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促进作用

2019-04-12向苏龙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社会适应心理健康体育

【摘要】本文论述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促进作用。从心理健康角度看,体育运动能培养学生控制情绪、洞察情绪、激励自身行为的能力;从社会适应角度看,体育运动能培养学生良好人际交往、正确竞争合作的能力。

【关键词】体育 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1A-0141-02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如果空有素质教育的外表,坚持“应试教育”的里子,将各门主科的成绩作为唯一目标,学生的學习成绩上去了,却容易变成“身体羸弱、心理脆弱、性格软弱、意志薄弱、情义孱弱”的“五弱”少年。体育作为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促进学生健康的课程,其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方面发展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健康”内容应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而体育课程和体育运动特有的“动”的特点,使体育不仅有利于调适学生心理,更能影响其行为,可较大程度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一、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体育运动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转移和分散注意力。学生在其它地方遇到挫折,情绪必然低落、郁闷,适当进行体育运动,无论是体力还是情绪都能获得宣泄,这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注意力,转移了负面情绪,从而逐渐改善自身心境。几乎所有的体育活动都需要以学生的自我了解、控制能力以及积极稳定的心理素质、勇敢坚韧的意志品质作为基础,不同的体育项目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也有着不同的功能和针对性,所以利用不同的体育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育锻炼,在纠正学生个体不同的品质、性格缺陷、心理缺陷方面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一)培养学生控制情绪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有喜悦与快乐,也会有悲伤和烦恼,这些都是人的正常情绪,尤其对于负面情绪,我们不必过于害怕与排斥,关键是如何调节和控制。控制情绪不是压抑,压抑会使负面情绪在心里沉积,超出一定限度时,就会以破坏性的方式爆发出来,造成伤害性后果。长期的压抑还会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如抑郁症、躁狂症、焦虑症等。对于学生而言,可以通过做一些必须要动手去做的事情来控制情绪,比如做运动、逛街、吃美食等,做这些事情时,可以让人沉醉其中,暂时把不快忘掉,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自己不当行为的发生。

例如六年级学生小明,遇事容易急躁、冲动。“校长杯”班级足球赛上,对方队员犯规,他很生气,冲上去就想打架。这时,体育教师及时介入告诉学生:你们打架打伤了对方运动员,轻则违犯校纪校规,也极易引发家长之间的冲突;重则违犯法律,要受到法律制裁。犯规的问题可以通过正规途径解决,交给裁判或者进行申诉、仲裁。通过这样的教育、引导,让学生明白打架斗殴不能解决问题,只能激化矛盾,起到反作用。针对小明同学冲动易怒的性格缺陷,赛后体育教师通过与他沟通交流,引导他平时多参加打太极拳、慢跑、长跑、步行、游泳、骑自行车、射击等有氧运动。这些有氧运动能帮助人调节神经活动和精神状态,增强自我控制能力,使急躁、冲动的性格弱点得到改善。

又如电视剧《十六岁的花季》中的韩小乐由于无意闯入女浴室,遭人误解、歧视,非常痛苦,而他却在排球馆成百上千个地拼命扣球。这是一种自我发泄的方式,目的是通过运动把负面情绪发泄出来,不至于累积造成心理问题,这也是一种自我控制情绪的好方法,避免一时想不开,与打击他的人产生冲突。同理可见,心理工作室常用到的拳击、沙包、大声叫喊等都是起到宣泄情绪、控制情绪作用的治疗方式。

(二)培养学生激励自身行为的能力

喜爱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大都有整顿情绪的能力,他们的性格通常表现出这些特点:目标明确、勇敢拼搏、意志顽强。因此,在体育课中教师可以通过体育运动的方式,塑造学生良好性格,建立学生良好心理品质。例如上体育课时碰到热浪滚滚的天气,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一些轻松有趣的小游戏、小活动,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化解学生怨天尤人、唉声叹气的不良情绪;日常课程中,也可以经常举办一些既富娱乐性又有对抗性的练习、比赛,如篮球、足球对赛。比赛中比分落后较多的一组学生,可能会出现紧张、气馁、狂躁的情绪,但教师不断鼓励学生坚定信念、树立信心,适时化解他们的不良心理,这对培养他们的信心、勇气、坚持性以及自我激励行为是大有帮助的。

例如六年级学生小张,年龄不大,个子挺高,长得又结实,但胆子特别小,非常容易脸红,稍一紧张就手心冒汗,不断想上洗手间。对于这种性格特征的学生,教师可以建议他们经常参加游泳、溜冰、滑雪、拳击、摔跤、单双杠、跳马、跆拳道等运动,这些运动要求人不断克服各种胆怯心理,激发勇敢无畏的精神,去战胜困难。最后,经过综合分析,教师建议他报名参加跆拳道和柔道社团。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小张的性格变得自信起来,胆量也随之变大,处事也沉稳老练起来。

通过多运动、多比赛,锻炼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学生产生不断自我激励的信心,这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做其他事情也有积极影响的。

