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效果分析
2019-04-15兰戴天
兰戴天
(四川省人民医院<东院> 四川 成都 610100)
肝内胆管结石属于临床常见的顽固慢性疾病之一,病情复杂,容易出现胆管狭窄、胆管炎症、肝纤维化与萎缩等不良并发症,术后容易结石残留[1]。精准肝切除方式属于相对新型的治疗理念,有效的减少手术对组织的创伤,提升康复效果。本文选择2017年3月-2018年7月收治的肝胆管结石患者80例,分析采用精准肝切除治疗后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出血量、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情况,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3月-2018年7月收治的肝胆管结石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从34岁~69岁,平均为(45.1±4.9)岁;病灶区域中,左侧为23例,右侧为9例,双侧为8例;观察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从36岁~67岁,平均为(43.7±3.2)岁;病灶区域中,左侧为21例,右侧为10例,双侧为9例;两组患者在基本的年龄、性别以及病情等状况上没有明显差异,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运用规则性肝切除治疗,依据患者Child分级与影像检查结果做好检测肝脏代偿状况评估,判断切除,了解病变状况,开展规则性肝切除,做好胆道探查与取石。手术中运用Pringle法做好出血管控,不进行肝门阻断,做好创面缝合。观察组运用精准肝切除治疗,术前做好病情评估,确定结石定位,同时判断切除后的剩余肝脏功能体积状况。运用三维技术来对肝切除情况做模拟,提升切除准确定位,明确肝脏切除后的功能体积。手术中进行选择性的肝血流阻断或者不做肝门阻断。做好肝组织离断与止血等处理。
1.3 评估观察
分析不同治疗后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出血量、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将治疗数据通过spss17.0分析,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运用卡方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不同治疗后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情况
如表1所示,在住院时间、手术出血量上,观察组各项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不同治疗后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情况(±s)
表1 不同治疗后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情况(±s)
注:两组对比,P<0.05
分组手术时长(h)手术出血量(ml)住院时间(d)观察组4.7±0.6459.2±87.622.9±4.8对照组3.2±0.4584.9±122.731.5±5.6
2.2 不同治疗后患者结石清除率与术后并发症情况
在结石清除率和术后并发症率上,观察组为90%和12.5%,对照组为72.5%和32.5%,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治疗后患者结石清除率与术后并发症情况[n(%)]
3.讨论
肝胆管结石治疗中,常规非规则性肝切除术治疗运用广泛,可以较快的完成手术操作,手术便捷性上更高,但是精准肝切除手术则可以更好的减少手术创伤,提升手术恢复速度,降低手术出血量,有效的降低因为盲目性切除肝脏组织而导致的术后并发症提升问题[2]。随着有关技术的升级,以及治疗观念的优化,精准肝切除治疗有效的成为当下该病治疗的首选方式。在手术治疗中,需要做好患者的综合而评估,尤其是手术时间相对较长,需要做好对应的手术耐受力评估,由此来提升手术开展的适宜平稳。术中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处理。术中需要进行肝段门静脉插管,或者采用病变肝叶引导穿刺,有效的确定染色之后有清晰的肝叶便捷,有助于手术顺利开展[3]。手术前需要做好综合情况的观察,依据个人情况做好对应治理方案调整。手术方面通过多种影像技术的辅助,可以有效的做好手术定位,明确切除范围,对清理结石有较好的辅助作用,对降低手术创伤也有较好的辅助功效。患者容易出现胆管狭窄与肝叶萎缩等情况,术中容易对手术切面、脉管受累以及破坏脉管完整性构成一定影响,提升手术难度,阴需要做好精准的评估。精准肝切除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降低传统非规则性肝切除的创伤,减少胸腔积液等问题。
本研究中,观察组运用精准肝切除术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效果,手术创伤更小,术后并发症少,结石清除率更为理想,整体的手术效果更为理想。虽然手术耗费时间长,但是整体的治疗效果更为稳定,适宜临床广泛开展。在手术中,对手术要求相对更高,需要做好更为细致的处理,同时病情检查评估也更为严格,保证手术适宜患者具体状况,保证手术耐受力。同时手术有关护理工作也需要做好对应辅助,保证患者在治疗上更好的配合治疗开展,提升整体的手术发挥效果。尤其是患者中有较多的中老年患者,合并疾病较多,对手术耐受力差,需要谨慎处理手术问题,把控手术适应症。
综上,肝胆管结石病采用精准肝切除治疗可以有效的减少手术创伤,加快手术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治疗效果相对更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