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学生讲题提高课堂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2019-04-13林李
摘 要: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理论体系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数学知识发生和发展的重要部分。因此,数学概念教学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打好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突出概念教学的重要性,并注重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以此来实现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而强化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能力的教学方法中,以学生讲题的方式,强化学生的思维过程,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式,也是当前很多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方式,受到极大的重视。对此,本文针对初中数学概念教学利用学生讲题提高其有效性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期能够为相关数学工作者提供积极的参考价值,提高数学概念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概念教学;学生讲题;教学策略
一、 引言
总体而言,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突出概念教学,是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认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而学生讲题,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和衍生,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利用学生讲题进行数学概念教学,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还有效地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深入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同时,对于学生自信心以及各方面素质的提升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意义重大。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概念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讲题模式的应用,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实现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二、 数学概念教学与学生讲题
总的来讲概念就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而数学概念就是对数学基础的一种解释,是数学基础知识中最基础的知识,所以强化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逻辑思维,提高其思维能力。同时,强化学生数学概念的掌握,还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进而有效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而数学课堂上的学生讲题,就是指学生个人或者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根据知识点的内容,从相关的数学例题或者习题出发,探讨并表达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和分析,自己是如何根據数学题目提供条件进行思考的,自己对这一题目还存在什么样的疑惑等等,最后,教师以及其他学生要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讲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补充,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学“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时,教师通过出示小区的伸缩门、庭院的竹篱笆、载重汽车的防护栏等一组日常生活中的图片,并从这些生活中的图片,引导学生从中观察其中所隐藏的几何基本图形,并让学生共同思考、讨论,解说“有何共同特点,又有什么不一样?”进而帮助学生在这些较为典型却又丰富的感性材料中,感受实际的、存在的平行四边形。从而让学生从这些生活中的图形物品上,获得对平行四边形本质属性的初步认识。这样一来,就是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学生熟悉的素材,结合实际“常情”,通过列举事例来接受图形感性认识,并通过讲题来纠正不符合要求的事例,这不仅赋予了“平行四边形”概念的现实背景,也使学生感悟到学习“平行四边形”概念的必要性,明白了学习的“道理”。
三、 学生讲题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重要性
首先,是对传统概念教学课堂的补充和衍生,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当前大部分的数学概念教学,教师所采取的方法都是引导学生死记硬背,教师的主动讲授和学生被动反应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被习惯性地忽视,再加上初中阶段的数学概念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难度,严重束缚了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积极性。而让学生讲题,则是将数学课堂放手交到学生手中,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机会,也促进其个性发展,改变了传统概念教学课堂的沉闷、枯燥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让学生讲题还能够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其自信心。在学生讲题之前,教师的讲解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学生讲题的模式下,学生大都会担心教师选择自己进行讲题,因此会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而积极开动脑筋,认真听讲、思考,促使学生不断挖掘自身的潜力。比如在上《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与性质》这节课中,本节课的概念比较多,学生在讲题过程中,要关注在概念的形成、发现、归纳结论中,把动手操作与多媒体演示有机结合起来,加强了概念的直观性。讲题中通过“创设情境”,要求学生多举生活实例,从世博场馆、三脚架、自行车车架等具体事物来抽象得到三角形的形象,使得概念的学习比较生动和贴近生活,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习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概念时,利用学生的上台动手画图及几何画板的演示,互相指证错误,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这三者的内在本质。同时,文字语言、几何语言和图形语言三者之间的相互“转译”也显得自然顺畅。学生能从自己举例的事物符合三角形的性质特征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最后,有利于学生摆脱当前教育环境下“高分低能”的现象,学生讲题的模式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学生提供自由的学习空间,能够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的美感,并促使学生的思维在讲题的过程中得到锻炼,进而提高其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四、 利用学生讲题提高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首先,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分层次分强度地开展学生讲题模式。数学知识要求学生必须具备逻辑思维能力,但是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针对题目的讲解,教师要注意选择符合学生情况的题目,再引导学生自主讲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解题过程。因此,教师题目的选择,教师可以层级选择,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进行准备,以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讲题当中,获得收获,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五、 结束语
总之,在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主体性作用的有效发挥,学生思维解题过程的亲身体验,是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概念理解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要学会利用学生讲题模式,帮助学生通过完整的讲题,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吴雅芳.加强情境体验,提高概念教学有效性[J].数学,2015(5).
[2]王芳.让学生讲出精彩——对课前讲题有效性的思考[J].教研·教学理论,2013(18).
作者简介:林李,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福州第十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