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备考《海南历史》
2019-04-13侯增志曾德海曾小珊廖日梅
侯增志 曾德海 曾小珊 廖日梅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很多教育盲区不断地暴露出来。我国有关部门针对已经出现的一些教育问题,提出了改革性意见。文章以中考为背景,对海南省地方教材《海南历史》如何备考进行了研究,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探测地方史教学的方法以及价值。
关键词:中考;海南历史;经济发展
一、 引言
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俗称中考,是我国基础性教育阶段一个重要的考核标准,能够考核中学阶段的学生的學习成果,能够对学生起到分类的作用,促使学生的后续性学习阶段能够达到一个最好的效果。历史学科在中考阶段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其社科性方面,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历史学科素养、人文素养等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历史学科的学习在目前来说也是教育行业的主要研究点。
二、 背景
近年来,海南省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有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从历年来评价的重要标准——“一分三率”即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低分率来看,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过去的十多年中,海南省的有关教育部门对于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视程度从未减弱:中考分析会、课堂评比、中考备考会、学科论文大赛等不同形式的引领广大历史老师提高重视,尤其是今年4月在万宁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举办的中考备考会把全省优质课评比放到了备考会前面,两者同时举行,使人眼前一亮。时至今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海南现在已成为我国新兴的旅游大省,特别是今年在海南经济特区“三十而立”之际,中央决定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的决定,作为旅游大省,独特的文化底蕴很重要。因此,学习、研究历史也变得更加重要了,具体到初中阶段历史教学肩负着重要使命。《海南历史》作为海南地方教材,对学生普及海南本土知识,了解海南,热爱海南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在选拔性考试——中考中,《海南历史》也占一定比例,近几年所占分值为本学科的百分之六即6分之多。对广大师生而言如何备考《海南历史》,提升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成为一个研究热点。
三、 中考备战中如何巧记《海南历史》
历史在学科属性上是属于文科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以记忆为主,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压力比较大,会导致学生的记忆力不是很强,从而降低历史学科的学习效果,特别是《海南历史》,作为地方教材,中考中所占比重不算太高,导致部分学校师生对此重视不够,笔者就多年的历史教学经验,来谈谈历史学科之中,尤其是《海南历史》学习中一些记忆方法的巧妙运用,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一) 夯实基础,熟悉教材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逐步重视,现在市面上出现了很多辅导资料书,例如:开卷《一本通》《考场速查》《五年中考三年模拟》等,这些资料书的出现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学习一定的知识,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果。但是学习之源在教材,不管有多少辅助资料书出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是应该将重心放在教材之上。只有熟悉了教材,才知道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有助于理解历史事件,俗话说:记住了不见得理解了,只有理解了才能真正记住。例如在学习《海南历史》下册第5课《热血丰碑》第四个子目“海南岛战役——海南岛的解放”时,可以让学生自习战争的四个阶段,通读完后,对于“创造了木船打败军舰的海战奇迹”的结论,在教材中敌我双方实力对比,印象更加深刻,比起单单死记硬背这个结论,印象要深刻得多。可见理解是前提、是关键,这都离不开对教材的熟悉。
