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比较

2019-04-15庞文勇

医药前沿 2019年6期
关键词:性溃疡引流术血肿

庞文勇

(贵州省人民医院 贵州 贵阳 550002)

高血压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脑出血俗称脑溢血,属于脑中风的范畴,多发于中老年患者,两种疾病常合并出现,随着社会节奏不断加快,其发病率在不断提升的同时,尚有年轻化的趋势,根据病理学研究分析,脑出血多由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所致的出血,约有80%的几率为高血压病及脑动脉硬化所致,常因用力、情绪激动等因素诱发,发病迅速,危害性高,很容易造成患者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等不良后果,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与致残率[1]。临床上通常选择手术治疗方式,本次比较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的临床效果,以期为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提供方向。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急诊外科中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抽取8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不同治疗措施,对照组接受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共40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66.5±4.5)岁;观察组予以患者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共40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67.5±4.5)岁;其中包括脑室出血、丘脑出血、基底节区出血,高血压病史均在5~20年之间,未见其他严重器官损伤及传染性疾病,患者均知情同意,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经CT定位,于距离患者血肿部位最近位置打开切口,转孔形成直径为3cm的骨窗,并将硬脑膜切开,至大脑皮质,随后将血肿吸出,并给予适当的止血操作,随后关颅,给予止血、脱水等治疗。观察组予以患者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措施,选择导管脑室外引流及监测导管(26020 EDM),并采用枪式电钻,将导管送入血肿中心,抽取血性液体,抽取量为8~10ml降低颅内压,用尿激酶(3~5万单位)与0.9%氯化钠溶液3ml充分混合后经导管注入血肿腔,夹毕导管3小时后再开放一日两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手术效果,包括手术成功率、术中再出血率及血肿残留率,并发症影响因素包括肺部感染、颅内感染及应激性溃疡等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对比

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均为100.0%,观察组患者血肿残留率及术中再出血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对比[n(%)]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颅内感染及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n(%)]

3.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脑血管病中的特殊类型,其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近百年来虽国内外已有众多医学机构进行研究,但其病死率仍居高不下,临床研究调查显示,约有3/4以上的高血压脑出血存活患者遗有不同程度的残疾症状;在世界逐渐老龄化的趋势下,其发病率仍在不断上升,现已成为广泛发生的急症重症;占我国所有疾病死亡人数中的20%[3]。根据病理学研究显示,高血压脑出血的主要发病机制是脑内细小动脉在长期高血压作用下发生慢性病变破裂所致,长期高血压可使脑细小动脉发生玻璃样变性及纤维素样坏死,从而造成微动脉瘤或夹层动脉瘤,引发血管破裂出血;诱导脑出血的因素主要来自于气候变化、情绪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等。临床上主要通过手术治疗方式;本次研究发现,通过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能够有效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中再出血率,减少血肿残留,相较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优势明显,可有效达到减压效果,无需暴露脑组织,降低肺部、颅内感染率,避免应激性溃疡反应,值得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性溃疡引流术血肿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维护服在胆囊穿刺引流术后患者管道维护中的应用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骨外科针对创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研究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问题2:老年患者中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指征?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与治疗
ICU病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与应激性溃疡的预防及护理
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