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云”计划
2019-04-15图丨
◇ 文|本刊记者 图丨
鲁迅曾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如今,城市道路四通八达,走的人多了,路也开始堵了。一朵看不见的“云”的出现,让与“路”有关的场景再一次发生巨变,“交通出行”早已不再局限于“道路”这一看得见摸得着的载体,“数据”与“交通”愈加紧密的融合,仿佛一只无形的手,牵引着城市未来智慧生活的模样。
智慧停车大数据平台
“There used to be no road in the world. But after many people's steps, the road comes into being.” said Lu Xun, a leading figure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Nowadays, cities are wellconnected, but the bustling cities also come with the traffic congestion. The arrival of an invisible “cloud”has transformed all scenarios related to “roads” again. The “transportation” is not confined to the visible “roads" anymore. The increasingly tighter combination of “data” and “transportation”serves as an invisible hand, leading the city towards an intelligent lifestyle.
早上7点,渝北区金港小学公共停车场入口,送孩子上学的车辆鱼贯而入。停车场无人值守,全仰仗重庆云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逸停车智能无人化停车管理系统。
海量用户信息在云端的汇集,让城市向着“智慧”而生,未来交通将因此发生巨变
车辆拐入停车场入口后,车牌智能识别自动完成,机械手臂迅速抬杆放行。
这样的场景,数年前就已实现。但这套逸停车智能无人化停车系统,却被重庆市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协会评选为“2018云计算服务优秀案例”。
停车场背后有什么秘密?让我们一探究竟。
停车场里的秘密
The Secret in Parking Lots
“打破过去的信息孤岛。”云凯科技董事长龚学勇给出了他的答案,“各个停车场的数据都被连接到了云计算系统中。”
一名工作人员现场为我们拆开了一台扫码机,龚学勇从几个零部件中取出了一个约两指宽的黑盒子,有些得意地抬了抬眉毛说:“逸停车停车库都安装了这个小盒子,别的都不值钱,就它值钱,当然是我们自主研发的。”
龚学勇办公室有一块巨大的屏幕,屏幕上清晰地显示着空港物业公共停车场的停车信息,包括停车收费总金额、空置车位数量、占用车位数量、不同周期的车位使用率、车主支付方式等信息。
在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参与下,未来许多车库将省略扫码这一过程,实现自动扣款的支付场景
上:大量数据在云端集中后,一幅幅车主的数据画像便逐步成型
下:数据收集完成后,智慧停车库将记录车主历史行程,为车主提供更便捷、精准的服务
屏幕上的数据不断变化着。龚学勇告诉我们,数据全都汇总到黑盒子内,并自动传入云端,实时更新。
在屏幕最显眼的区域,我们还看到了一张地图。地图上,标注着目前已接入智能停车管理系统的车库。
看上去,这与智能停车毫不相关,事实上这才是整个智能系统的“终极秘密”。龚学勇接着说,“与过去独立运行的单个智能停车场不同,逸停车将所有停车场的数据都连接在一起。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大数据,提前预判城市交通状况,甚至可以提前预测出到达同一目的地的车主所偏好的出行线路。”
基于“云端”数据,车主也可以获取目的地周边停车场信息,进而成功避开拥堵路段,找到空余车位。
停车位数量的变化,也真实地反映了目的地人流量。尤其各大旅游景点车位使用情况的数据,事实上就是一张最为精准的错峰出行指南。
与此同时,这套系统获得的实时数据,还可以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公共交通自由行
Congestion-Free Public Transportation
看不见的“云”,不仅为私家车的出行提供了更多选择,还为庞大的公共交通出行提供了运行方案。
中国联通重庆分公司正致力于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为未来城市公共交通更加合理的规划和布局提供数据支撑。
重庆联通产业互联网运营中心副总经理李敬意意味深长地说:“现在的公共交通出行,是乘客根据既有线路选择出行方式。今后我们想解决的是人要往哪里走,车就往哪里开。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庞大的数据支撑,这也是我们正在进行的工作。”
李敬意所说的目标并不久远。去年,在联通公司的数据支撑下,已有一些公交线路做了调整。
经常乘坐公交车出行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有的线路从起点站到终点站,始终挤满了乘客;有的线路连续好几个站点之间,车上拥挤得寸步难行,一旦离开这几个站点,车上便只剩下为数不多的乘客……
从整体来看,人流量大的地方,人群久久难以疏散,而人流量小的地方,公交车走完全程都难以饱和。这种情况,无疑是对公共交通资源的极大浪费,然而这样的浪费又着实难以避免,用李敬意的话说,便是“线路终归是人定的”。
大数据与云计算的运用,正在逐渐改善这种状况。
联通公司对145路公交车的数据跟踪发现,车上最拥挤的路段位于黄花园站到华唐路站之间,并且石黄隧道站与黄桷园站的上下客人数都特别少。在未来的规划中,可以针对该线路加开车次,或者微调其他线路,从而解决乘客的出行问题。也可以采取高峰时段石黄隧道站、黄桷园站不停靠等方式,节省公交车运行时间。
大数据的魔力远不止此。联通公司将出行的数据细化到以每一百平方米为单位的网格中,对通过渝澳大桥的人群,进行了全方位的出行数据分析,包括出行人群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等。在这项跟踪数据中,可以看到经过渝澳大桥的人群有两个最为集中的出行目的地:互联网产业园与服装贸易产业园。为此,可以设置“直达班车”,优化当前公交线路。
高速路上的智慧系统
Intelligent Highways
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应用,远不局限在城市道路。随着重庆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的不断增加,交通行业信息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早在2017年,重庆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便结合重庆高速公路实际情况,完成了收费、监控系统的大数据应用开发,目前已实现高速公路通行行为快速查询、分时统计分析、交通拥堵的提前预测与及时消散、路网异常通行行为的精准捕捉等功能应用。
在节假日等通行高峰时段,优势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刚刚结束的春运返城高峰中,不少从外地返回主城的驾驶员在朋友圈晒出照片,“原以为要堵到半夜,结果居然是一路畅通”。正是得益于大数据分析得出数据,极大缓解了高速路上的拥堵状况。
未来三年,重庆将大力推进交通大数据智能化建设。到2020年,初步建成“1平台、9应用、6示范”的大数据智能化应用体系。其中,1个交通大数据共享开放平台,深入开展高速公路、普通公路、公共交通等9项大数据应用,重点实施高速公路、重要港口、交通枢纽智能化等6大示范工程。
当前,重庆交通云平台已初步搭建,市交通行政执法总队等相关单位的信息系统已稳定运行。随着平台的进一步完善,行业内的信息系统将在完成改造升级后逐步迁移至云平台,为今后的交通运输行业各个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