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红火蚁种群发生特征
2019-04-13张红梅陈宗麒谌爱东李向永尹艳琼赵雪晴徐兴才陈福寿余四友
张红梅, 王 燕, 陈宗麒, 谌爱东, 李向永, 尹艳琼, 赵雪晴, 徐兴才, 陈福寿*, 余四友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2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5; 3福贡县石月亮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怒江 673405
红火蚁SolenopsisinvictaBuren属膜翅目Hymenoptera蚁科Formicidae切叶蚁亚科Mymicinae火蚁属Solenopsis,是一种重大的危险性害虫(Vinson,1997),具有很强的繁殖、扩散能力和隐蔽性(Allenetal.,1995),是一种重要的入侵害虫(曾玲等,2005; Vinson,1997)。红火蚁蚁群存在严密的社会分工和品级分化,其蚁群结构的变化与整个群体的发展密切相关(Adams & Tschinkel,2001)。2003年,红火蚁入侵我国台湾后,在广东(吴川、深圳、广州、惠州、东莞)、广西(南宁)、福建、湖南、四川、海南和重庆等地区相继被发现(陆永跃和曾玲,2015; 张润志等,2005; 曾玲等,2005)。2013年10月,云南元谋发现红火蚁。目前,云南已有10余个州市发生该疫情(胡文兰等,2017),给当地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人民生活等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国内已对红火蚁生物学、发生区预测、危害状况及入侵、扩散、防治技术等开展了大量研究(黄俊等,2014; 李宁东等,2006; 李慎磊等,2014; 刘杰等,2006; 刘晓燕等,2014; 吕利华等,2006; 潘达强等,2014; 谭德龙等,2014; 吴碧球等,2014; 许益镌等,2006; 曾玲等,2005; 周爱明等,2014)。红火蚁蚁群结构及发生动态研究在广州市香蕉园(周爱明等,2011)、广东吴川(李宁东等,2007)和深圳(江世宏等,2011a,2011b; 许益镌等,2009)、湖南张家界(周社文等,2009)、广西柳州(姜浔等,2015)等地均有报道。云南报道了红火蚁发生调查和防控(多腊英等,2017; 胡文兰等,2017; 韦加贵等,2017)。红火蚁在云南属高风险有害生物,风险评估值为2.25(陈晓燕等,2014)。本项目在昆明公园、农田、道路开展红火蚁实际发生危害调查,2015年选取昆明宜良未受人为干扰的公园旁的杨树林地,采用挖巢取样对红火蚁各品级数量进行调查统计,探索红火蚁蚁巢各品级发生动态,为当地红火蚁的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地点
调查地点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乡鸭湖白杨树林园,海拔1513~1558 m,E103°09.675′-103°10.125′,N24°53.3749′-24°54.022′。宜良县气候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2015年宜良县平均降雨量约为1189.5 mm,年平均温度约17.5 ℃,地面受外界干扰较小,冬春季地面有少量枯枝落叶,夏秋季地面生长杂草,以禾本科为主,地面杂草覆盖率约50%,土壤为沙壤土。
1.2 调查方法
2015年1—12月,每个月取样一次,每次取3个蚁巢,选天气晴朗,每月5—10日上午10∶00—12∶00点取样。取样选择未受破坏、发育良好、大小基本一致的蚁巢,蚁巢长宽30~40 cm,取样前测量蚁巢的长、宽、高,按照十字形,纵向取地上蚁巢1/4土壤。先在塑料桶口边缘涂滑石粉,防止红火蚁逃逸,同时做好防护避免被咬伤。用铲子把取样的土壤铲入塑料桶中盖好盖子,并用胶带纸密封,用GPS做好采集地的相关信息标记,贴上标签,将样品带回室内进行分离处理。地上蚁巢的体积类似半球体,地上蚁巢的体积V=2/3π×(a/2)×(b/2)×h。a为地上蚁丘的长度,b为地上蚁丘的宽度,h为蚁丘的高度(Tschinkeletal.,1993)。
用淘洗方法分离红火蚁与土壤。向取样的塑料桶里加水搅动,用漏勺把漂浮在水面的红火蚁捞在另一只装有无水乙醇(麻醉红火蚁)的桶中。重复多次,直到把所有红火蚁分离出来。等到红火蚁不动时,用漏勺过滤样品,再用自来水冲洗。把样品倒入塑料盒里,用无水乙醇浸泡一个月。此时样品已经除去泥土,但仍含有少量杂质如杂草等。
采用冲洗浸泡的方法分离红火蚁与杂质。无水乙醇浸泡样品一个月后,用漏勺过滤样品,自来水反复冲洗,把样品放入装有自来水的塑料桶中澄清15 min,把漂浮在水面的红火蚁捞在塑料盒里,即为除去所有泥土杂质处理干净的红火蚁样品。
