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封针』疗法治脑瘫需要更多科学证据

2019-04-14

发明与创新 2019年41期
关键词:附院主任医师脑瘫

新闻事件:近日,有媒体发长文讲述了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下称“郑大三附院”)对脑瘫患儿采用的“封针”疗法。这一已投入临床应用近30 年的疗法,就此进入公众视线,并引发广泛质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孙永安表示,神经损伤一般是先天发育或后天损伤造成。如果是在胚胎中神经发育不好导致的脑瘫,即使后天有一些生长代偿,还是很难完全治愈。

“至于‘封针’疗法,我觉得更多的是噱头。即使有效,效果也是很有限的。总体来说,这种疗法需要质疑。”孙永安坦言。

“封针”疗法的全称是“位点加穴位药物注射疗法”。据描述,“封针”治疗时,医生会手持装满药水的注射器,在婴儿头部、四肢等特定穴位扎入拔出,3~5 秒注射一针,一次需要扎几针到几十针不等。

不能否认,在发明“封针”这种办法之初,也许确实存在为患者消灾去痛的医者仁心。但从后来的走向看,其划出的完全是一条借新技术为名大肆揽财的轨迹。现代医学判断某种治疗方法有没有效力,能否彻底治愈疾病,有着严格而具体的标准。比如,在足够多的样本中,进行对照研究。根据现有信息判断,郑大三附院宣称治愈脑瘫,缺乏可靠的量化指标。郑大三附院副院长、儿童康复科主任朱登纳已承认,设计的样本量不够大,“循证医学证据不是很高”。

尽管现在还不能断定“封针”疗法对脑瘫患儿彻底无效,但相关方面很可能存在夸大其词的问题。证实对一种疾病有明显疗效,首先要确诊治疗对象患有该种疾病,而在郑大三附院宣传的案例中,一些所谓被治愈的患者事实上并没有患上脑瘫。拿症状类似脑瘫的病例说事,不仅涉嫌误诊,而且是典型的张冠李戴。

临床应用的技术应该是得到大家普遍认可的、有循证医学支持的技术。毕竟,创新疗法在进入临床之前,是要过好几道关的。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范存刚介绍,具体来讲,一项临床试验的开展,至少应有以下几方面的准备:首先,所涉及的机构和参与试验的研究人员要有开展临床研究的资质;其次,要进行严格的注册、报备,严格设计试验方案、论证和修改;再次要有临床试验管理机构和伦理委员会的认可;最后,受试者要有充分的知情权,试验者要保证受试者的安全,在治疗过程中受试者有权随时退出。

至于新疗法疗效如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副主任医师李侗曾强调,它也需要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进行验证。(本刊综合)※

图/东方IC

猜你喜欢

附院主任医师脑瘫
专家集体跳槽
脑瘫患儿采用康复护理进行早期干预效果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发挥工会参与职能 推进附院建设文化
王海东主任医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
王希浩主任医师采用补、调、通法治疗闭经经验
孙宏新主任医师治疗肿瘤验案举隅
二十一个学生娃与脑瘫姐妹俩
我校第二临床学院在第五附属医院挂牌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