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运动意识
2019-04-12赵春霞
赵春霞
[摘 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运动意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教学:营造教学氛围,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评价。
[关键词]体育教学;兴趣;培养;终身运动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23.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9-0066-01
学生好奇心强,兴趣广泛,喜欢运动。因此,小学体育教学要根据课标的要求,多层次、多角度地激发学生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运动意识。
一、营造教学氛围
教学其实就是一种影响过程,要把这种影响更快、更有效地进行下去,激发兴趣是一个重要的手段。课堂中,教学氛围营造得好,学生运动的积极性就会被充分调动,教学效果自然好。
一些教师觉得体育课不是文化课,不需讲究导入。有的教师为了防止学生在上课过程中身体受到损伤,只让学生简单地做一下热身运动,或者将体育器材分给学生后,就让学生自由活动。这样的课堂根本就没有什么运动氛围,教学效果当然不好。
要營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要多动脑,多想办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选择生动、有趣的形式导入课堂。课堂导入的方式有很多,可以用游戏导入,可以用唱歌导入,还可以用故事导入。另外,课堂导入不能一成不变,要交替使用,富有激情和感染力,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爱上体育课。
二、调整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内容应该有效体现四大教育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运动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个体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例如,在三年级第三节体育课上,笔者安排了两项教学内容:一是基本体操,也就是第八套广播体操;二是“守卫红旗”游戏。通过学习,学生掌握了广播操的基本动作。如果只进行基本体操的学习,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因此,在复习体操动作后,笔者适当穿插游戏,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活跃学生的大脑,又可以激发学生运动的兴趣,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容量大小及学生学习的进程、掌握的程度,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育人功能,让整堂课既充实有效,又趣味盎然。
三、创新教学方法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选择适当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只研究教师的教法,不重视学生的学法研究和探索,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学法的研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指导学生看图模仿;让学生分组合作探究,相互帮助,相互纠正;在教学过程中,只提要求,不教方法,让学生尝试学习;发扬教学民主,听取学生的意见……如教学第八套广播体操时,部分站队靠后的学生经常出现动作不规范的情况。经过调查,笔者发现是因为自己在讲解动作要领时,讲话速度太快,声音不够洪亮,加上学校周边环境嘈杂,导致后排的学生听不清楚。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利用上室内课的时机,要求学生认真观看广播体操的分解动作,然后到室外练习,从而提高了室外课的教学效率。
新课标拓宽了体育课的学习领域,这对担任体育课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在《增强自尊和自信》的课例中,笔者让学生自己动手布设一条“勇敢者的道路”,路上要设置体操队、跨栏架、跳箱盖和体操垫四种障碍,障碍顺序自定。通过练习,学生提高了运动兴趣,克服运动障碍,实现了学习目标。
四、优化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客观公正的评价可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课堂教学评价一般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效果三个方面进行。因此,教师应根据课标的要求,不断优化、细化教学评价,激发因此,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例如,教学《穿越小树林》时,笔者根据激励性、发展性、过程性的三大评价原则和学生的个体差异,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失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要求学生完成以下任务:(1)认真听游戏的方法和规则;(2)练习;(3)分组比赛。最后,笔者对学生参与活动表现出来的兴趣、态度、情感等方面进行评价,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使他们掌握体育运动技能。
在评价环节,教师还要重视评价制度的制定、评价措施的落实:实行课堂表现记录制度和小组合作评价制度;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如阶段性评价与终评相结合、组评与师评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只要教师多学习课程标准,多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多开动脑筋,就一定能够想出更多更好的方法,激发学生运动的兴趣,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终身运动意识。
(特约编辑 木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