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华铁路60kg 18 号重载单开道岔原位铺设方法

2019-04-15杨伟伟

商品与质量 2019年35期
关键词:轨距垫板道岔

杨伟伟

中铁一局集团新运工程有限公司 陕西咸阳 712000

蒙华铁路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是深化铁路领域改革、拓宽铁路投融资渠道的示范性工程。项目建设有利于构建我国“北煤南运”铁路新通道、完善路网布局,开发蒙陕甘宁地区煤炭资源、保障鄂湘等华中地区能源供应,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煤运通道工程,全线采用60kg/m 无缝线路,重车线预留75kg/m 钢轨换铺条件。蒙华铁路正线设计速度120km/h,正线道岔采用60kg 12 号固定型辙叉单开道岔(图号:研线1115)和60kg 18 号固定型辙叉单开道岔(图号:研线1302)两种型号重载道岔。现场采用原位人工铺设,现将蒙华铁路原位铺设60kg 18 号固定型辙叉单开道岔铺设方法进行总结。

1 60kg18 号固定型辙叉单开道岔特征及参数

60kg 18 号重载道岔是指能够承载列车轴重27 吨以上的道岔。道岔允许直向通过速度重载货物列车100km/h,其他货物列车120km/h,客车160km/h;侧向允许通过速度80km/h。

1.1 平面线性

道岔全长60m,前长28.6m,后长31.4m。岔后自带枕27 根,长15.9m。导曲线半径1000m,辙叉为曲线辙叉,长度9000mm。为增加尖轨厚度,在基本轨和尖轨密贴段将基本轨工作边一侧刨切5mm 以增加尖轨厚度。

图1 道岔平图

1.2 主要结构特征

道岔尖轨设三个外锁闭牵引点,第三个牵引点至固定位置距离7.465m,第一个牵引点动程160mm,第二个牵引点动程为115mm,第三个点动程为69mm。

尖轨根端设置2 个大位移限位器,限位器子母块间隙15mm。

转辙器滑床板、护轨等部位基本轨内侧弹性夹扣压,弹性夹扣压力11KN 拆装弹性夹时,需采用配备的专用弹性夹安装工具。

道岔转辙器根端、导曲线上股外侧间隔600mm 设置含轨撑的铁垫板,以抵抗轮对横向水平力,防止钢轨倾覆,减少扣件损伤。

道岔直、侧向设置等长护轨,长度8200mm,槽型护轨,工作面全断面淬火处理。护轨平直段长2500mm,平直段轮缘槽42mm。护轨通过M24 螺栓联结与护轨垫板上,(详见图2)。

1.3 扣件系统

扣件结构采用带铁垫板的弹性分开式结构,Ⅱ型弹条,轨下垫板和板下垫板减震,(详见图3)。钢轨工作边一侧安装13#轨距块,非工作边一侧安装11#轨距块。接头两侧安装接头轨距块。垫板两侧均安装12#绝缘轨距块,8#和16#绝缘轨距块做调整轨距用,10#和14#绝缘轨距块作为备用轨距块。轨距主要由不同号码的绝缘轨距块和轨距块来调整,单股钢轨轨距调整量-8 ~+6mm。

图2 护轨安装示意图

1.4 固定性辙叉

辙叉为固定合金钢组合辙叉,心轨材质为合金钢,岔跟轨采用在线热处理钢轨。翼轨选用在线热处理钢轨与合金钢钢轨焊接而成。叉心为心轨和叉跟轨组合的拼装结构,钢轨件之间采用了间隔铁与高强螺栓联结[1]。

翼轨采用标准断面钢轨制造,材质和区间钢轨相同,方便联结。

1.5 混凝土岔枕

铺设岔枕136 根(含岔前基本轨接头前加枕2 根),最长岔枕4.9m,最短岔枕2.4m。砼岔枕底宽310mm,顶宽260mm,高230mm。

编号128-134#岔枕垂直与岔后侧股铺设,其它岔枕均垂直于直股铺设。

牵引点处岔枕间距为650mm,相邻处岔枕间距575mm,其他间距600mm。

2 道岔铺设准备工作

2.1 岔位复测

线下单位完成站内土方工程后,需将道岔岔心,岔前、岔后直股和曲股四个点中桩准确敷设至设计位置。铺架单位首先复核线下单位内业资料,资料无误后进行现场复测。确保岔位中桩误差不超限,办理交接手续后方可预铺道砟[2]。

2.2 预铺道砟

蒙华铁路正线设计底砟20cm,面砟30cm。道岔铺设前先铺设20cm 厚底砟,碾压密度达到1.6g/cm3。再预铺15-20cm 厚面砟,预铺道砟应采用压强不小于160kpa 的机械分层碾压,道床密实度不应小于1.6g/cm3。道砟宽度在岔前位置不少于3m,依次递增至岔后不少于5.4m。平整度采用3m 靠尺检查,误差不得大于30mm。道砟预铺完成后再次复测岔位中桩、确保无误后开始铺设道岔。

