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黑”背后的法律漏洞
2019-04-13
环球时报 2019-04-13
英国《经济学人》4月12日文章,原题:省份和偏见:许多中国人遭受地域歧视今年3月,河南一所幼儿园发生教师向至少23名学生的食物中投入亚硝酸盐,并导致多名学生发生呕吐、昏厥的事件。这一丑闻迅速在中国社交媒体传播,很多网民对涉事家长表示同情。但令人惊讶的是,一些人将关注点放在这名嫌犯的家乡。“我并不感到惊讶,河南人什么事都干得出。”百度贴吧一位发帖者如此说道。
过去30年,约有超过2亿乡村居民移居城市,中国的大中城市逐渐成为不同背景人们的聚居地,地域歧视问题由此引发。
中国城市居民对于外来人口通常都带有一定的排斥情绪,但从一些特定区域来的人会被贴上更多负面标签。杨勇(音)是一名来自河南的农民工,生活在北京的杨对此深有体会。“当我说我来自河南时,老板跟我说再见。”杨回忆道。一些城市的保姆招聘广告通常会注明“河南和东北地区的人不要申请”。记者最近查询中国一家颇有名气的家政服务网站时发现,有1/5这样的职位明确拒绝来自上述两个地方的求职者。即便在接受过更高层次教育的大城市居民眼中,东北人通常被认为是爱吵架、好斗的。在中国一些电视中,扮演罪犯的演员通常用河南口音说话。在2015年出版的一本书中,苏黎世大学的学者奥格涅西卡·卢希指出,上海人有时会形容苏北人粗鲁、不友善。
律师表示,法律漏洞是地域歧视频发的部分原因。中国的劳动法禁止对民族、性别、宗教、残疾、社会背景和健康的歧视,然而地域歧视并没有被提及。一些法律学者和立法者呼吁更加全面的法律制度。
地域歧视的问题可能将随着外来务工人员的持续短缺而得到缓解。面对深刻变化的劳资形势,雇主终将发现地域偏见越来越难以施展。▲
(白果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