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需要层次理论浅析民族地区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2019-04-12杨雪峰
摘 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强农村基础性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队伍。”通过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分析民族地区基层组织人才队伍存在的困境:生理需要尚未满足、安全需要缺乏保障、社交需要不足、极度缺乏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条件不足。因此,创新提出加强基层组织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改善公共服务医疗水平,加大人才队伍的福利待遇等措施。
关键词 需要层次论 民族地区 基层组织 人才队伍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相关观点
自霍桑试验后,人际关系学说开始不断传播与发展,而作为个体行为研究的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其论文《人类动机理论》中首次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这一理论的产生至今仍能适用并影响深远。
由于动机和激励的程度不同,人的产生效率也是不同。人作为组成组织的最小单元,却恰好是组织活动的具体执行者和组织活动的基础。从人的基本行为规律来构建组织模式的基础是紧紧围绕需要层次理论和自我实现理论来阐述的。马斯洛认为动机是由不同层次与性质需求所组成的,按照其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次序进行依次水平递升。其内容:一是生理需要。它是人类最基本的低需求,同时也是推动力最强的。不仅仅是满足物质层面的生活需求也是维持一个人自我基本生存的需要。二是安全需要。简单理解为规避工作及生活的保障性需求。三是社交需要。相对于前两类需要略显特殊,情感对于人是必需品,如果得不到适度的满足,心理素质会出现失衡。四是尊重需要。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自我尊重,另一方面是对他人的尊重。人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承认和尊重,却往往很少满足,因为它的范围是永无止境的。五是自我实现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发挥自身最大潜力,实现理想中的那个人。它是最高层次的需要,也是最难完成的需要。
与此同时,马斯洛指出这些需要的层次并不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在不同文化的社会中,有时候人的需要会根据不同的性格、多样的环境等产生不同程度的表现。以上五个层次的需要并不完全都能得到满足,一般来说最低层次的容易得到满足感,不过恰好等级层次越高满足感的概率就越来越微弱。因此,应依照实际的具体情况对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不同的分析。
2需要层次理论下贵州民族地区农村基层组织人才队伍建设的困境
人类社会发展是有其自身发展规律的。同自然规律一样,社会规律也是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及重复性的特征。但是,自然规律发生作用是盲目的,而人类社会则是由社会活动的主体——人组成的。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着力培养一批政治思想过硬、知识结构完备且业务能力强的农村基层组织人才队伍。”继2014年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以乡村振兴的战略实施明确提出,“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这表明农村基层组织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然而,从当前社会发展阶段来看,结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由于历史和发展的原因,民族地区的农村基层组织人才队伍建设存在困境。
2.1生理需要尚未满足
生理需要是维持自我基本生存的需要。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以来,虽然我国经济呈现不断上升的状态,但是对于西南部欠发达的民族地区仍存在农村社会经济现状不能适应当前快速经济建设的发展任务的矛盾。通过走访调研,不少村委会主任仅仅有不到1200块的工资,而其余的村民小组长、计生员、财务会计等基层组织的人员的待遇更低,无法维持日常的生活开支,还需要从事其他农务劳动来弥补空缺支出。
2.2安全需要缺乏保障
基层人才队伍一般是比较薄弱的,对于人才这一资源是较为稀缺,总体上来看还存在着总量不足,专业化和职业化程度较低。由于基层一线的工作人员大多数是来自本村村民,普遍存在年龄大、能力弱,致使队伍建设良莠不齐。除此之外,医疗条件无法与城市里相比,很多病症不能得到及时就医,无法留住稀缺人才的资源。
