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中寻找幸福密码
2019-04-15王春生
王春生
2017年,鹤壁市教育局组织职业院校班主任系统学习心理咨询师的相关知识,并且鼓励大家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证,时长为一年,学习时间为每周末。无论刮风下雨,无论多忙多累,我都坚持去听讲,并做好笔记,力争达到在实际工作中的灵活运用。学习结束后,虽有收获,但空感无力,不知所用。后来,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效应》等书籍以及《河南教育》(职成教)杂志等专业刊物的引导下,我有所感悟,并能够在实践中尝试运用心理学来解决一些问题。
此次学习过程,也让我深感教师的教育素养提升取决于源头活水——读书,班主任教育智慧的提升也得益于读书。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不是为了寻到一劳永逸解决所有问题的方法,而是出自于自我成长的内心觉醒,是出自于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朴素想法。其实,最初刚当班主任时,我迷戀于这个“兵法”,那个“秘籍”,甚至想要“一招鲜,吃遍天”;有时,我还会因能够“镇”住某个学生而沾沾自喜。但现实情况却是“按下葫芦起来瓢”,班里事情层出不穷。我疲与应付,只能见招拆招,得过且过。当我参加了中职学校班主任培训班,有幸得到相关专家指点后,方才恍然大悟:教育来不得急功近利,来不得丝毫马虎,更不能比猫画虎,而是应该通过大量阅读教育类专业书籍,系统地学习教育教学知识,掌握其内在规律,熟悉学生的心理特点,科学而艺术地去开展工作。
首先,在选择所读之书时,一定要精挑细选适合自己的,不能迷信这个“主义”,那个“理论”,要阅读能增加自我修养的书、能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的书,修炼心智的书、调节自我的书。毫无疑问,这些书籍必须是历经时间考验、现实考证而熠熠生辉的经典书籍。这些书籍最好是经过那些既具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创新的“草根专家 ”们推荐的。他们成长于一线,有过与我们同样的困惑,但又有与我们不一样的思考、探索、研究以及创新,他们在大量阅读中汲取了充沛的养料,知道哪些书是“精华”,我们不妨“拿来”一用。其次,在阅读中要融会贯通,不能读死书,不能教条化,更不能生搬硬套。“融”就是在大量阅读中能够把教育中最本质的东西提炼出来,融在自己的灵魂里。“会”就是要把这些教育的本真能够不拘一格地灵活运用,能够因材施教而不违背教育规律。贯通,要一以贯之,不能朝秦暮楚。例如,我刚当班主任时,读的《班主任兵法“三十六计”》,只是学到了招式,没有掌握“计谋”后的“实质”,寄希望于实用的制胜招式,其实大错特错。我们应该以爱育爱,以幸福谋幸福。最后,学以致用,有所创新,愉悦自我。一位班主任能够走多远,首先看他的视野有多宽,然后看他的脚力有多强。读一些专业报刊、看一些专业书籍都可以拓展我们的眼界,增长我们的知识。然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在实践中丰富自己的认知,反思自我的行为,提炼自我的优点,弥补自我的不足,才能在工作过程中体验职业的幸福感,愉悦自我。要想形成自己的风格,有强烈的职业获得感,我们必须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停地学习,不断地阅读,坚持实践,勇于研究,持之以恒地写工作心得,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所说:我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唯有如此,才能在日积月累的不断打磨中,形成有鲜明特色的育人之道。
(责编 王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