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青年教师发表SCI科技论文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2019-04-15陈垒
陈垒
笔者曾在《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如何撰写SCI科技论文》(《河南教育》(职成教)2018年11期)一文中,针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撰写SCI科技论文的方法进行了详尽地探讨。这次,笔者与大家分享一下SCI科技论文的整体布局以及从投稿到接收的整个过程中,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需要注意的若干关键问题。
一、论文整体布局关键点
(一)论文研究内容是否具有针对性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所撰写科技论文的研究内容需要与职业教育的特色高度吻合,需要紧密地联系某一具体产业,需要明确针对某一关键技术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论文题目和内容须言之有物,切忌空洞。论文中须明确指出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结果。针对某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点进行系统深入研究,不提倡对一个较宽泛的面进行较浅显的探讨。这种具有明确针对性的研究模式和致力于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研究思路,不仅十分契合职业教育的要求和特色,而且有利于研究成果的技术转化,便于某一具体领域的校企合作。
(二)论文研究内容是否具有创新性,研究结果是否具有先进性
一篇論文之所以能被SCI数据库接纳并发表在相应的学术期刊上,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篇论文的研究内容具有创新性。所谓创新性是指该论文的研究内容是在同领域他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来的,但是又不同于他人的研究内容,该论文在研究内容上具有新意、提高和改进。创新和差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差异仅仅是不同,而创新是基于提高、基于发展、基于改进的不同。所以,创新一定属于差异,而差异不一定就是创新。对于论文,研究内容与他人不同并不代表创新。形式上的不同蕴含着内容上的改进或提高,这才是创新。具有创新性的论文才有可能被SCI期刊接收。
对于理工科而言,研究结果具有不可预知性。以笔者的研究领域材料化学为例,我们在制订一个新的实验方案时,由于没有完全相同的实验经验作为参考,因此这个新的实验方案将导致什么结果,我们是无法预知的。新方案所得实验结果有可能强于文献报道的结果,也有可能弱于文献报道的结果。当我们获得的实验结果弱于已经报道的结果时,这个结果是无力支持我们将其发表出来的。因为相对于他人的研究结果,我们得到的不是一个提高的、改进的、发展的结果,而是一个倒退的结果,即我们的研究不具备创新性。只有当我们得到的结果优于他人,至少在某个方面优于他人的时候,这个结果才属于创新性结果,才有可能支撑起一篇SCI论文。
(三)论文研究内容是否具有很好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论文的创新性可能是某一个点,但是在撰写SCI论文时,我们要将这个点放在一个系统的、完整的框架之中。例如,当我们发现一种材料的力学强度优于同类材料并将其作为论文的主要创新点时,除了要将该材料的力学强度与同类材料进行详细的对比(例如通过图表等方式),还要将该材料的形貌、结构、组分等特征呈现出来,最好再增加力学性能之外其他性能的测试数据,如导热系数、电导率、热膨胀系数、磁化率等。可能在这些被测试的诸多性能中,材料的力学性能是本论文的亮点,然而该材料其他性能的数据有利于读者对该材料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和评价,同时也是保证论文完整性、系统性的有力支撑。缺乏这些数据的支撑,论文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二、论文投稿过程关键点
(一)如何选择期刊
SCI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数据库,由数以千计的期刊组成。任何一个研究领域,无论专业方向细化到何种程度,几乎都能找到接收该领域研究性文章的期刊。同时,每年都会有新的期刊加入SCI数据库。因此,一方面我们不必担心论文找不到相应的投稿期刊,另一方面在如何选择投稿期刊上又极易陷入迷茫。
这里笔者给予一些建议:在撰写论文时,作者会查阅大量参考文献,这些参考文献所在期刊构成的期刊群是一个可供选择的期刊集合。作者需要从这个期刊集合中选择几个期刊重点考量。选择的标准是这个期刊最近几期是否大量收录与作者撰写的论文研究方向相似的研究论文,如果有,那么这个期刊就被列为候选期刊。选择了几个候选期刊之后,就要从中确定一个期刊作为论文投稿期刊。投稿期刊的选择标准是:①自己的论文是否符合该期刊对论文篇幅的要求;②自己的论文在研究层次和创新性方面是否达到该期刊的要求。深入了解某个期刊对论文研究层次和创新性要求的最佳途径就是仔细阅读该期刊最近几期发表的论文。如果作者撰写好的论文在篇幅上符合期刊要求,且论文创新性和研究层次与期刊最近发表的文章比较接近,那么就可以基本确定该期刊为投稿期刊。
(二)如何写好Cover letter
在论文投稿时,大多数SCI期刊会要求作者同时上传一个Cover letter(附信)。主编在收到投稿文件时,首先阅读的就是Cover letter。Cover letter采用信件格式,其主体内容一般分为三部分。第一,写明投稿文章的题目和主要作者,并说明这篇稿件没有同时投至其他期刊,不是一稿多投。第二,简要叙述投稿文章的主要研究内容、取得的主要结论、主要创新点,每一项用一到两句话概括即可。第三,写明作者希望将这篇文章发表在该期刊上,并等待期刊的回复。撰写Cover letter时需要注意:①格式一定要正确;②一定不要出现英语单词或语法的错误。Cover letter一般篇幅不长,格式不对或者单词语法的错误,会给期刊主编造成很差的印象。此时,期刊主编很难给予投稿文章一个积极的答复。
(三)如何回复审稿意见
稿件投出以后,主编一般会在全球范围内邀请两个以上审稿人,并要求他们在规定时间内(一般一个月左右)给出审稿意见。主编会将所有审稿人的审稿意见返还给投稿作者,并且根据审稿人的具体意见给予投稿文章一定的评价:拒稿、大修、小修、直接接收。一篇文章投出去被直接接收的可能性很小。如果文章做得还不错、投稿期刊选择合适的话,拒稿的可能性也不大。因此,只有当主编对投稿文章给出大修或小修的评价之后,作者才需要回复审稿意见。作者在回复审稿意见时,一定注意要逐条回复,不能有意漏掉任何一条审稿意见。同时在文章中做出相应的修改。
审稿意见要求补充数据,那么就补充数据;审稿意见要求把某一个问题阐述明白,那么就把这个问题阐述明白;审稿意见要求提高英语写作水平,那么就将文章的语言再进行润色。
如果认为审稿人的某一条意见有问题,那么一定要拿出充分的论据,如列举几篇有分量的参考文献或者做一些验证实验。对审稿意见的回复一般独立形成一个文件即Response letter。在根据审稿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时,修改的地方一定要用与原文文字不同的字体或颜色,使之与未修改文字区分开来,便于审稿人审阅论文的修改稿。在上传论文修改稿时,一定记得同时上传Response letter。
(四)如何校对排版后的论文
在审稿人和主编认可Revised manuscript及Response letter之后,论文就会被该期刊接收。然后,编辑会按照该期刊的格式对论文进行排版,并且会将排版后的论文发给作者进行校对。作者需要在几天之内(一般不超过一周)对论文进行内容和格式上的校对,以确保论文上网之后的阅读质量。一般应重点校对以下几个方面:①作者及单位名称是否正确;②图片是否清晰、大小是否合适;③表格格式是否规范;④数学公式是否正确。一般来说,排版后论文的主体文字与主编认可的论文修改稿是没有差别的,但是为保万无一失,建议作者再将整个论文通读一遍,检查一下是否有文字上的问题(如缺字、多字、错行等)。如果在校对后的排版过程中发现了文字或者格式上的问题,作者需要尽快通过邮件联系该期刊的主编,将问题一一列举出来,方便编辑修正。
(责编 李亚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