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效果观察
2019-04-15徐武林阿勒木瓦哈甫吾斯曼吐尔地孙海平陈龙
徐武林 阿勒木·瓦哈甫 吾斯曼·吐尔地 孙海平 陈龙
(沙雅县人民医院 新疆 阿克苏 842200)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7年2月-2018年3月选取37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0例患者,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3例,年龄中位数46.5岁;常规组17例患者,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4例,年龄中位数45.8岁。两组患者均存在腹肌紧张、右上腹压痛。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与实验组分被采用传统开腹手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常规组在右肋缘下斜入进腹,顺逆结合的切除胆囊,根据手术过程中的情况采取引流管。
实验组应用4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插管之前减压胃肠,预防胃积气,在全麻插管之后建气腹,气腹压力控制在12~14 mmHg,采取头低足高、左侧卧位,在肚脐下1.5cm位置建立气腹,插入30°腹腔镜评估胆囊炎症状况与组织粘连情况,并在腹腔引导之下在右肋缘、剑突下锁骨中线位置放置Trocar,在视野清晰的条件下钝性分离薄层,应用顺逆结合的方式切除胆囊,手术完成后对腹腔进行冲洗,并放置引流管。
1.3 疗效评定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临床疗效判断标准,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无腹痛症状,一个月内无疾病复发或严重不良反应;有效: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存在轻微腹膜刺激征但不影响正常生活;无效:未达到有效治疗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 两组疗效对比(例)
3.讨论
急性胆囊炎属于外科常见疾病,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刚被应用时急性胆囊炎属于禁忌症,但是随着腹腔镜手术技术以及设备品质的不断提高,急性胆囊炎已经不再是禁忌症,并且逐渐成为了首选的手术方式[3-4]。在手术过程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治疗关键在于分离粘连、暴露胆囊以及解剖胆囊三个方面,解剖胆囊的关键在于清晰的分辨“三管一壶腹”,如果胆囊体积过大会导致视野或张力不足,从而影响手术进展,所以可以先采取胆囊减压[5-6]。粘连属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最大的影响,手术中必须遵循从浅至深、从轻至重的基本原则,以胆囊为中心,应用撕拉推等方式进行分离,在满足手术原则的同时暴露胆囊与Calot三角,解剖三角过程中必须清晰辨别胆总管、胆囊管以及肝门部[7-8]。另外,在游离操作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不损伤胆管与肠管的基本原则,虽然不要求胆囊动脉和胆囊管实现完全性的游离,但是游离出来的胆囊管应当尽可能的清理周边脂肪,夹断或切断胆囊管,胆管近端需要有2个以上钛夹。对于Calot三角的广泛性粘连问题,如果存在胆总管、肝总管以及胆囊管无法辨别时,应当及时中转开放手术,规避损伤问题的发生[9]。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充分证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以用于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治疗中,手术疗效理想,对于患者的症状、体征修复效果突出,可以作为常规手术方式。
综上所述,急性胆囊炎患者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