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模式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效果观察
2019-04-15张有燕
张有燕
(上海市普陀区利群医院 上海 200333)
目前临床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冠心病,患者往往合并高血压,主要影响因素是环境或噪音等,若不能对患者及时采取对症的解决措施,则极易影响其生活质量。有学者证实,该疾病患者治疗期间极易产生负性情绪导致失眠,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影响其病情发展,因此切实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分析不同护理模式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28例,研究组(n=64):男33例,女31例,年龄42~83岁,平均年龄(65.24±3.18)岁;病程2个月~4年,平均病程(2.47±0.65)年;对照组(n=64):男34例,女30例,年龄41~85岁,平均年龄(65.32±3.02)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病程(2.59±0.42)年。各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合理安排患者的作息时间,给予其睡眠知识宣教,实时监测患者病情。研究组以对照组为基点实施综合护理,(1)心理指导与病房管理:首先给予患者对症的心理指导,切实掌握其心理需求,加强患者的睡眠卫生宣传,尽量减少外界因素影响其心理状态,同时为患者营造舒适的病房环境,夜间尽量减少巡房次数,改善其睡眠质量。(2)药物与睡眠护理:每天详细记录患者的睡眠质量,尽量避免给予其影响睡眠的药物,若患者存在严重的睡眠质量,则遵医嘱给予其助睡眠药物,后期以患者的睡眠为基点,对患者剂量适时调整。(3)按摩穴位护理:睡前给予患者适量的穴位按摩措施,便于达到助睡眠目的,采用大拇指对患者的印堂至太阳穴位置加以按摩,沿着眉梢至双侧太阳穴位置加以按摩,同时对眼睑实施来回轻抹,按压患者的颈部大筋,保持20min即可[1]。
1.3 观察指标
参考焦虑自评量表(SAS)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2],SAS与PSQI评分越低,则说明护理质量越高。
测定两组发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与心肌再梗死的心脏事件,发生率与护理效果成反比。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焦虑情绪与睡眠质量
护理前两组各指标无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较对照组的焦虑情绪评分与睡眠质量评分低,P<0.05(具统计学差异),见表1。
表1 两组焦虑情绪与睡眠质量对比(±s,分)
表1 两组焦虑情绪与睡眠质量对比(±s,分)
组别 n 焦虑情绪睡眠质量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研究组 6424.23±3.3111.08±1.132.15±1.420.58±0.62对照组 6425.24±3.0517.42±2.582.23±1.173.73±1.24 t 1.795118.00740.347818.1770 P 0.07500.00000.72850.0000
2.2 心脏事件发生率
研究组较对照组的心脏事件发生率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对比[n(%)]
3.结论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属于临床常见的疾病,其常见的诱导因素是脏器功能衰退或血管硬化造成患者的脑血供量下降,极易引起失眠情况,早期若不能对该疾病患者采取对症的治疗措施,则极易对其生活质量与睡眠质量造成直接影响。
有研究报道,综合护理能改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睡眠质量,以其病情为基点制定对症的护理方案,首先为患者营造舒适的病房环境,避免外界因素影响其睡眠质量,同时主动与其沟通,改善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睡眠,加强患者对睡眠知识的认识,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张蔚,雷雪贞,梁艳等研究中指出[3],病情康复期间需实时监测患者的病情,有突发情况及时告知医师采取对症的解决措施,对严重睡眠障碍者需遵医嘱给予其对症的助睡眠药物,同时给予其适量的穴位按摩措施能起到降心火、凝神静气与镇静安神的功效,降低神经兴奋性,具有时效性。
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护理前焦虑情绪与睡眠质量无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较对照组的焦虑情绪与睡眠质量评分低,心脏事件发生率低,P<0.05(具统计学差异)。由此可证: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综合护理能提高其睡眠质量,改善其焦虑情绪,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率,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