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让电商数据成为“皇帝的新衣”

2019-04-14

发明与创新 2019年41期
关键词:新衣账号网红

新闻事件:353 万次播放0 人下单?近日,微博平台发布消息称,有用户通过某网红账号付费推广产品,发现该账号存在严重的“刷数据”行为,经微博调查属实,决定关停该账号。

图/东方IC

“口红一哥”李佳琦5 分钟可卖1.5 万支口红;“直播一姐”薇娅2 小时可带货2.67 亿元;时尚达人张大奕个人业绩能够占其上市企业的半壁江山……现今各大社交平台上,大量“带货网红”使用直播的方式推销产品,印证了当下“网红电商”这一业态的繁荣。

繁荣背后,近期网红电商涉嫌流量造假、假冒伪劣商品的事件,引起了大众舆论关注。网红制造“假流量”“假评论”,成为了该行业中难以忽视的问题。

对于行业内长期以来存在的数据造假问题,有网友调侃“早知道数据有水分,但至少也是油里兑水,差点儿也是水里面掺点油,谁曾想这次全是水,一滴油都没有。”无疑,这场颇具黑色幽默意味的闹剧,揭开了“网红电商”这一新业态中数据造假的冰山一角。

本来,借助网红来带动电商销量的模式无可厚非,但一些“网红带货”背后潜藏着庞大的数据造假灰色产业。此前,曾有媒体揭露过,国内目前刷量平台至少有1000 多家,其中头部的100 家每月流水超过200 万元,估算从业者累计超过900 万。难以想象,这数以百万计的从业者是如何与平台方、网红等“合谋”,给数据穿上“皇帝的新衣”。

数据刷量、造假何以成为久治不愈的行业顽疾?今年10 月17 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的“食品药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执法稽查局局长杨红灿说了句实在话:“一些商家揣着赚一笔是一笔的思想,把价格定得虚高,却不太重视商品质量。”

这话不假。互联网时代,商家想要增加曝光率是正常的。但倘若把心思都花在“打扮”自己的数据上,不想着提升产品和服务,可就大错特错了。且不说假冒伪劣泛滥坑害消费者,监管部门不会袖手旁观,就算侥幸逃脱法网,上当受骗的消费者也不会罢休。

嘴上叫着“亲”,心里想的却是掏空消费者兜里的钱,这样的歪门邪道注定不能长久。透支了消费者的信心不说,也出卖了品牌商的利益。前段时间,第三方监测平台秒针系统发布的《互联网广告异常流量报告》显示,2018 年中国互联网异常流量的占比为30.2%,品牌广告因异常流量造成的损失超过260 亿元。整天在心里打着小算盘,琢磨着“骗一笔是一笔”,时间长了,还有哪个世界知名的品牌商敢跟你做生意?(据《人民日报》、澎湃新闻)※

猜你喜欢

新衣账号网红
彤彤的聊天账号
施诈计骗走游戏账号
不要上“网红”的当
挑新衣
我国社交媒体账号的对外传播之道——以“人民日报”Facebook账号“特朗普访华”议题报道为例
初春,为肌肤换新衣
网红滚滚
«ВаНхУН»
Google Play游戏取消账号绑定没有Google账号也能玩
三件久侯的新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