(三)培养学生洞察情绪的能力

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尤其要引导学生具有同理心,即站在对方的角度替他人着想,能从细小的地方体察到对方的需求,而且能科学合理地作出回应。除了洞察他人的情绪,也要教育、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经常自我反省,找到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学会利用体育活动化解、排除负面情绪。如学生常见的不良情绪问题:寂寞、惆怅、迷惘、困惑、以自我为中心,尤其是遭遇挫折和面对失败时会产生一些灰心、放弃、气馁等消极心理。

例如初一男生小江成绩优秀,但为人喜欢逞强,是非常自负的一个人。小江的爸爸带着他找到学校心理咨询室李老师进行咨询,针对小江喜欢体育运动的特点,李老师建议他找一些水平超过他的对手下棋、打乒乓球或打羽毛球。小江听取了李老师的建议,但是对于性格自负的他,总是败在别人手下,他又气又急,好几次输了比赛就发脾气。对于这种情况,李老师耐心引导他:输了比赛心里难受是人之常情,但你不要只顾着难受、生气,你应该洞察到自己这种不开心的情绪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当你认识到与你比赛的对手是下棋高手或者羽毛球专业运动员,或者是一个经常运动的人,而你自己平常运动并不多,相比之下你输了比赛并不丢脸,甚至你应该以他们为榜样,多加练习,争取有机会战胜他们。小江按李老师的说法去做,在运动比赛中不断品尝成功与失败、高兴与沮丧的复杂情感,学会洞察自己的不良情绪,并学会消化、排解它,他再也没有因为输了比赛而心情低落,反而是受到鼓舞,不断进取。

二、体育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促进作用

从社会适应的角度来看,体育活动的特点是个体与外界社会一个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必须不断调整自己,以适应社会的环境,包括场地、设施、裁判、同伴、对手、观众等等。这个过程不是被动的行为,而是积极主动的适应,既要调适个体心理,更要调整自己具体的行为,从而适应外界的社会。

(一)增强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体育的本质是一种社会性活动,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沟通、交流、合作,让学生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表现出社会责任感。可以这么说,体育活动,尤其是需要合作的体育项目,为学生搭建了一个人际交往的平台。

例如六年级小王性格内向孤僻,平时沉默寡言,很少与人交往。这年秋季,他参加校运会田径800米比赛,最后一圈还落后很多,全班同学都站起来为他加油、助威,有些同学还跟着他一起跑。最后小王奋力拼搏,拿到了第三名。小王特別感动,后来他跟他最钦佩的体育委员说,原以为同学们都不关注他这个不爱说话的人,没想到自己比赛时那么多同学为他加油鼓劲,他深受感动。正是这样的一个契机让他逐渐改变了对同学的看法,也让他开始改变孤僻、内向的性格,平常与同学的交往也多起来。

对于这类不爱与人交往的学生,引导他们从观看体育比赛开始,先当一名观众,感受赛场上同学的热情与风采,受到感染后,他们会逐渐参与到一些团体运动中,例如篮球、兵乓球、排球等,通过运动中的合作、磨合,能逐渐增强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竞争、合作的意识

体育运动是一项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活动,学生需理解为什么要参与竞争,为什么要团结合作,为什么要关爱弱小,为什么要尊重对手,尤其要正确处理“同伴”“对手”与“朋友”的关系,才能形成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培养合作与竞争意识的基础。一些必须要合作才能完成的体育项目,是培养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例如拔河、足球、接力跑、排球、篮球等,需要队员间准确、和谐的配合,才能制胜。而一些对抗性比赛,则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在体育运动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避免出现恶性竞争行为。

例如初二(1)班与初二(6)班班级足球比赛,赛中一名队员不满对方球员连进两球,出现了背后铲球、故意推人等行为,严重违反了赛场规则,导致比赛中断。教师及时到场对这名队员进行了教育疏导,让他明白了比赛有竞争,竞争有输赢,使用不当手段赢得比赛,赢得也不光彩,也促使他树立了正确的竞争意识,在赛场上极少再违反规定。

从心理学角度、社会适应、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来看,体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促进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优势。因为体育运动能培养学生控制情绪、洞察情绪、激励自身行为以及人际交往、竞争合作等能力,而这些能力都是未来社会需求人才的必备能力。

【参考文献】

[1]吴键.学校体育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基本概念的界定与核心目标[J].体育教学,2006(1)

[2]潘明,刘彪虎.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健康的促进[J].体育教学,2006(1)

作者简介:向苏龙(1972— ),男,汉族,湖南宁乡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主要研究体育学科的教育、教学,个人获得市级以上的奖励70余次,正在研究或者结题课题二十余项,出版著作2部,正规刊物发表论文70篇。2005年参加深圳市首届体育教师综合技能比赛以小学组第一名成绩获特等奖,2010年辅导的深圳代表团参加广东省首届体育教师技能赛取得团体总分一等奖。

(责编 黄健清)

猜你喜欢

社会适应心理健康体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2016体育年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需求与服务研究
刍议社会退缩幼儿社会适应的状况
我们的“体育梦”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