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2019-04-13陈燕玲李叶绿

江西教育C 2019年2期
关键词:炮手语气感情

陈燕玲 李叶绿

摘要: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课程标准中才会被如此重视。有感情的朗读不但可以培养语感,而且它还是领悟课文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合相关理论,阐述了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如何有效指导学生的朗读问题。

关键词:指导学生 有感情 朗读

在课程标准中,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重视朗读,都要求“有感情朗读”。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揉造作的腔调。那么作为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呢?

一、抓住题目关键词语,把握课文基调

课文的题目是最先映入人们眼帘的,题目中的关键词就是课文的眼睛。例如《美丽的集邮册》,“美丽”就是课文的眼睛,必须紧紧抓住“美丽”一词让学生充分领略到这小小集邮册里富含的壮丽景色——有天文地理,有历史文化;有珍禽异兽,有异草奇花;有文明古国的灿烂光辉,又有当代建设的巨大成就。“美丽”是一种怎样的心情?通过朗读,可使学生对祖国产生热爱之情,从而准确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在指导朗读方面,教师可以先做出朗读示范,用柔和的语气读出对祖国的热爱,学生跟读再模仿朗读一遍。抓住题目关键词进入相对应的朗读,以此激起学生读书的欲望,同时也可引导学生通过重音语速等进行有感情朗读。

二、抓住课文重点词语,领悟课文情感

课文中往往有一些表示发生转折的重点词语,它们往往承载着作者的感情,教师应该引领学生抓住这些重点词,对这些重点词语进行品味和思索,学生就会容易找到情感所在,为有感情的朗读做铺垫。例如,《迟到》中,“怎么还不起来?快起!快起!”一句中的“快起”一词重复了两次,父亲催了“我”两次,“我”还不起床,表现了父亲气极了。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两次的“快起”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进行阅读?进而体会父亲的情感,再将这种强烈的情感读出来。在指导这句朗读时,教师可以使用推荐读的方法,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一下应该怎么读,并且以小组为单位,让每个学生都试读一遍,然后让学生自主推荐组里读得最好的同学朗读,这样被推荐起来的同学就会读得更加投入,更加认真且会尽自己的所能读好。或者教师也可以使用激将法:“谁可以主动站起来读一读,看看哪个同学读得最好”,在“读得最好”的这个美誉下,就会有许多同学自告奋勇,这样的朗读形式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三、揣摩人物内心活动,理清情感变化

例如,《炮手》中,“这时,裹着大衣的副官们在凛冽的寒风中打颤,可炮手的前额却滚下了大粒汗珠”。原来那座房屋是炮手的家,也是炮手在这世界上唯一的财产,炮手怎么舍得炸掉?这是炮手不舍得的原因。但将军已经下令让炮手炸毁那座房屋了,炮手不得不炸,军令不可违,更何况那个房屋现在已变成了敌人的根据地。这又是炮手愤怒的原因。因此在寒风中,炮手才会留下了大粒的汗珠,充分描写出了炮手内心复杂的心情,既想又不愿的矛盾,而这种痛苦又不能表现出来。此时教师要先让学生感受到炮手的心情,让学生自己试读一下,然后运用表演读的方式让两个学生分别饰演炮手和官兵的角色,朗读时要加上恰当的表情、动作等,如演炮手的同学应该有一副依依不舍的痛苦神情。有了这样恰当的表情动作,学生就会获得更真切的体验,便可以把握课文的情感。

在指导学生朗读时也是有一定技巧的,指导学生朗读应注意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一是语调方面。在表达思想感情上,语调的作用非常大。比如“哦”这个字,读得急促一点、拉长一点、低沉一点、高调一点等都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感情:不耐烦、恍然大悟、失落、兴奋等。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独特的基调。例如,在《迟到》一文中的“怎么还不起?快起!快起!”,这句话应读得急促些,语调应高一些,这样就可读出父亲不耐烦、气急的心情。

二是速度方面。朗读的速度对于表达思想感情也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文章的感情基调是开心、愉快、兴奋、激动、危机的,你的语速就要加快。如果这篇文章是严肃、悲痛、平淡的,那语速就要选择放得稍微慢一点。一篇文章有不同的段落,每个段落的感情基調都不一样,因此朗读的速度也是有变化的。例如,在《炮手》的结尾处士兵说“请您原谅,将军。那是我家的房子。它是我在这世界上唯一的财产”。读这句话时,士兵的心情是悲痛的,因为他的房屋已经炸毁了,此时应该要放慢读,并且压低声调。

三是重音方面。文章中往往都有起关键作用的词语,这些重要的词语一般都要读得相对重一些。有时候还需要一字一顿地读。但是如果在表达幸福、体贴、欣慰、温暖的情怀时,往往要把这些关键字词轻读,读得比其他语句轻柔。例如,《迟到》中,“他瘦瘦高高的,站到我的床前来,瞪着我。”这句话中的“瞪”体现出父亲的严厉,也体现了父亲表情的严肃,因此这个字应该加重读,但表现的是关切的情怀,可以读得轻柔些。

在指导学生朗读过程中,还应该注意避免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要求不清晰,目的不明确。许多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虽然重视朗读训练,但是有的教师对各个学段的朗读要求不明,只是一味让学生随意读,没有给学生设置目标。有的教师在指导《炮手》这篇文章时,在读到最后一句“请您原谅,将军,那是我家的房子。它是我在这世界上唯一的财产。”时,教师只是一味叫同学读,让同学自主评价哪位同学读得好,教师没有进行指导,指导学生应该带着怎样的心情去读,也没有指出学生读得不足的地方,只是将朗读当成装饰品,当成必要的过程。这样目的不明,要求不清的读,很难有好的朗读效果。

二是导向不恰当,评价欠妥善。在上面这个案例中,教师只是敷衍的让学生进行互相评价,教师也很笼统的用“很好”“很棒”来评价学生,这样很容易让学生误以为声音大、朗读整齐就可以获得老师的表扬。如果想让学生真正读得好,应该将学生引入情景中,激发学生感受课文人物的内心,从而有感情的朗读。当然,教师在对学生的朗读做出评价的时候,应该明确的指出好的地方在哪里,不好的地方在哪里,导向要明确,评价要中肯,才能让学生知道好与不好的差别。

三是指导不到位,朗读效率低。朗读的方式方法与课文的情境情感密切相关,不管是什么样的课文,在指导学生朗读都要考虑课文所描述的情境、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如在文章《炮手》中,炮手害怕恐惧和愤怒的语气,与将军果断的语气形成对比,他们的语气语调当然是不同的,每个人理解的炮手都有所差异,不适合全班一起读,而有的老师却安排了全班朗读,虽然大家读得“慷慨激昂,整齐划一,抑扬顿挫”,却无法把炮手真正的内心读出来。在指导不到位的前提下朗读,朗读效率是不会高的。

因而,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还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朗读,通过对学生多方面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在朗读方面的语感,让学生在朗读中体悟感情,启迪心智,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陈涛.三国志[M].岳麓出版社:裴松之,200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中国商业出版社,1966.

[3]谢玲.运用“读、品、评”提高学生阅读能力[J]. 小学教学参考, 2015, 03(17).

猜你喜欢

炮手语气感情
明知故问,加强语气
新编《小老鼠上灯台》
除害
语气不对
注意说话的语气
最后的虎啸
带着感情
带着感情
感情强烈的叹号
你永远等得起一份对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