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与服务
2019-04-12刘广宁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在大幅度的提升。在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的同时,人们也在开始追求越来越高的精神生活。各种类型的文化馆蓬勃发展,已经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在信息化社会这个大背景下,将数字化建设与服务融入新时代文化馆当中已经成为社会必然趋势,它是国家公共文化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数字化建设与服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文化馆的功能,真正发挥文化馆对人民群众的熏陶和引导作用。对此,本文对新时代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与服务进行了重点探讨。
关键词:文化馆;数字化建设;服务
1前言
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国家提出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战略,以更好的丰富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文化馆作为文化宣传的一个重要载体,对我国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则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传统的文化馆功能较为单一,文化宣传力度较小,若融入数字化建设,则会大大拓展传统的文化馆功能,使文化馆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2新时代文化馆数字化建设与服务的必要性
为什么要进行新时代文化馆数字化建设与服务?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能够使文化馆与时代发展与时俱进。当今社会,每天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技术的巨大发展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社会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化馆一个公共文化机构,只有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才能跟上时代发展潮流,才能够和时代与时俱进。数字化建设与服务能够对以往的文化馆发展模式进行不断的创新,从而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第二,能够大大增强对人民群众的文化吸引力。传统的文化馆在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时,老人和小孩的参与比重最大,而中青年的参与程度较低,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文化馆的服务内容较为单一,无法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将数字化建设与服务融入文化馆建设当中,能够大大丰富文化馆的服务内容,使不同人群的人都能够参与其中,接受文化熏陶套。
第三,能够极大的提高文化馆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数字化建设能够将文化馆内的各项文化服务以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传播出去,使人们在接收文化熏陶之外,也能将文化馆的服务水平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除此之外,数字化建设也能够大大提高文化馆的服务效率,使文化传播速度更快。
3文化馆数字化发展的瓶颈以及相关问题分析
最近的几年来,随着公共文化建设投入的逐步加大,以及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建立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覆盖了我国城乡地区。因此,公共文化服务效率有着明显的提高,其服务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体现出了整体提升、重点突出的发展趋势。但是,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还相对落后,与现今的经济社会先进的生产力和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精神文化的需求相比,文化馆数字化的发展是需要提高的。
3.1建设文化馆系统数字化中的“孤岛现象”
就中国来说,国内有许多省市在积极地推进数字化建设,但对于一个地域来说,缺少一个统一共享的平台来统筹管理本地域的数字文化馆、资源中心等数字化平台间。而且,本地域的文化服务资源信息不能够有效流通,文化资源也不能有效的进行利用,市馆、区(县)馆、街道(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四级服务网络也缺少一个共享的管理平台,所以,统一管理、组织、标准、技术支撑、统筹本地域的人才、设备、节目、素材等各类文化相关资源,形成一个整体的服务网络体系成为发展趋势。
3.2数字化建设型人才的稀缺
如今,文化馆明显缺少数字化以及信息化的专业型人才。根据文化部2015年颁布的相关标准,文化业务馆人员分为音乐、舞蹈、曲艺、美术、摄影、戏剧、书法、文学、网络管理等11类。在建设数字化文化馆过程中,需要网络信息安全、媒体制作、大数据等专业的人才。目前文化馆的干部主要以文艺类为主,缺少数字化处理的专业人才。
3.3提高基层公共文化的服务能力
目前,我国各级文化馆的信息化程度发展仍然不平衡,在这个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以及促公平、保基本的政策下,迫切要求科技与文化相融合,深入基层,提高公共文化的能力。重点是新的技术如何更好的服务于公共文化,如何更好的使工作具体实践与科技相融合。
3.4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地仍未实现
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对公共文化建设越来越重视,基本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公共文化服务发面明显提高,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效。但是与数字化资源的建设方面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要求相比,仍有许多不足。因此,需建立一个统一的数字化建设标准,以及公共数字化资源池,方便整合各个地区的公共文化资源,将文化馆逐步变成地域公共文化数字资源的中心。
4新时代文化馆数字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4.1加大网络平台建设力度
