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绘本为载体 提高低年级学困生阅读能力
2019-04-13林玫
摘 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阅读能力的强弱,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知识获取、培养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学生阅读能力高,综合素养提升就快。因此,教师必须以绘本为载体,着力提升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尤其是对于学困生而言,阅读是非常烦琐的一件事,他们往往存在畏惧心理。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方式,尤其要借助绘本,激活学困生阅读兴趣。
关键词:绘本;学困生;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热爱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培养他们的语感和思维能力”。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做出主观努力,面向全体学生,尤其要注重引导学困生进行阅读,科学设计教学方法。绘本是一类以绘画为主并带有少量文字的书籍,低年级学生是绘本阅读的主力軍,他们喜欢绘本的内容,乐于探究绘本中的知识。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绘本为切入点和突破点,引导学困生开展阅读活动。
一、 猜读中启发想象
绘本内容异常丰富,其中蕴含的信息量巨大,学生对绘本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认知需求选择绘本阅读内容。低年级学生,他们缺少鉴别力,阅读能力有限,尤其是低年级的学困生,他们是班级特殊群体,阅读能力和识字能力差、表达不清、思维认知较低,这是他们的通病。在阅读内容选择时,需要教师科学设计,选择合适的绘本内容,让学生尽情发挥想象。
为了激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出示绘本《云朵面包》,学生先观察绘本中的内容,一边猜想一边读。因为是单纯观看绘本,不需要读绘本中的字,所以对学生来说这很简单。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尤其是学困生。阅读一段时间后,教师让一些学困生进行展示。有的学生说:“吃了云朵面包的小猫他们飞起来了,为了让没吃早餐的爸爸也吃上一口云朵面包,小猫兄弟俩决定为爸爸送面包,在送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很多人和爸爸一样也没吃早餐,于是小猫兄弟不仅把面包给爸爸吃,还给其他人吃……其他人和小猫兄弟俩一样,都飞起来了,虽然是下雨天,可是他们都没有迟到。”很显然,学生的讲述与文字内容并不完全相同,但在猜读的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激发,这也是一种很独特的教学方式。
绘本内容的丰富性、趣味性给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精彩纷呈的画面给学生视觉带来冲击,学生阅读绘本热情高涨。一般来说,绘本中的内容大多是由多幅插图组成的,同时插图中还配有文字信息,教师在开展阅读活动时,往往也是让学生探索图画和文字的内容。对学困生而言,这个任务是艰巨的,他们很难完成。针对低年级学困生学力基础,教师可以将文字屏蔽起来,让学生尽情发挥想象。这样对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二、 追问中加深理解
阅读是一门技术,阅读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优化教法是阅读教学最为关键的部分。教法科学、严谨、多元,能够节约时间,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最大限度挖掘学生的探究潜能。追问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式,学生回答了教师提出的问题后,教师有针对性地再次提问,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追问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实现“再创造”,拓展学生思维认知的深度和广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顺应学生思维发展规律,适时追问,加深学生对绘本的理解,启迪学生智慧。
阅读《爱书的孩子》,教师问道:“家里的书实在是太多了,于是他们决定把书全都搬出去,书搬出去后,对安格斯和露西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学生根据绘本内容能够找出来,教师进一步追问:仅仅是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吗?学生深度思考,找出家人之间关系发生的变化。在教师的追问中,学生对绘本的认知更加深刻,情感得到升华。
低年级学困生阅读能力参差不齐,他们的接受能力和学习习惯也是不一样的。学生阅读方法积累需要优化。教师需要针对学生学习困难产生原因进行深入调研,找到症结所在,同时制定相应对策,形成突破,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阅读能力,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个性。追问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加深对绘本内容的理解,尤其能够帮助学困生理顺绘本内容。当然,对低年级学困生的追问必须秉承适度原则。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追问作用。
三、 述说中训练表达
绘本最适合低年级儿童阅读,教师要把握住绘本阅读优势,丰富阅读形式,设置多元化的述说训练活动。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教师将活动与绘本有机结合能够最大限度挖掘绘本优势,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心智得到启迪,探索知识的热情得到激发,情感得到升华,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绘本中的文字与细腻浪漫的图画能够给学生带来启迪,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复述活动,在复述中,学生将主观感情融入其中,表达能力自然得到很好锻炼。
阅读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教师让学生根据图画和文字进行故事复述。有的学生说:“这本绘本中有两只兔子:一只兔宝宝,一只兔妈妈,他们相处得非常愉快。这天,小兔子骑在妈妈的身上,抚摸着兔妈妈的两个大耳朵,说道:‘妈妈你知道吗,我特别爱你,只是我没有说出来,你可能不知道。然后他们开始讨论谁爱谁更多的问题……”很显然,学生在讲述中融入了自己的感情和理解,这样的故事讲述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大的。
学困生个性差异明显,学困生的个性特征更加显著。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如何扬长避短,考验的是教师的教学智慧。在设置绘本讲述活动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兴趣爱好不同进行设定,小组合作讲述、角色演绎性讲述、个人讲述等都可以作为活动形式,具体如何设置,教师可以综合考量各种因素,然后做出正确选择。
教育教学研究表明,儿童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习成就有密切的关联。教师要着重强化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和阅读能力的提升。借助猜读激活学生想象力,促使学困生积极思考,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具体实施时,教师必须根据学困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特点,适时追问,深化学生对绘本的理解,丰富绘本阅读方式。讲述活动能够让学困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逐渐爱上阅读,提升他们的言语表达能力,能够帮助孩子构建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1]李香.低年级写话教学之我见[J].小学教学参考,2018(28).
[2]鞠其艳.以教材为依托,有效开展低年级写话教学[J].小学教学研究,2015(29).
[3]魏国宝.低年级写话教学摭谈[J].甘肃教育,2016(21).
作者简介:林玫,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城关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