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2019-04-15陈刚黄源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监测技术颅脑血肿

陈刚 黄源

颅脑损伤是因暴力引起的常见外伤,可单独存在,也可合并其他外伤。重型颅脑损伤即伤后昏迷6小时以上,或者发生再次昏迷者,此类患者颅脑损伤严重,并危及生命安全,且经治疗后仍会伴有意识障碍、癫痫、感觉障碍、肢体活动障碍等多种后遗症[1-3]。加强对颅内压的监测更利于掌握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能够尽可能的降低死亡率,减轻后遗症发生程度,利于改善患者预后[4]。因颅内压无创监测设备技术及精度相关要求较高,临床尚不能推广应用,因此有创颅内压监测技术仍是临床最常用的颅内压监测方法。本研究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应用有创颅内压监测技术,旨在探讨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现将结果示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确诊为重型颅脑损伤;(2)参与研究时处于生存状态;(3)患者对研究知情,且自愿参与,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为中轻度颅脑损伤者;(2)合并脑血管疾病、颅脑肿瘤或其他相关疾病者;(3)存在脑部、脊柱等短期手术史者;(4)合并凝血、免疫、精神等功能障碍者。对照组中女13例,男17例;年龄18~69岁,平均年龄(42.7±4.5)岁;受伤至入院时间1~14 h,平均时间(6.8±2.5)h;弥漫性脑损伤12例,脑挫裂伤6例,硬膜下血肿例9,硬膜外血肿3例。研究组中女14例,男16例;年龄17~70岁,平均年龄(43.2±4.4)岁;受伤至入院时间1~15 h,平均时间(6.9±2.7)h;弥漫性脑损伤13例,脑挫裂伤7例,硬膜下血肿例8,硬膜外血肿2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去骨瓣减压术或合并血肿清除手术。对照组于手术开始就进行血压、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心电监测等相关生命指征监测,并根据相关指标水平评估颅内压水平,直至患者基本恢复,术后根据患者相关指标变化及时采用药物治疗,或再手术,或采取相关针对性预防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监测基础上采用有创颅内压监测技术:术中采用颅内压探头置入术,通过脑实质内置管或侧脑室额角穿刺置管这两种方法植入颅内压监测仪器的探头,持续监测3~7 d。若颅内压高于40 mmHg,则立即进行头部CT检查,排除继发性病变后即刻再次手术治疗;颅内压为20~40 mmHg,则采取一般颅内压降低治疗护理措施;颅内压低于20 mmHg,加强患者情况监测,不做相关治疗。

1.3 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预后评估。(1)并发症:包括颅内感染、肺部感染、肾功能损伤、应激性溃疡等。(2)预后情况: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5],从语言、睁眼、运动三方面表现进行判定,总分范围1~15分。Ⅴ级:15分,有轻微缺陷,恢复良好,可正常生活;Ⅳ级:13~14分,轻度残疾;可独立生活,工作需在保护下进行;Ⅲ级:9~12分,清醒,但重度残疾,日常生活需他人照料;Ⅱ级:3~8分,植物生存,仅有最小反应;Ⅰ级:<3分,脑死亡。预后良好=(Ⅴ级例数+Ⅳ级例数)/总例数。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并发症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预后情况

研究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颅内压是指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上所产生的压力,随着心脏的搏动而波动,根据相关心脏指标可对其变化水平进行评估,但相对于颅内压的直接监测仍缺乏准确度及特异度[6-7]。

颅内压增高是颅脑损伤、脑出血、脑部治疗等疾病共有的征象,当颅内压高于20 mmHg,则会引起多种综合征,导致脑疝危象,增加患者病死率[8-9]。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说明有创颅内压监测技术在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预后中应用效果显著。有创颅内压监测技术可通过将颅内压检测探测仪探头置于颅内,通过传感器将颅内压的波形传至工作站,从而了解颅内压完整的变化情况。同时根据颅内压变化情况采取相关治疗干预措施,可避免用药时机不当或再次手术不及时等对患者临床治疗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此外,根据颅内压水平调整术后降颅内压治疗药物剂量,可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12]。但有创颅内压监测技术为侵入性操作,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感染等发生几率。本研究结果未见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等发生率增高,分析其原因为本研究选择研究对象时排除相关禁忌症患者,且在手术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术后强化颅内压监测干预的同时避免监测时间过长,因而有效控制并发症。

表1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例(%)]

表2 两组预后情况对比n(%)

综上所述,有创颅内压监测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评估及治疗指导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监测技术颅脑血肿
陡帮强化开采边坡立体式在线监测技术研究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UPS设备在线监测技术及应用
水资源监测技术的要点
磨削加工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下肢平滑肌肉瘤误为慢性血肿1例
颅脑损伤手术治疗围手术处理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