直也是陕西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但由于陕西的市场经济发育不足、市场容量不大,在东南沿海地区高效率的市场机制吸引下,陕西大量的科研人才“孔雀东南飞”,70%以上的博士研究生和80%以上的硕士研究生被东部沿海抢走了,导致陕西人才严重倒流。列宁说,“我们应该有勇气揭开我们的脓疮,以便毫无虚假地、老老实实地进行诊断和彻底治好它。”推进新时代陕西追赶超越,不能再陶醉于资源大省之中,要静下心来认真分析资源是怎么流失的,为什么转化速度慢。对于新时代陕西来说,如何把优势发挥好确实是追赶超越必须回答好的重大课题。
坚持把握规律、总结提升。对追赶超越路径的探索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过程。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是理性认识的重要方面。追赶超越的过程就是探索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形成理性认识、进而更好指导实践的过程。比如,举债搞建设问题,这个做法是唯GDP论的产物,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强调的是经济新常态、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新时代追赶超越不仅体现在GDP上,还体现在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方面,需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要善于总结经验,不仅要总结成功经验,更要總结失败经验、建立错题集,错题集是看得见的教训。总结以前失败的教训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成功,但每远离一种失败的可能,就离成功更近了一步。不仅要总结自己的经验,还要注意观察和学习其他省份的经验,把直接认识和间接认识结合起来。世界上最昂贵的成本之一就是探索成本,对别人的成功经验要大胆吸收借鉴,尽可能避免走弯路,边运用边修正边提升。追赶超越、破难而进需要的不仅是勇气,更是智慧和头脑,蛮干傻干不解决问题,反而会把问题弄得更加复杂,要探索规律、按规律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