其实记忆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用科学的方法去记忆会提升人们的记忆技巧,因此,开始对知识点进行记忆之前,学生必须对教材进行熟悉,对知识内容有一个大概的模型在脑海里。例如,对于冼夫人这一知识点的学习过程,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学习:对维护祖国统一方面、民族团结方面等等。在这里我不主张学生去盲然地对这一知识点进行记忆,因为,这样花费的学习时间比较多,而且不一定能够取得较好的学习成果,因此,学生必须要意识到这一点,学会先仔细阅读教材,还以冼夫人为例,《海南历史》上册第1课《海南历史源流》第三子目“历代建制沿革”,第2课《民族的融合与发展》第二子目“民族融合的发展”都有所涉及,特别是第二课的“自由阅读卡”对冼夫人有详细的介绍。在教材的阅读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拆解,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学习。
(二) 根据考纲,进行有目的的学习
在学习完本学科后,有一个重要的步骤,那便是考试审核。初中阶段的历史考试都是依据教育部门出具的《历史课程标准》来决定的,教师后期的教学也是依据《历史课程标准》来制定的。因此,如果想要获得好的学习效果,学生必须要明确《历史课程标准》的内容,知道在考什么,这样才能有好的学习效果。但《海南历史》由于属于地方教材,并不在教育部制定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内容之列,为此由“海南省初中历史毕业达标指导编写组”所编写的《新课程初中毕业达标指导·历史》中,都会把相关海南历史的“内容要点与目标要求”中具体达到“识忆、理解、运用”哪一方面。例如对《海南历史》下册第5课《艰难历程》的学习,只需要对“《天津条约》的签订,列强加紧入侵海南”这两个知识点达到“识记”层次即可。学生根据《达标指导》的要求将教材知识进行理解、运用,从而进行有效地记忆,这样能够使学生快速地熟记考试内容,从而掌握考试内容。
(三) 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记忆
很多人都认为记忆只用在早读课、晚读课这样的非教师讲解课堂时间进行就行了,其实这是一个对学习认识不完善的地方,因为记忆真的不只是花费自己的时间就能够得到的挑战,记忆在更多方面还是一种技能,学生要掌握这些技能就必须使用巧劲。当然,教师也必须明确这一点,利用一部分的课堂时间引导学生进行记忆。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步骤进行:第一,对知识内容有一个树状图进行梳理;第二,将考试重点内容划分出来,引导学生进行重点学习;第三,在课堂中,导入趣味教学法,利用有趣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记忆点,这样也能够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例如可以通过学生分小组来整理每课的知识系统或思维导图,通过小组合作展示相关成果、教师点评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在教学中的责任不仅要促进学生学习知识,还应该通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技能,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记忆非常重要。
(四) 教师引导学生与统编教材相联系
《海南历史》作为地方教材,要放到大的历史背景下来学习。特别是部编版的七、八年级的《初中历史》来学习,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例如将《海南历史》上册第1课《海南历史源流》中的三亚落笔洞古人类文化遗址相关内容以及新石器时代的遗址的知识点,可以与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的内容进行整合授课。
同样还是将《海南历史》上册第1课关于前伏波将军的相关内容以及珠崖、儋耳两郡的设置,之后罢弃,后来又设置崖州的相关内容及政令推行情况,统编教材七上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内容进行整合。这样使学生在学习地方教材时印证统编教材,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便于进一步理解与记忆。
(五) 通过实地考察加强记忆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历史学习要走出课堂去,历史就在身边。海南岛不少文物古迹例如定安的古城、澄迈的美榔姐妹塔、海口的五公祠与骑楼、崖城孔庙等等地方,鼓励学生在假期随家人到实地看一看、转一转。通过亲眼观看、亲手触摸、亲耳聆听,近距离感受历史,感受那种历史特有的沧桑感,从而加深记忆。
四、 结语
就海南而言,目前已有从中考、高考层面上对历史试题进行研究的成果,但对海南中考中如何备考海南历史的成果基本是空白。因此,笔者根据当前海南中考备考中如何备考,结合自身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地方教材《海南历史》的学习与记忆提出以上一些看法,当然肯定有不足之处,以期能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供建议。
参考文献:
[1]海南省初中历史毕业达标指导编写组.新课程初中毕业达标指导·历史[M].海南: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17.
[2]崔志强.构建网络 突出重点——2010年海南省中招历史试题分析对中考备考的启示[J].新教育,2011(4):24-25.
作者简介:侯增志,海南省澄迈县,澄迈县福山中学;曾德海,海南省澄迈县,澄迈县澄迈福山中学;曾小珊,海南省澄迈县,澄迈县第二中学;廖日梅,海南省澄迈县,澄迈县澄迈福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