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理水和堆土叠石艺术
——以瘦西湖、个园、瞻园为例

2019-04-13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210037

大众文艺 2019年6期
关键词:驳岸造园山石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210037)

一、理水基本形式及举例分析

1.基本形式

依布局的不同将园林理水分为集中和分散两种形式:集中用水的园林以水池为中心,依水岸排布建筑,给游者向心聚合的空间体验;与之相对用化整为零的手法,将水面分割成彼此相连的若干小部分即是分散用水,水的源流因此淡化,给人水流无穷尽的迷幻感受。瘦西湖中人工开挖的带状水系属于集中用水,瞻园内的水池则是分散用水的典型实例。

2.不同理水形式下的造园案例

(1)集中用水

扬州瘦西湖中人工开挖的水系是对自然界溪流的摹写,遵循“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原则,同时也依照自然带状水系“忌宽求窄,忌直求曲”的设计要求,旨在水面多变的同时具有强烈的宽窄对比。狭窄的水面收束视线,宽阔的水面带来豁然开朗之感,收放之间给游人一种景观依律变化的节奏感。两岸分散的景点以迂回曲折的湖道为纽带,联系成完整的景观序列,俨然一幅天然秀美的国画长卷;长堤、拱桥、驳岸、小岛将水面分隔,使带状的水景富于变化,完美展现多层次自然山水的缩影,“一勺则江湖万里”的壮阔感油然而生。

(2)分散用水

瞻园中,造园家用三个分散用水的小水面规避大水面的集中感,三个分散中心由此形成:第一个水面变化丰富而曲折多弯;第二个水面营造静水微波的氛围;第三个水面占一隅均衡构图,流水使看似独置的三者有了联系,成为一个整体。三个水池因面积和位置的不同而区分开来,处于北面的水池因其较大面积成为园中主体水景,岸边的亭台楼阁和植物的倒影丰富了水面构图,别具动态趣味;两个面积较小水面则借助周围景物的围合营造深邃的静态氛围。动静对比之间,咫尺庭院景观更具层次与变化,“小中见大”的意境效果由此呈现,旨在为观览者提供丰富且多样的景观。

二、堆山叠石

1.传情的载体

造园要素之一假山是对自然山石的摹写,自然的缩影在假山上得以体现,充斥着造园家向往自然的生态情怀。同时园林假山还能作为表达造园家情感的载体,个园中,色彩及形态各异的四季假山成景分布园中,分别象征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不同景观,游览者眼前主观之景联想到客观的四季时节推移,造园思想以写意的巧妙手法得以传达给游览者,将眼前的景观环境升华到更具深层次的哲学意境,园中景观内涵和灵性。

2.形成空间

园林空间的分隔可以借助四周山石的界面,自然山石在空间上限定边界的同时也具有防止外部视线直接穿园的作用。处于市井中的瞻园,周围没有天然山体作为倚靠围合空间。造园家巧妙将人工堆筑的山石和建筑相组合、安置在场地四周,后部庭院空间由此形成。亭与廊的组合界定了后部庭院的东南两面,人工堆筑的土山作为庭院西北面的界定,建筑和假山两种分别独立的造园要素通过这种方式统一中不失变化,建筑的人工美和自然美充斥着有限的庭院空间。

3.配合路径

磴道是以山石为材料堆叠成的台阶,打破了常规台阶的整齐感,更好的融入园林中与其他要素保持协调与统一。处理精妙的磴道不仅走势上能顺应地形变化自由转折,还能参与构成假山并与之相融。古典园林中作为路径出现的磴道,使交通问题得到实际处理,同时也为空间平添几分自然迂回的情趣。个园内园主儿子的二层书屋房前房内都没有设置楼梯,在屋后以假山上磴道的形式到达二楼,将建筑与假山的功能完美契合,同时也有园主人对子孙“书山有路勤为径”的积极教育意义。

个园书房及磴道

4.作为驳岸

园林中形状各异的不规则水池,使驳岸配合水池的形式也追求曲折避免规则生硬。瞻园中似犬牙参差的山石驳岸巩固路基的同时,平面上凹凸错落的形式有效打破完整的水面,给人带来似乎水流无源的美好错觉。山石驳岸作为水面与陆地的过渡,别具自然的美感,徐行于水面的汀步上犹如身处广袤自然的美好风光中。

三、总结

我国古典园林理水艺术包含的集中用水和分散用水两种造园手法都是为了丰富景观的多样性考虑,在有限的空间内充分显示园林的意境美;园林中的山石不仅可以作为造园要素营造、改善空间,还可以寄托造园家的主观感情色彩,被赋予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

猜你喜欢

驳岸造园山石
茂名市小东江滨水区驳岸景观更新设计
城市公园驳岸设计研究
——以临夏市东郊生态公园为例
湿地生态驳岸景观设计方法研究
——以长荡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草木化英魂 山石写丰碑——脚山铺阻击战纪实
城市滨水空间生态驳岸审美设计研究
山行
山行
浅谈隐逸文化与中国园林
“盛世造园”说考论
浅谈古诗文与中国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