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小学语文课文资源的途径
2019-04-13黄秋根
黄秋根
古人云:“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那么,在现行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有没有这样的宝藏呢?答案是肯定的。现行小学语文教科书里,荟萃了中外名家的无数经典之作,一篇篇课文就是一顿顿饕餮盛宴,就是令人回味无穷的精神食粮,就是取之不尽的宝藏。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大都来源于课文,所以课文值得我们去探索,去利用。
一、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阅读一篇课文,首先了解到的是它的内容,现行小学语文课文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内容,无论是人、物、景、事,还是各地的风土人情或各种科技发明、艺术创造,都能使学生视野得到延伸,既增长了他们的知识和见闻,也丰富了他们习作的素材库。伟人事迹、平民生活,可以让学生受到思想的洗礼和精神的励志;山河名胜、艺术创造,可以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培养审美情趣;抗争命运、人间真情,可以唤醒学生心底的正直与善良,陶冶高尚的情操;历史故事、诗词歌赋,可以让学生了解祖国五千年灿烂文化,增加文学素养……每一篇课文,都可以用于培养和塑造学生的情感態度和价值观。因此充分发挥教材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才是对课文最好的利用。
二、 积累新词和美文佳句
新课标对小学生提出累计识字3000个的要求,这个目标也要借助课文学习来实现。所以,识字学词是语文学习的任务之一。在语文课上,教师既要单独进行识字教学,又要把它放入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即在讲解课文中进行,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字义。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课文,能进一步加深对生字的记忆和理解。词语放在句子当中易于理解,教师应引导学生以原句为例,遣词造句,形成积累。因此,对于课文这个载体,教师一定不能放过。小学生造句、作文都还处于模仿阶段,语文教材中的美文佳句正好提供了范本。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学好课文,利用好课文。
三、 训练朗读、默读
在日常生活中,读书看报、查阅资料需要一定的速度,人们一般采取默读的方式,这项能力就是在语文课上训练得来的。学生通过一遍遍地默读课文,可以感知理解课文内容,学会较快速和有效率地阅读。朗读课文可以训练发音,提高普通话的标准程度和流利程度,只有平时多多朗读,才能达到发音标准和流利。朗读最重要的一项功能是帮助学生形成语感,语感的增强有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而课文朗读就是基础。所以,教师应以课文为阵地,不断地训练学生朗读和默读,这既是对课文很好的利用,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四、 锻炼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应引导他们对内容进行理解、分析、归纳和概括,对于涉及人物的课文,要引导学生想象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情感,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例如,对于《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的幻想部分,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女孩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幻想,学生经过思考得出:因为她寒冷、饥饿、痛苦、孤独、快要死了。接着来到结尾:“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教师向学生提问:“这句话中的两个‘幸福各是什么意思?”结合之前的分析归纳不难理解:她曾经的幸福,无非是五次幻想所看到的美妙的幻象;走向新年的幸福,就是她要死了,因为死了就没有饥饿、寒冷和痛苦了。两个“幸福”揭示了小女孩的悲惨命运,也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在黑暗的社会里,穷苦百姓根本没有幸福可言。最后,拓展延伸,举行“我和卖火柴的小女孩比童年”演讲活动,通过对比,激发学生对如今幸福生活的热爱和珍惜;还可以进行“假设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对她说什么”的口语训练,让学生发挥想象,畅所欲言,抒发自己的情感。至此,对整篇课文的解读基本结束。但是这一切,不能由教师代言,教师只能引导、启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对课文进行理解、分析、归纳,抽丝剥茧,层层推进,得出结论。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既学习了课文,又训练了思维,还掌握了一些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这就是对课文的充分利用,其实也就是过程和方法、知识与能力两个维度的具体体现。
五、 学习课文增强写作能力
课文不仅是锻炼阅读能力的平台,同时还是学习写作技法的有效的参照。比如,有时为了吸引读者,可以在文章的开头就把一件事情的结果呈现出来,然后再把事情的经过娓娓道来。这就是倒叙的写法。而这种倒叙的手法,就可以从课文学习中得来。还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这篇课文运用想象和对比的写作手法,揭露了贫富悬殊的社会现状,突出了穷人命运的悲惨,这种写法同样值得学生在习作中借鉴学习。其他诸如借物喻人的写法、托物言志的写法、按时间顺序描写、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等等,只要课文中运用的,学生都可以在习作中加以借鉴,为习作加分。所以,让课文为学生的写作服务,这又是一种对课文的利用。
课文中的宝藏还有很多,充分利用好课文,必将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大有裨益,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最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