为了有利于文化馆数字化的发展,基础和前提就是要利用互联网,通过结合互联网、云计算及大数据等相关现代化信息技术等文化馆的具体职能,在文化信息资源工程中纳入文化馆系统,有效提升文化馆的有效职能,从而扩大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的覆盖范围。应当加强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应当合理应用数字化技术及手段,努力构建完善的统一文化数字化服务平台,促进公共文化信息资源有效整合,促进形成文化馆管理建设及服务相适应的相关标准,促进线上内容和线下内容的有效结合,不断增加互动次数,构建大众喜爱的文化馆数字化新形态,因而实现更好的发展。
4.2加大信息资源建设力度
文化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是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相互联系的重要桥梁,也是政府向人民群众传播文化的重要方式,因此,文化馆必须要具备丰富的信息资源,从而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馆在进行数字化建设时,必须要将信息资源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具体来说,第一,添加较为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在进行文化信息录入工作时,应对信息资源进行不同种类的编辑整理,对一些较为复杂的信息资源适当的进行删减,确保文化信息资源的质量达标。此外,对于不确定的文化信息应该及时请教有关专家学者,確保信息资源的精准度;第二,在进行文化馆数字化建设时,不仅要注重文化信息资源的丰富度,更要注重对馆内文化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编辑和整理,添加必要的目录和检索信息,从而方便人们进行资料查找;第三,应加大不同类型文化馆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力度。数字化建设的一大好处就是能够大大提高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交流,这对建立网络交流平台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关内技术人员应该发挥网络资源的巨大优势,将不同类型的文化馆融合在一起,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从而最大程度的丰富文化信息资源,使人们接触更多文化内容。
4.3加大文化馆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力度
数字化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网络技术,具有较为复杂的使用特点,所涉及的领域和内容也十分广阔,它是在传统的信息模式当中增加了多媒体信息管理及使用,因此对于工作人员具有相当高的技术要求,这就要求文化馆管理人员在掌握基础业务的同时,还需要掌握相关信息技术。因此,应该对馆内管理人员进行适当的信息技术培训和管理,提升其信息技术水平和能力,从而便于他们有效的管理馆内文化信息资源,提高管理效率。除此之外,文化馆还应积极引进高水平的信息技术人才,充实管理队伍,使其管理水平得到整体提升,这也为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提供了更为坚实的人才和技术基础。
5新时代文化馆数字化服务的建设
5.1新时代文化馆数字化服务的特点
首先,要提到的是个性化服务模式。其含义是通过文化馆这个平台来主动获知人们不同的文化需求和一些群体的共同文化需求,从而使群众的实际需求得到满足。文化馆将以问卷调查为手段,设计合理方案来满足群众的真实需求。同时还需充分利用馆内资源,设计出更多有实际意义的服务,逐渐让人民群众参与其中,并且对于服务开始主动需求。
其次是专业化服务模式。作为业务单位,文化馆的主要任务便是组织、辅导和研究。在服务过程中,应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其业务水平更具专业化。工作中的每一步都应做到精益求精,并且在后期的反馈过程增添奖惩机制,使服务水平保持不断进步。
最后的一个特点就是现代化服务模式。所谓现代化服务模式就是文化馆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实现资源数字化以及服务现代化。具体表现为,文化馆根据地方的文化特征,建设类似于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库,从而开展各式各样的现代化服务。
5.2新时代文化馆数字化服务内容
第一,网络辅导服务。根据基本服务项目及群众实际需求,合理设置和分类相关课程,为群众提供更多丰富的文化艺术类课程,让群众根据兴趣自主进行选择,从而更好地对群众进行辅导。同时,还可以在网站上增设远程课程辅导功能,可通过各种网络聊天软件和平台,对用户进行远程辅导,还能够实现一对一的辅导服务,提升服务质量。
第二,网上阅览服务。利用网络,对各种文化艺术及文化产品进行展示,人民群众在网络上进行浏览和观赏,让人们进一步理解相关文化艺术,能够提升文化馆服务,达到理想效果,实现其价值。
6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文化馆的建设与服务也应当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从而才能更好的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将数字化建设与服务融入新时代文化馆建设当中,不仅能够丰富文化信息资源,更能提高其文化质量,实现文化馆的社会价值。未来,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文化馆将会不断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发展各种类型的文化活动,实现线上线下平台统筹共建,资源共享。依靠数字文化馆的平台以及平台的优秀服务来探索和发展公共文化领域的新型服务模式,也就是数字信息化新型服务模式,进而推進公共文化服务的品牌,不断地扩大公共服务活动新形式,来提高文化资源的利用情况,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构成一个优秀的服务平台,为老百姓提供良好的共享空间。
参考文献
[1]冷小严.新时代文化馆数字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民族博览,2018(08):54-55.
[2]杨婷.浅谈新时期文化馆数字化建设构想[J].大众文艺,2018(07):9-10.
[3]钟文汐.数字媒体艺术在文化馆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
[4]丁啸.大数据背景下数字化文化馆的建设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10):81-82.
[5]刘欣.浅析新时代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与服务[J].大众文艺,2016(09):24.
[6]米伟.浅析大数据背景下数字化文化馆建设[J].黄河之声,2016(02):128.
作者简介
刘广宁(1981.10—),男,籍贯:河北玉田;学历:本科;职称:中级;研究方向:群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