本文依据体长划分,职能蚁体长≥5 mm的为兵蚁,职能蚁体长<5 mm的为工蚁(李宁东等,2007)。把分离出来处理干净的红火蚁晾干后,把样品倒在筛子里,均匀摇振筛子10次,筛上样品为个体较大的蚁后、有翅雌蚁、有翅雄蚁、兵蚁、生殖蚁的幼虫和蛹;筛下为个体较小的工蚁、职能蚁的幼虫和蛹。通过目测法把筛上个体较大蚁后、有翅雌蚁、有翅雄蚁,生殖蚁幼虫和蛹,分别拣出来并单独计数,剩余兵蚁采用称重法统计头数;筛下样品采用称重法,统计工蚁、职能蚁幼虫和蛹的头数,电子天平精确度为0.0001 g;按照等分法取样,对筛上样品兵蚁和筛下样品分别取样称重,分别对筛上兵蚁、筛下工蚁、职能幼虫和蛹计数。地上蚁巢兵蚁数量/头=筛上兵蚁总质量/筛上兵蚁样品质量×样品兵蚁的数量×4;地上蚁巢工蚁数量/头=筛下总质量/筛下样品质量×样品中工蚁的数量×4;地上蚁巢职能蚁幼虫、蛹合计的数量/头=筛下总质量/筛下样品质量×样品中职能蚁幼虫蛹合计数量×4。
1.3 数据分析
使用Excel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通过定点定时取样蚁巢和测量蚁巢大小,对蚁巢蚁群各品级计数,分析蚁巢蚁群结构。单位体积职能蚁数量=职能蚁的总头数/蚁巢总体积。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殖蚁年变化规律
由图1可知,地上蚁巢中生殖蚁占地上整个蚁群数量的0.0015%~1.7982%,生殖蚁从高到低依次为4月>12月>3月>5月>7月>9月>1月>8月>6月>2月>10月>11月,生殖蚁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1—4月逐渐升高,4月最高,5—11月逐渐降低,11月最低,12月生又增高。蚁后高峰在3—4月,3月最高,为0.241%;有翅雌蚁高峰在4、7月,4月最高,为0.9104%;有翅雄蚁高峰在5月和9月,5月最高,为0.4476%;生殖蚁幼虫和蛹高峰3月、4月和12月,4月最高,为0.7664%。综合来看,全年生殖蚁各虫态的在4月出现较高,全年生殖蚁高峰在3—5月和12月,小高峰在7—9月。
图1 红火蚁生殖蚁年变化规律Fig.1 Population dynamic of S. invicta sexual ants
2.2 职能蚁年变化规律
由图2可知,地上蚁巢中职能蚁占98.2018%~99.9985%,11月最高,4月最低,职能蚁比例变化幅度不大,但地上蚁巢中蚁群数量4月最大,为132247头,11月蚁群数量最少,为23678头。地上蚁巢中工蚁占41.6996%~90.2324%,高峰在2月;兵蚁在7.2658%~50.6546%,高峰在6月;职能蚁幼虫和蛹在0~22.6292%,职能蚁幼虫和蛹高峰在7—8月。职能蚁成虫明显高于幼虫和蛹,成虫年变化趋势与职能蚁幼虫蛹变化趋势相反。
红火蚁职能蚁数量动态见图3。工蚁数量、兵蚁数量、职能蚁幼虫和蛹数量三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工蚁数量明显高于兵蚁,工蚁数量是兵蚁0.8~12.4倍,兵蚁数量略高于幼虫和蛹。
综合来看,工蚁、兵蚁、职能蚁幼虫和蛹数量发生的高峰期在8—9月,小高峰期在4月。
图2 红火蚁职能蚁年变化规律Fig.2 Population dynamic of S. invicta sterile ants
图3 红火蚁职能蚁数量动态Fig.3 Number of S. invicta sterile ants over the year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系统调查,明确2015年昆明宜良地上蚁巢红火蚁蚁群数量发生高峰期在8—9月,小高峰期3—4月。这与深圳市红火蚁工蚁数量高峰期7—9月(江世宏等,2011b)有相同之处,但与广东吴川红火蚁工蚁活动高峰期5—6月和10—11月(李宁东等,2008),深圳某荒地工蚁自然活动的高峰期在4月下旬—7月上旬、9月上旬—10月下旬、次年2月下—3月下旬(汪世宏等,2011a),与香蕉园内红火蚁工蚁觅食数量5月和10月是红火蚁活动的2个高峰期(周爱明等,2011)不一致,这可能是由于调查地点和方法不一致,红火蚁发生受当地气候环境、降雨量、土壤温湿度、土质疏松等因素的影响。
昆明1—2月温度比较低,地上蚁巢红火蚁数量相对较少,且以职能蚁为主;3—4月温度逐渐回升,降雨很少,地上生殖蚁和职能蚁数量逐渐升高,4月达到峰值,3月地上生殖蚁以幼虫和蛹为主,4月生殖蚁以成虫、幼虫、蛹和职能蚁成虫为主;5—7月温度逐渐升高,但降雨量逐渐增多,地上生殖蚁和职能蚁的数量明显减少;8—9月温度变化幅度不大,降雨量有所减少,生殖蚁成虫和职能蚁成虫数量达到峰值;10—12月温度逐渐降低,降雨量逐渐减少,职能蚁数量明显降低,10—11月生殖蚁数量降低,12月生殖蚁幼虫和蛹有所增加。经过实地调查发现,红火蚁生长发育、繁殖与温度、地温、湿度有很大的关系,这有待下一步的研究。李军等(2014)研究发现,蚁巢表层工蚁受地面温度影响较大,20~35 ℃对红火蚁相对比较适宜,而25~30 ℃为最适宜温度,在适宜的温度下,地面温度比地面湿度影响较大,在不适宜的温度范围,地面相对湿度对工蚁数量变动有一定的影响。
本文针对地上蚁巢开展红火蚁各品级数量动态研究,地下蚁巢有待进一步开展研究。经初步研究明确了红火蚁各品级出现高峰期,找到地上蚁巢脆弱时期,为昆明红火蚁防控技术提供数据支撑。因此,昆明红火蚁综合治理的2个关键时期在3—4月和8—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