2.3 岔枕及岔料装卸、运输和存放

道岔在装卸、运输和储存过程中,所有组件和零部件不应损坏、污染。道岔基本轨与尖轨组件、辙叉组件、配轨组件及箱装零件都应该使用符合起重要求的起重机械装卸。对于长度超过12 米的道岔部件,起吊时需使用吊梁和柔性吊索,而且吊索应该具备与吊梁起重能力以及货物的重量相同的承载力[3]。基本轨和尖轨组建、辙叉组件、配轨等均应在标明的起吊点起吊,不得发生塑性变形。不应任意或单点起吊及人工推撬装卸作业。单根轨件吊点间距允许最大值为4m,钢轨端头距离最近吊点间距不大于3m;当采用双吊梁起吊时,中间起吊间距不得大于5m。

单根岔枕吊装始终对称布置且固定吊带,吊点最小间距为岔枕总长一半,吊带于水平线夹角不小于60°。单根岔枕可以由人工利用麻绳、抬杠等工具进行搬运。

道岔钢轨和岔枕在运输过程中层之间必须垫放方木,方木断面尺寸通常为80mm×80mm。

岔枕和岔轨应平坦放置,不得有任何变形。转辙器、辙叉组件最多堆码2 层。钢轨件的堆码层数不得多于4 层。与地面直接接触的底层垫木规格不小于100mm×100mm,每次垫木最小规格60mm×60mm,同层垫木应该规格相同且分布均匀,各层垫木应上下对齐。

3 道岔铺设

3.1 摆放岔枕

部分岔枕由厂家直接运至需要铺设车站,卸至铺设位置侧面,堆码位置不得妨碍道岔铺设,也不得破坏已碾压平整的道砟。

首先用岔前和岔后中桩,布设岔前和岔后第一根枕。然后在第一根和最后一根岔枕靠直股侧最外侧螺栓孔旋入螺栓,螺栓露出岔枕面10cm,再把线绳栓至两螺栓上自岔前桩至岔后桩拉直,并在线绳上标出岔枕间距。用汽车吊逐根按照线绳方向和所标记间距散布岔枕。岔内岔枕摆放完成后再布设岔前和岔后自带枕。岔枕按图纸所示方向及编号逐根吊装摆放。在岔枕调整时,严禁用撬棍插入岔枕套管内撬拨岔枕。

3.2 安装板下橡胶垫板、铁垫板和轨下橡胶垫板

人工按照道岔图将各种板下橡胶垫板和铁垫板摆放至岔枕上。特别注意铁垫板轨底坡的方向。然后依次安装T 型螺栓、绝缘轨距块、Ⅱ型弹条、限位板和盖型螺母,将铁垫板与岔枕联结。盖型螺母要涂塞铁路专用长效油,弹条、T 型螺栓安装到位时应该竖直,轨距块最大间隙不得超过1mm。禁止强行砸入轨距块。铁垫板与岔枕联结完成后,在铁垫板上按设计图摆放轨下橡胶垫板。

3.3 上轨联结

道岔钢轨利用人工配合汽车吊安装,采取多点起吊。按道岔铺设图中钢轨排列顺序从岔前起,先直后曲,先外后内,由前向后顺序散放,将钢轨拨到承轨槽上,并拨正位置。无缝道岔采用急救器或者轨底卡连接钢轨。钢轨连接完必须检查道岔全长、接头相错量,以及尖轨尖端相错量。

3.4 划轨枕印、细方轨枕

按道岔铺设图中的岔枕间距要求画点位,并调整好岔枕与钢轨的对应关系。道岔钢轨上所画的岔枕点位应测量准确、标志明显。随后人工利用齿条压机依次精细方正。普通岔枕间距600mm,转辙机牵引点处岔枕间距为650mm,相邻处岔枕间距575mm,误差±10mm,累计±20mm。

3.5 扣件、护轨安装

岔枕扣件种类较多,安装前要按道岔铺设图对号核实就位。以直股为基准,用轨距尺和支距尺测量各部位轨距及曲线支距,对超标的进行调整。

上扣件前应先垫好、扶正钢轨下橡胶垫板。依次安装T 型螺栓、轨距块、Ⅱ型弹条、限位板和盖型螺母。限位板和盖型螺母不得一次旋紧。

再次检查道岔全长、道岔全长在±20mm 以内,岔前和岔后接头相错量、尖轨尖端相错量小于1mm、轨枕间距误差小于±10mm、确认满足规范后按道岔图要求力矩复紧扣件。

护轨安装时严格控制查照间隔和护背距离。

3.6 道岔检查

道岔铺设完成,检查道岔扣配件及联结件是否有缺失。再次复核道岔中心线,将道岔拨至设计位置,道岔前后的连接轨与道岔联接顺直。岔枕间距准确无误、满足规范要求。

3.7 上砟起道

道岔检查完开始回填道砟,道砟回填完成后逐步将道岔起道至比设计标高低于50mm,全面进行捣固,不允许有岔枕悬空现象,重点加强对接头及辙叉部位的捣固。

捣固完成后开始道床整形,道砟顶面应低于岔枕面30mm,宽度超过岔枕头40cm-50cm。

3.8 道岔焊接和胶结绝缘接头制作

在道岔各各项几何尺寸合格,水平和高低都符合规范要求后。跟“四电”单位联系,明确绝缘接头位置。按照规范和绝缘接头使用说明制作胶结绝缘接头。接头电阻值不得小于20MΩ。

