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区域地理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评价与教学策略浅议

2019-04-13张菲菲吴国强柳国强

考试周刊 2019年32期
关键词:案例教学教学效果教学策略

张菲菲 吴国强 柳国强

摘 要:目前,案例教学在教育领导应用非常广泛,在新课程标准中,对高中区域地理部分明确提出了要进行案例教学的要求,这使得案例教学在高中区域地理的教学中积极推广。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在区域地理的学习中提高了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等,同时也丰富了区域地理的课堂教学。但是,案例教学在高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还有待检验,本文主要分析了高中区域地理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如何,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案例教学;高中区域地理;教学效果;教学策略

一、 前言

目前,案例教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地理教学方面的应用也在积极推广和深化。现在的高中地理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学生发现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特别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学习能力等方面,案例教学在这些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有着突出的优势,因此,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方面的应用也在快速地发展。

高中区域地理,即《必修3》,是让学生全面理解地理现象、地理事物和地理过程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的一部分内容,它更加详细地阐释了区域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强调了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影响的作用,特别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综合影响。因此,高中的这一部分区域地理内容是高中地理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这一部分内容要采用案例教学的形式进行教学。到目前为止,大部分的区域地理教学也采用了案例教学,但是教学效果如何,存在哪些问题,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还是值得研究和讨论的。

二、 案例教学在高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从广义上讲,案例教学可以认为是通过对一个具体事实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与研究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它具有目标性、启发性和实践性的开放式的特点。地理案例教学是地理学科使用案例教学的具体表现,是地理教师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以及要完成的教学内容,选用特定的地理案例素材向学生呈现,并组织引导学生针对由案例所展現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地理案例教学在高中区域地理教学中主要有以下3个作用:

1. 有助于学生提升地理素养。在区域地理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教师可以呈现与教学内容联系较为紧密的丰富案例,让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于生活的体验,通过思考和分析,从而获得一些地理知识和地理能力;或习得其中的某些地理问题的解决能力,增强地理学习能力等。这样,学生真正从学习地理中获得乐趣、收获知识和能力,进而提升到学习地理是一种精神享受,可以促使自己长期的发展,培养自己的地理素养。

2. 促使学生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通过案例,教师可以充分地考虑学生的需求,创设出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地理案例情境,把丰富而饱满的内容呈现出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通过与教师的交流,注重地理问题的探讨与研究,进而逐渐形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思维过程。在这样不断的学习和锻炼的过程中,提升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3. 更加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全面的评价学生。案例教学可以将学习情境分为不同的阶段或不同的等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在不同阶段或不同等级参与课堂,展现自己的收获即可。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观察学生的参与度、热情度、学习成果等情况,给予学生不同的课堂评价;最后可结合类似考试、测试等评价方式,给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系统性的评价。这样教学可以促使教师给学生综合全面的评价,体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 案例教学在高中区域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教学效果评价

(一) 案例教学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的优势

1. 满足学生地理学习的不同需要,重视学生的地理学习动机

在新课标中提出,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目前,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各有不同,有“主动型”“被动型”“兴趣型”等。而社会舆论与评价引导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学校课程策略、地理教材、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也会对学习动机有所影响。教学方式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要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就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让其多元化。地理案例教学,为学生的地理学习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案例。同时地理教师通过对案例的选择和精心设计,可以更大程度地吸引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生活、探究地理问题、寻找解决办法,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荒漠化的防治》这一节,很多教师会选择教材中提供的西北地区和非洲萨赫勒地区的荒漠化的案例,进行教学,但是在一些地区荒漠化现象并不是很明显,学生体验并不强烈。如果教师结合自己所在区域存在的荒漠化问题进行案例编写(如云贵地区的教师可以结合石漠化现象,南方地区的教师可以结合红漠化现象),并呈现给学生,学生会有更加直接的体验,学习兴趣会更高。

2. 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

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从“过程”入手,探究地理事物的成因和变化机理。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学生很少能够参与或体验远离生活的地理事物的变化发展。通过案例教学,教师可以将丰富的材料展示给学生,并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从而体验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进而思考其中所蕴含的地理原理或地理规律。

例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这一节内容,人教版的教材中提供的是亚马孙热带雨林的案例,亚马孙地区远离中国,学生的生活体验差,参与度低,直接进行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但是笔者以我国三北防护林为例,以Google Earth这个软件为基础,展示三北防护林的动态变化过程,再结合相关地区气候、环境甚至经济的发展情况,让学生能够从中总结归纳出森林的环境效益和对社会的影响程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案例教学教学效果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EXCEL在《投入产出法》案例教学中的应用
《运筹学》教学模式探讨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