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喻翠云:十年磨一把破肝癌之剑

2019-04-14

发明与创新 2019年41期
关键词:南华大学靶向肝癌

“她是大学里最爱美的教授,又是最能吃苦的‘科研达人’。面对肝癌这个面目狰狞的死亡之神,她笑言:滚蛋吧,肿瘤君,我一定要战胜你……”这是10 月28 日,在2019 年湖南“最美科技工作者”颁证仪式上,获奖者喻翠云的颁奖辞。

作为南华大学药学院教授,喻翠云过去十年来,一直潜心研究肝癌分子靶向药物。研究成果发表后,在国内外引起轰动。目前,这项研究有待进入临床阶段,离真正成“药”已经不远。

因为不忍心,一头扎进抗肝癌药物研究

翻开喻翠云的学术简历,一名学霸的成长之路清晰地向我们展开。

2004 年,她获得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应用化学专业理学硕士学位,在南华大学药物药理研究所工作两年后,又赴武汉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在攻读博士期间,喻翠云的研究方向已经是抗肿瘤药物研发,不过,还没有聚焦在肝癌上。从武汉大学毕业后,喻翠云继续回到南华大学研究、任教。工作期间,她频繁听到周边有人因肝癌死亡的消息。

通过查找资料,她发现,肝癌在亚州地区高发,其中约一半的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发生在中国。“国外研究胰腺癌、肺癌的分子靶向药物比较多,对肝癌分子靶向药物的研究比较少。”那一刻,她决定将研究方向定在针对肝癌的分子靶向药物。“我们做科研都怀有一种家国情怀,我就想为我国患者研制安全、高效的抗肝癌药物。”

什么叫靶向药物?通俗理解就是精准地定位肝癌细胞,强化治疗效果,避免传统化疗对其他身体机能的损坏。喻翠云的治疗方案是,利用天然高分子材料果胶,实现对肝癌细胞的精准打击。

喻翠云图/《湖南日报》

搞研究,首先要解决人、财、物的问题。从2009年起,喻翠云就在申请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但喻翠云是学应用化学出身,药物药理研究类的申报评审专家对她的申报颇感犹豫。喻翠云一共申报了3次,在2009 年时评审还有超过半数不同意,2010年同意人数多了起来,2011 年8 月终于申报成功。面对这个结果,喻翠云表现得很平静。“因为这是应当的。”喻翠云解释,“确实相对别人来说,我算外行。当时也有不专业的地方,但人家给我提出来后,我就钻研它,进行修改。”

得到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的支持,南华大学成立了研究室,有了专门的研究团队。三年后,实验结果验证了喻翠云在申报基金时的学术推测,该药物在细胞和动物实验中证实有效。研究结果发布在世界分子药剂学重点期刊Molecular Pharmaceutics 上,一时间引起轰动。随后,她发表了20 多篇SCI 论文,其中一篇被引用了100 余次。“目前这项研究处于临床前阶段。”喻翠云说。

像天马行空一样思考

盘点喻翠云做过的科研课题,她还是一名跨界达人。

本科和硕、博阶段的化学背景,使她游进了药物研究的广袤海洋。

她花一个月研制出了一种药剂,加入粘纤面料后,能够显著增强粘纤强度和韧性,使面料不缩水。该项专利技术已经由江苏某企业实施转化,产品名也嵌入了她的名字——“云丝”,每年创造了上千万元的经济效益。

2018 年喻翠云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放射性废液膜蒸馏处理装置研制及应用”成功立项,又闯入了核电厂污染治理领域。项目计划用四年时间实现核废水除氚外的“近零”排放。如果做成了,也将为尾矿废水高度减容、深度净化提供全新思路,攻克这一世界性的难题。

“其实,这些都是功能高分子材料在不同领域的应用,需要什么功能,就对这个材料进行对应的修饰,相当于拿不同的工具干不同的活。最重要的是靠自己融会贯通。”喻翠云说,她对很多领域有兴趣和涉猎,也喜欢思考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经常享受科学的冥想之乐和猜想之趣。像粘纤的改造,就是受到天丝纤维呈圆柱形的启发。核废水的膜蒸馏处理思路,则是将一个简单的关于水的物理原理运用起来,化腐朽为神奇。

“喻老师不讲话时很平静,一讲话就好像在发光。”南华大学药学院教授魏华笑说,整合资源的所有构想都装在她的脑海里,在食堂吃饭时和她讨论的都是学术问题。

“我的思维就像孩子一样,天马行空。”喻翠云哈哈笑道。

居里夫人给她播下“科学种子”

回望这十年的抗肿瘤药物研究历程,喻翠云最感谢的是“坚持”二字。“做基础研究是一场持久战,就像在山脚下走台阶,一定要沉得住气,不问前程,总有一天会有突破。”她说。

沉得住气,是喻翠云从小的性格特点。她回忆,小学时候,同学们找她去玩,她一定要把作业写好才能出门。出生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她,经常说自己是山区的孩子。“从山区考出来不容易。有天赋根本不够,必须要努力。”

这种努力延续到了她搞科研。

有人称喻翠云是一个科研“狂人”。她时常会在半夜“惊醒”,脑海中突然闪现出灵感的火花,于是立即下床记录,天一亮就赶到实验室工作。

在喻翠云看来,除了努力和吃苦,她之所以能够走出山村,还跟喜欢阅读有关。从初中开始,喻翠云就展现了与众不同的数理化天赋,但她并不是一个“偏科”的小孩。恰恰相反,她很爱阅读,尤其是人物传记。“小时候我就觉得,人家做实验那么艰难,要从几吨的材料里面提取镭元素,真是了不起。”喻翠云说居里夫人的故事给她埋下了科学的种子,而《周恩来传》让她变得更细致,“从书中,我发现周恩来总理很细致,事无巨细,想得很周到,而我心特别大,于是我就有意识地让自己细致一些,因为做研究,要有洞察力。”

对于未来,她曾在微信朋友圈中表示,会遵从自己的老师、中科院院士卓仁禧“做研究就要顶天立地”的教导,在科研的道路上砥砺前行。“我理解的‘顶天’是指做基础研究,要努力走到世界前沿,对未来五十年至一百年产生重大影响;‘立地’是指做应用研究,通过科技攻关,服务国民经济、重大民生和国家战略需求。”(据《今日女报》《湖南日报》)※

猜你喜欢

南华大学靶向肝癌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南华大学召开学习丁德馨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
获批57项!南华大学2021年度自然科学基金立项取得好成绩
喜讯!南华大学2021年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再创佳绩!
毛必静:靶向治疗,你了解多少?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Wang Chuanshan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