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敬畏生命》课题教学设计之思考

2019-04-13李东征

考试周刊 2019年32期
关键词:生命教育教学反思教学设计

摘 要:践行生命教育教学,注重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困惑进行释疑解惑,注重利用真实案例进行以案说理,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对生命认识的自我启迪和自我教育。

关键词:生命教育;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层出不穷,如,生命体验缺乏;面对挫折无法自我调节;遇到生活中的矛盾缺乏解决方法和智慧;更为严重的是由生活冲突困扰演变成心理问题,引发其对生存意义和生命价值的困惑;更有甚者极端地伤害自己和他人生命,给亲人带来巨大痛苦,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损害,上演一幕幕人间悲剧。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曾发布《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其中数据显示5个中学生中就有1人曾考虑过自杀。较20世纪相比,青少年自杀率提高了60%。

为此,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尤为迫切,尤为必要。在义务教育阶段对青少年进行生命健康教育主要载体是课程,主渠道是课堂教学。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增设《生命的思考》教学内容,对青少年学生进行认识生命、敬畏生命、珍爱生命、守护生命、绽放生命等系列教育,是应社会发展之需和保青少年健康成长之要。也能引发学生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哲学命题的思考。

如何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笔者在践行生命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困惑进行释疑解惑,注重利用现实生活发生的案例进行以案说理。现以《敬畏生命》课题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为例进行阐述和分析。

一、 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一) 教材分析

《敬畏生命》包含生命至上和休戚与共两目。生命至上主要讲述有敬畏生命情怀和生命至上内涵。内涵有两个层次:其一是生命价值高于一切;其二是他人生命和自身生命一样重要。休戚与共本目主要阐述生命关系和敬畏生命知识。生命的休戚与共有三个层次:其一是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其二是不能漠视生命,学会尊重、善待、关怀生命;其三是对生命的敬畏是内心自愿选择。

《敬畏生命》本框思想教育主线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生命是脆弱的也是坚强的,更是崇高神圣的;树立生命价值高于一切的思想,增强学生珍爱生命的责任感,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的情怀和以实际行动践行关爱、尊重、善待生命的能力,让敬畏生命成为一种思想自觉和道德品质。

(二) 学情分析

1. 从学生自身看: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步入初中,与小学相比,生活、学习环境发生变化,学习任务发生变化;学生进入身心快速成长的青春期,这一时期各种内心矛盾、情感冲突、人际交往沟通障碍等问题日益显现,需要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其中生命教育就是重要一环。

2. 从学生成长的外部环境看:初中学习要求、家庭和学校的期望使学生面临的压力更大更直接。学生自我意识增强,面对家庭、学校、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容易发生父母与子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冲突,出现亲情困惑。近几年未成年人伤亡案例和校园安全事件的频发,生命教育变得更加必要和紧迫。

二、 教学环节设计与分析

(一) 導入环节

以图片展示导入课题,首先分别运用古人清明祭祖、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纪念碑献花篮、悼念5·12地震遇难者三组图片。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人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从学生回答中引出本课主题《敬畏生命》。其次教师解读敬畏,让学生明白敬畏是对崇高事物的感受和态度。导入部分用一组祭祀先人为主线的图片,让学生从纪念和悼念生命的直观感受和教师讲解归纳中上升为对生命敬畏的感知。通过教师对敬畏概念的讲解,导出授课主题。

(二) 授新环节

1. 生命至上部分:引用2014年马航MH370失联事件,设问花费巨大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搜寻是否值得?为什么?从而得出生命至上的道理。

若将生命与其他利益相比,生命是“1”,名誉、金钱、友情、爱情、地位等都是“0”。有了“1”,这个数可以是十、百、千、万乃至无穷大;若没有“1”,即失去了生命,后面的名誉、金钱等再多也是“0”。拥有生命才可能拥有一切。运用此则材料对生命至上内涵之一“生命价值高于一切”进行讲解分析。

生命至上内涵之二“他人生命和自身生命同等重要,同样要得到关爱”,引用“2015年天津滨海新区瑞海公司爆炸案,此事件造成165人死亡,其中大部分为消防官兵”。据此材料设问“他们明知有危险为什么还要去救人”?此材料的使用不仅说明内涵二的知识,而且为过渡到第二目知识休戚与共服务。

生命至上部分选择的案例和图片都具真实性、典型性和有效性,有效论证教材知识。理论知识由抽象变具体、晦涩变通俗、呆板变生动,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 休戚与共部分:本目立意让学生明白每个人的生命是紧密联系的、利害相同的道理,能够从人的意识、行为、道德品质三个层面善待生命、敬畏生命。为实现本意图,选用2018年轰动全国的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此事件真实又具时效性,符合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点;案例又具典型性和震撼性,能够准确阐述生命休戚与共的关系。

首先:视频播放,视频包括公交车坠江过程和新闻媒体、法律专家的评论两个部分。据此材料设计问题:(1)公交车坠江是否可以避免?(2)该事件给我们什么启示?

问题(1)设计目的让学生找出事件发生的原因,懂得从司机、肇事女乘客和其他乘客三个方面分析问题,拓展他们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问题(2)设计目的让学生从生命主题谈感悟,从学生的感悟中过渡和提炼敬畏生命三个层面的要求;也通过谈感悟引发对生命的思考,提升对敬畏生命的认识。

本目教学运用一个材料贯穿全部知识,设置谈感悟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感悟环节是本课的亮点也是高潮,是自我启迪、自我觉醒和自我教育的重要环节。

(三) 课堂巩固和总结环节

巩固和小结部分,布置学生以《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带来的生命思考》为题写一篇文章。希望把课堂教学收获的感悟向社会生活再延伸、再拓展“一公里”,希望有思想层面的再思考,有内化于心的行动。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道德与法治.

作者简介:李东征,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城关中学。

猜你喜欢

生命教育教学反思教学设计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信息技术课堂微课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