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体系 打造品牌 助推社区教育质量提升
2019-04-15郭卫民
郭卫民
《河南经济蓝皮书(2015)》显示,新密市民生幸福指数居全省县(市)第一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其精神文化需求逐渐呈多元化趋势。新密市深入挖掘地域特色文化优势资源,创新培训形式内容,努力打造特色品牌,以全市正在开展的系列“创建”为抓手,助推社区教育质量提升,取得了明显成效。
创建机制增投入 夯实发展根基
新密市完善机构组织,统筹协调机制,通过建立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成立新密市社区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社区学院和乡镇及村级社区学校,实行社区教育工作领导目标责任制,将社区教育工作纳入教育督导体系等制度,形成了“政府领导、教育主管、部门联动、社会协同、全民参与”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新密市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社区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设立社区教育专项经费,按照人均2元的标准,每年拨付社区教育专项资金160多万元,确保社区教育经费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不断提高。根据社区教育工作需要,新密市按照常住人口万分之一的比例配备农村社区学校专职人员;建立了以专职人员为骨干、由离退休干部、专家学者、职业学校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大中专学生、志愿者等人员组成的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
规范整合早谋划 拓宽发展架构
规范阵地建设,创建学习组织。通过推动社区学院和全市17所乡镇办事处成人社区学校挂牌,新密市初步实现了独立法人、独立校园、独立经费和独立编制的“四独立”,形成了以社区学院为龙头,17个乡镇办事处社区学校为两翼,303个村级社区学校为基础的市、镇、村三级社区教育培训网络。市政府将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纳入到年度目标考核,要求各乡镇办事处、各单位按照相应标准和要求,制定创建方案,明确目标和措施,充分发挥各方面参与全民终身教育的积极性,组织开展学习型单位、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楼院、学习型家庭、学习型团队等创建活动,学习型组织的比例不断提高。
整合各类资源,完善办学体系。通过协调辖区内各类教育培训资源与社区教育整合共享,新密市将各部门、各单位和乡镇街道办事处以及企事业单位开展的面向居民群众、干部职工的各类培训、宣传、教育等活动,交由社区教育机构联办或承办;有序开放青少年活动中心、图书馆、文化馆、体育场等公共设施;积极探索“互联网+社区教育”发展模式,形成容量丰富、方便快捷、城乡一体的社区教育资源体系。依托现有资源,通过整合现有的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文化站、文化大院、便民服务中心、闲置校舍等场所,新密市建立了社区学校或学习点,初步形成了以新密市社区学院为龙头,各乡镇、办事处社区学校为骨干,各行政村、居委会社区学校(学习点)为基础,覆盖城乡的社区教育三级办学体系。
联合开展培训,助推精准扶贫。社区学院、畜牧局、农广校联合举办了多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养殖技术培训班,解决了农民教育培训“最后一公里”以及现代农业发展、意识更新、新技术新成果转化“最后一道坎”的问题。2013—2016年,新密市举办了近10余期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中专班,有力助推了新密市的精准扶贫工作。
“职普成联手共发展”是新密市2010年开始实施的一项教育系统内工程,即职业学校、社区学校、初级中学和普通高中资源共享、共育人才、共同发展。2014年起,新密市教体局先后下发了《初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关于开展初级中学职业教育考评工作的通知》,编发了初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读本》。各社区学校、职业学校与初高中结对联手,为普通初高中毕业生开设职业教育课程、举办专题讲座,开展对初、高中毕业生进行短期人生规划和职业指导的引导性培训。此外,教体局组织普通初高中学生到职业学校进行劳动技能实践,成人社区学校也在职业学校的帮助下开展初高中毕业生的“两后生”培训。
创新特色借东风 助推质量提升
近年来,新密市持续开展了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外来务工培训、新市民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老年人及青少年校外培训等活动。
各乡镇办事处、劳动就业培训学校、社区学校联合开展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三单联动”培训100余期,3万余人参训。残联、工会、卫计委、医疗保健机构、共青团等部门结合各自业务内容开展多项专题培训。社区学院和各乡镇社区学校与全市初級中学联合开展了针对全市中小学生家长的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等培训,有8万多人次参训。各乡镇办事处社区学校结合辖区实际,开展了超化镇耐火材料、曲梁镇服装制作工艺、大隗镇造纸技术工艺、白寨镇石雕艺术、牛店镇玉雕艺术等培训。社区学院和各级各类社区学校深入挖掘地域特色文化资源,初步形成了“超化吹歌乐团”“黄固寺村舞龙表演队”“白寨镇雕塑艺术工作室”“大隗村戏曲文化工作室”“和合村书法工作室”“苟堂小刘寨孝道文化大院”和“新密市读经大讲堂”等一大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培训品牌。
2017年,新密市借力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食品安全城市、河南省文明城市等系列“创建”活动,强化开展了公共文明素养提升教育以及文明社区、文明村镇等全民性精神文明创建等活动。教体系统开展了师德师风建设、戏曲进校园、“讲家史、学家训、传家风”征文及演讲比赛等典型活动。此外,新密市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用技术培训、职工职业技能提高培训、残疾人和失业人员实用技术培训等活动;开展了对外来人群适应社区生活培训、对弱势人群提高生存技能培训、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校外素质教育和法制科普活动以及面向社区老年人群的养生保健培训等。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2014—2016年,新密市连续荣获全国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成功组织奖;2017年,顺利通过河南省社区教育示范区评估验收,荣获全国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优秀组织奖;大隗镇、刘寨镇被评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乡(镇)。“超化吹歌”作为唯一代表河南省的参赛项目在江苏无锡举行的全国社区教育成果集中展演中勇夺十佳。2018年,新密市创建全国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通过评估验收。新密市正在建设“富裕文明、绿色生态、平安和谐、公平有序”的习型城市的道路上阔步向前。
(责编 李亚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