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
2019-04-12刘亚莉
刘亚莉
摘 要 《道德与法治》课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所开设的必修课程,也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点课程,对学生以后的人生发展和基本思想道德修养以及法制素养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践中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时,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如学生并不青睐这门课程,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等,所以为提高教学实效,教师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现代教育背景和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如何积极改变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喜欢上这门课程,积极参与到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过程中,切实促进学生自身素质提高和长足的发展?文章重点就道德与法治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进行研究分析,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 课堂教学 法治思维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新课程改革势不可挡,课改前的中学道德与法治(思想品德)课的主要弊端在于: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属于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四十五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探究时间。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而现行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力求倡导课堂教育的实践性,提倡教师要构筑新的教育理念,突破旧有的封闭、单一和机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上要大胆革新,创新方法,达到真正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1道德与法治课堂核心素养分析
1.1道德品质
道德品质是人的行为与思想受到社会道德准则影响后的体现,具有稳定性与一惯性的特点,主要包括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两大板块,其中道德意识可以细分为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识等不同的层面,道德行为根据具体表现形式,可以细分为语言、行动、习惯等内容。
1.2健康生活
健康生活指的是学生要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无论是在认识自我还是身体、心理的发展,又或者是对未来的规划等方面,都要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一般来说主要包括珍爱生命与健全人格等内容。珍爱生命主要要求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生命,学会保护自己,对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有正确的认识,形成健康阳光的人生价值观,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并且能够为了实现人生理想而不懈奋斗,同时要不断提升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健康人格是衡量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多种人格特征的综合反映,一般我们所说的健康人格主要包括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适应能力、正确的自我认识、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能够对情绪进行合理调控等内容。
1.3法治观念
顾名思义,法治观念就是要求学生无论是对法律的重要性,还是对法律的作用与性质都要有一定的了解与认识,形成依法治国的理念,培养法治精神。从具体的内容来看可以细分为尊法、守法、用法三个板块的内容,其中尊法指的是学生要从内心敬畏法律,承认法律的权威性,维护法律的尊严,形成法治精神。守法指的是学生要严格遵守法律,按照法律规定的准则办事,严格要求自己,将法律规则作为自身行动的指标,自觉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活动,不知法犯法,不打擦边球。用法指的是学生要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对法律所规定的权利与义务有充分的了解,在依法充分行使应有的权利的同时还要积极主动去履行自己的义务。
2道德与法治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
2.1转变教学观念,在师生互动中构建高效教学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创新课堂上,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设计,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深入探究教材内容,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使他们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促进他们道德认知的提高。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让他们充满兴趣地分析教材内容,从中受到教育和啟发,让他们掌握什么行为是正确的,什么行为是错误的,增强他们的是非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并用道德准则严格要求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讲文明、懂礼貌,促进学生道德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创新的教学课堂上,教师要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加强和学生的互动交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主动学习,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如在学习“远离违法犯罪”这一目内容时,我先让学生列举身边常见的不良行为,并引导学生说说对此类行为的认识,由于很多学生法律知识欠缺,所以对不良行为的后果认识很模糊,这时我在多媒体上展示相关法律链接,及时纠正了学生的错误认识,让,学生认识到远离违法犯罪要从杜绝不良行为开始……课堂上通过说一说、议一议、查一查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2.2发挥学科的德育作用,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在进行德育教育时,教师要改变说教的教学方式,结合教材内容创设生活情境,在情境中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社会上人们的各种行为,让他们根据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生活经验来判断哪些行为符合道德准则,值得提倡;哪些行为不符合道德准则,在生活中要避免出现这种行为。如在进行“行为与结果的关系”教学时,我创设了两组情景:第一组情景帮助他人、积极发言、拾金不昧,第二组情景污言秽语、追逐打闹、乱刻乱画。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对两组情景的态度,第一组情景都是良好行为,学生对其赞扬、学习,其结果是良好的;第二组情景是不良行为,学生对其鄙视、谴责,其结果是不良的;通过两组情景探究活动,学生自然而然地归纳出了:行为与结果具有一致性,因此生活中凡事要三思而行,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避免冲动。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教育和新课改的促使下,改善道德法律教育手段,准确定位,积极抓住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接受程度,同时让学生在实践中加强自身素养水平和法律认识,提高自身能力。
参考文献
[1] 赵静.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J/OL].学周刊,2018(34):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