2.3社交需要仍然不足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社交需要也可以称之为爱和归属的需要。它主要包括情感、归属感、社会活动、友谊以及爱的付出与获得。一方面民族地区农村普遍关注的热点是婚姻。根据2017年的人口统计数据,男性比例51.9%,女性48.1%,男性比女性多3.8%。从数据来看,不少优秀的人才可能会因无法满足情感的需要纷纷去往城市发展。另一方面大部分的农村设施不健全,生活较为单一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使越来越多的青年不满足于过去的社交方式,他们需要的是提供精神消费的场所供其娱乐。
2.4尊重需要极度缺乏
人们的价值观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大多数人对于农村的态度仅仅浮现贫困的代名词。由于社会意识的普遍性,影响了人们对农村基层组织队伍人才尊重的需要,这是一种需要他人对于自身的行为肯定,但是却并未得到应有的尊重。一方面是受到制度层面的限制,导致部分有着农村基层工作经验的人才不愿意再继续从事农村工作。另一方面,农村普遍存在资历排序的情况,无论是学历高还是有能力的人才,都无法摆脱与之相对应的平等尊重。
2.5自我实现需要条件不足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民族地区农村发展一直处于滞后的局面,由于城市里经济发展较为优越会有很多就业和创业机会,反之大部分的青壮年外出打工,“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问题逐渐凸显。就基层组织来看,没有具体的人才激励机制,从而无法提升基层组织人员自身价值。另一方面,缺乏完善的人才培训条件和相关专家指导,因此无法满足农村基层组织人员队伍建设中的人才自我实现的需要。 (下转第47页)(上接第41页)
3改善农村基层组织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3.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贵州属于西南部欠发达的省份之一,经济社会发展较为局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基层组织的人才队伍建设。首先是吸引人才的宣传目的。例如新闻传媒、宣传手册、自媒体的应用和教育培训等方式。一方面有利于人员提升综合素质能力,从而增强归属感和亲切感。另一方面,通过宣传手段便于吸引社会中优秀的大学毕业生或技术型人才投身于农村工作。然后是加强基层组织人才队伍的教育和培训。十九大报告中曾提出“懂农业”这一词,简而言之,就是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革,培养人员职业化和技术化的能力并服务于乡村振兴,特别是投入人才和技术且有针对性地对口帮扶,才能实现队伍建设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最后是通过完善农村人才培养体系来健全人才培训机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提到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必须加强教育培训充分发挥挖掘农村现有人才潜力资源,从统筹考虑、分类培训、因材施教等方面着手构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管理体系。
3.2改善公共服务环境和水平
现阶段,贵州民族地区大部分农村的公共服务环境和水平仍处于滞后的状态,例如,医疗水平远远不如城市,无论是医生技能素质还是医疗配套设施,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致使当地村民异地就医的问题,其中也可能是大部分人才“外流”的因素。通过马斯洛第二层次的需要,主要是包括生病和就业及养老的内容,特别是政府部门引起重视,加强对当地医护人员到甲级医院的定期技能和专业培训,从而提升医护人员和农民群众的保健意识。最为重要的是应适当降低医护人员的学历招考,如此一来,可以适度消除农村医疗技术水平的空间局限性。
3.3加大人才队伍的福利待遇
通过走访村落,相关的基层组织人员的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和职务晋升空间的信息收集,明显处于偏少或偏低的情况。按照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核心内容: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在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人才会产生更高一级的需要。因此,全面综合考量当下的实际情况,切实提出较为可行的方式去提高农村基层组织人才的各项待遇。一是协调好基层组织人员的职务待遇,建立科学动态的工资机制。可以采用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的方式来适当提高基层人员的工资待遇。二是核定组织人员的考核基准原则。比如,根据服务于基层的年限和贡献,每年的考核中给于相应的加分奖励,真正地从基层组织人员的自身实际出发,促进民族地区更好地留住人才的路径。
作者简介:杨雪峰(1994-),女,苗族,贵州黄平人,贵州民族大学2017级民族地区行政管理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地区公共政策。
参考文献
[1] 战伟平.新疆人才發展问题及对策探讨——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J].学理论,2014(16):121-122+132.
[2] 万健琳.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对西部人才引进的启示[J].当代经济,2000(0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