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易错题成为毕业总复习的助推器

2019-04-12莫玉妮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总复习助推器错误

莫玉妮

[摘 要]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的内容包括六个学年十二册课本的知识,体量驳杂,单纯的知识梳理像记流水账,容易引起师生共同的腻烦和反感。为了走出复习困局,将易题作为新的教学资源充分加以利用,可帮助学生夯实知识基础,梳理相关知识,盘活知识系统,使其成为毕业总复习的助推器。

[关键词]错误;总复习;助推器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8-0048-02

“怎样提高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效率?”这是毕业班数学教师重点思考的问题。将学生以往爱犯的错误汇总起来,在课堂上集中讨论解决,可以有效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减少同类错误再犯的可能。笔者将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谈谈六年级的总复习课中如何充分利用易错题,使其成为毕业总复习的助推器。

一、顺错改错,夯实知识基础

学生在复习中出错在所难免,作为教师要学会利用错误,引导学生从错误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剖析错误中点拨和启发学生,使其在修改和防止错误中重新理解知识,再次夯实知识基础。

错因分析:这两道题出错的原因是学生将单复名数搞混淆,在转化中思维错乱。很多学生在思考此类问题时,受十进制进率的影响,将时间进率默认为十进制;还有学生对单名数和复名数分辨不清,不清楚其转换程序,再加上马虎大意,只是以小数点为分界对数据进行机械地分离,然后配上不同的度量单位。

教学改进(片段):

师:这节课我们温习常见的量,先来回顾一下几个常见的题目。

(展示以上错例1)

师:你能一眼看出错在哪吗?还记得正确解答方法吗?

生1:2.4时=2时24分。

师:怎么证明现在的答案是对的,原答案是错的?

生2:2.4时可分解为整小时数2时和零小时数0.4时,2小时是120分钟,0.4时是24分钟,统一折合成分钟数是144分钟,而原答案中2时4分只有124分钟,明显偏少。

师:那么“2.4时=2时4分”,是在哪里出了错?可以找出犯错的根源吗?

生3:它只是机械地将原数字进行整数和小数部分的分离,对于小数部分0.4没有严格按照进率折算。

师:对于2.05dm[2]=(2)L=(50)ml,出错的根源又在哪里?

生4:它是将2.05dm[3]一次性转换成了用两个单位联合表示的形式2(L)50(mL),而题目要求将体积进行两次转换,先全部换算成以“L”为单位的数量,再整体转换成以“mL”为单位的数量。

师:也就是理解错了题意。两个单位之间有没有等号连接,决定了题目的性质是转换成两个单名数联合表示还是用复名数表示。

师(小结):看来转换单位表示数量时,不是简单分离数据添加单位就行,一定要按程序进行进率换算和分清单、复名数的区别。

二、将错就错,梳理相关知识

学生的兴趣是复习课最强的驱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注意力自然会高度集中,心思也会更加缜密,可以减少非智力因素出错的概率,尤其是“炒现饭”的复习课,学生因为对一些知识太过熟悉而容易腻烦生厌。复习时除了简单再现旧知外,还应站在一定高度进行新的解读,增加新鲜感。用易错题来带动旧知,可激起学生回顾旧知的欲望,同时在纠错的过程中也加强了学生对旧知应用的内在需求。

【错例2】如果大圆直径的长度是小圆直径长度的3倍,那么大圆周长是小圆周长的( )倍,小圆面积是大圆面积的( )。

错解:3倍;9倍或一个错误的分数。

错因分析:这一类习题学生屡做屡错,出错的原因很大程度在于学生对题意的理解存在偏差,还有部分学生思路正确但是计算错误。

教学改进(片段):

师:许多学生想到用列举赋值法来解决,但是计算时容易出错,有没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

生1:不管给直径赋予什么数值,因为公式中含有3.14,计算都很复杂。

师:真的没有办法简化计算过程了吗?

(学生小组讨论)

生2:其实不用算出结果,很多数据可以抵消。大、小圆周长之比=(3.14[×]3)[÷](3.14[×]1)=3[÷]1=3;小、大圆面积之比=[(3.14)×(1÷2)2][÷][(3.14)×(3÷2)2]=0.5[÷]1.5[2]=1[∶]9=[19]。

师:是的,周长和面积的算式中都有3.14,相除时可以将被除数和除数中的3.14(或者3.14[2])抵消掉。

师:这么操作的依據是什么?

生(齐):商不变定律。

生3:还有更简捷的方法,两圆周长之比为[3.14×33.14×1]=3,两圆面积之比为[12×3.1432×3.14]=[19]。

师:这又是依据什么而得?

生(齐):分数的基本性质。

生4:其实根本不用列式。因为周长与直径成正比,于是周长之比就等于直径之比,而面积与半径的平方成正比,所以两圆面积之比就等于半径平方之比。

三、找错辨错,盘活知识系统

数学教学中,不仅要传递知识,磨炼技能,还应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学科素质。要做到这些,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复习课任务多、时间紧,为了提高复习效率,就要充分发动学生“寻错”“辨错”。

【错例3】甲数的[13]与乙数的[14]大小相等,甲、乙两数的比是( )。

错解:4[∶]3。第一种思路:甲[∶]乙=[13][∶][14]=4[∶]3;第二种思路:([13][×]12)[∶]([14][×]12)=4[∶]3。

错因分析:仔细分析两种错误思路,可以发现,学生理解有偏差,都把甲数与乙数当成[13]和[14]本身。

教学改进(片段):

师:能用一个等式表达题中的数量关系吗?

生1:甲数[×][13]=乙数[×][14]。

师:能通过这个等式,推出两个数的比吗?

生2:甲数[×][13]=乙数[×][14]=1,因此得出甲=3,乙=4。

师:为什么非得等于1呢?可以等于别的数吗?

生3:可以让它们等于任意数,根据甲数[×][13]=乙数[×][14],得甲数[∶]乙数=[14∶][13]=3[∶]4。

师:这么做的原理是什么?

生(齐):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何将复习课上得简练有力,是每一个毕业班教师必须深思的问题。在总复习时设立易错题集,逐一解析,可以提高复习效率,也可以增加复习课的趣味性。数学复习课是一片有待开发的沃土,只要教师勤于思考探索,就可以让复习课大放异彩。

(责编 罗 艳)

猜你喜欢

总复习助推器错误
美国SLS重型运载火箭助推器测试
导读案,英语启发式阅读教学的“助推器”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
可爱的错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