胶结绝缘接头制作完成,岔内以及岔前岔后所有钢轨接头全部采用铝热焊焊接。铝热焊完成后、轨顶面接头平直度在+0.1~+0.4mm 范围,轨头内侧工作面接头平直度在±0.3mm 范围。

4 道岔精调

4.1 道岔细部调整

道岔精调主要调整水平、高低、护轨轮缘槽、查照间隔、护背距离轨距、支距等。现将以上指标调整方法总结如下。

水平是指同一股道同一断面左右股钢轨之间的高差。采用万能道尺量测。水平超限,需用齿条压机将低股起道、人工用捣固机多次捣固密实。使水平保持在4mm 以内。

高低是指同一股钢轨顶面在钢轨运行方向的竖向凸凹不平。需要10m 弦绳测量,误差不得超过4mm。超限处需要将凹坑起道,减少高低差,同时要兼顾水平。起道完成,水平和高低均在规范允许范围内,人工采用小型捣固机多次捣固,防止水平和高低因道砟不密实再次变化。

道岔直、侧向护轨长度均为8200mm,护轨平直段长2500mm。开口段外端轮缘槽90mm,缓冲段末端轮缘槽66mm,平直段轮缘槽42mm、护轨平直段误差-0.5 至+1.0mm,其它地方±2mm。护轨高出基本轨12mm。查照间隔是指护轨作用边至心轨作用边之间距离大于等于1391mm,护背距离是指护轨作用边至翼轨作用边之间距离小于等于1348mm。

轨距和支距尺寸调整均采用调整轨距块和绝缘轨距块号码。利用弦绳将道岔直基本股调直,然后以直基本为基准。用支距控制曲上股,用直股轨距控制直导轨,用曲股轨距控制曲下股。尖轨尖端处轨距误差±1mm,其它地方轨距误差-2mm ~+3mm。道岔支距误差±2mm。道岔支距、轨距理论值如下:

4.2 工电联调

待道岔调整完成,需电务专业安装道岔转辙机,转辙机安装完成。电务要跟工务联合调试。工务道岔几何尺寸不得超限,电务转辙机安装需满足规范要求。调整完成检查道岔密贴。尖轨第一牵引点前与基本轨密贴缝隙小于0.5mm,尖轨其他部分与基本轨密贴缝隙小于1mm。

5 道岔标识、标志设置

道岔标识主要有道岔编号和型号,支距、轨距、查照间隔和护背距离。

道岔编号和型号采用油漆红底白字涂刷在岔前直基本轨朝岔内1m 处钢轨内侧,如编号为7 的道岔涂刷“7# P60-1/18”。

支距共计19 个,支距值红底白字涂刷于直基本轨外侧轨腰,数值上方测点处准备涂刷“△”白点。支距数值如上表所示,第1个支距点在尖轨根端,随后每个支距测点间距2000mm,最后一个支距间距为1227mm。

轨距按照以上轨距表中数值,在钢轨内侧每6 根岔枕涂刷一次,轨距变化处需涂刷轨距值。

60kg18 号道岔设置5 对位移观测桩,其中1 对在岔前50m 处,1 对在岔前,1 对在尖轨根端(间隔铁处),1 对在岔后,1 对在岔后50mm 处。位移观测桩采用旧钢轨成对埋设,桩顶高于轨面5-10cm。在位于观测桩等断面处道岔最外侧钢轨边缘贴设位移标签。用于观测道岔钢轨爬行情况。

6 道岔铺设中注意事项

道岔钢轨及组件采用吊架和柔性锁具吊装,严禁单点采用钢丝绳吊装。

紧固扣件前一定要控制好轨枕间距。

安装弹条时,螺母的拧紧程度以弹条中肢与轨距块缝隙0.1~1mm为准。轨距块最大间隙不超过1mm,禁止强行砸入轨距块。

调整尖轨顶铁间隙时顶铁调整片不得多于两片,顶铁间隙不大于1mm。

道岔焊接前一定调整好道岔后方可焊接,焊接完成方可安装转辙机。

7 结语

蒙华铁路我施工管段内96 组60kg18 号重载道岔全部铺设完成,一次性验收合格率100%。道岔作为轨道上的联接设备,是机车运行中转换股道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铁路上的薄弱部位,因此在设计、制造、铺设过程中都必须高度重视,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

通过对以上60kg 18 号重载单开道岔的基本参数、铺设方法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简要总结,一方面再次巩固了自身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对以后从事相关工作的人能够提供一些帮助。

猜你喜欢

轨距垫板道岔
有砟线路道岔运输及铺换一体化施工技术与方法
跨座式单轨整体平转式道岔系统研究
烟台站轨道结构优化引起的道岔改造信号过渡方案探讨
亚欧大陆跨境铁路的轨距问题
CRTSⅢ型板式道岔铺设施工技术
掉不下去的塑料垫板
角度补偿轨距尺的研究与开发
没有垫板
掉不下去的塑料垫板
为何俄罗斯用的是火车宽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