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英语教学中对美术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
2019-04-12胡蓉
【摘要】本论文讨论了公共英语教学中培养美术艺术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分析研究对象的基础上从词汇、语篇和语用三个维度结合课本素材具体讨论了在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意识;跨文化教学;公共英语;美术生
【作者简介】胡蓉,湖南艺术职业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南艺术职业学院2017年度院级立项课题《英语教学中美术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以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美术生为例》(课题批准号:HY1704010806)最终结题成果。
一、研究背景
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国际大背景下,中国新四大发明的问世以及信息科技的不断创新加速了经济的发展,超大信息交流量强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在文化、经济、科技等方面的相互交流,尤其在“一带一路”方针政策的提出下,我国各领域的国际型人才需求将大大提高,因此对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应成为大学阶段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内容, 那么,在英语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这种意识和能力,将迎来新一轮的挑战来适应新的环境。
在新的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把跨文化能力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和教育目标,并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教学要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王守仁2016:5)。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贯彻“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 的方针,进一步提出了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以加强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更新跨文化教学理念、创新跨文化教学方法是当务之急”(张红玲等2018:60),也意味着跨文化教育、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应该是新形势下外语教学的本质和培养人才的目标。
国家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培养影响世界的时尚品牌和设计师品牌战略,这离不开艺术学科的发展以及艺术人才的培养,艺术类高职院校和艺术专业理所应当重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本论文将探讨如何培养艺术类学生中的美术专业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分别从词汇、语篇、语用三维度结合文化教学来研究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对美术生英语学习的必要性,凸显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结合的特点,旨在培养美术生的跨文化意识,使其成为跨文化的人,摆脱民族中心主义的狭隘思想,对英语文化更加宽容,了解文化的同时,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专业综合能力,此研究对美术生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及教师队伍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美术学生的特点
美术生情感丰富,富于联想,表现力强,思维活跃,比较感性,善于形象思维,空间记忆力好,具有较强的语言可塑性。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专业情节浓厚,文化基础薄弱,外语能力较差。由于美术专业学习的早期介入以及进入大学后,美术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必须参加较多的艺术实践活动,并且在对待专业课程与文化课程的态度上,重“专”轻“文”,尤其花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少之又少。回顾过去,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受到结构主义理论的影响,针对艺术生的英语教学强调的是语言形式的教学,即着重于语音、语法、词汇的单一练习;忽视了英语课程的人文性,即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使得学生缺乏对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价值观等的了解。因此,美术生的英语水平还远远达不到大学英语学习阶段的要求,并且他们对英语文化知识知之甚少,对语言的运用赖以存在的价值观念、交际模式、言谈规约的了解也十分有限。
三、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学习一门外语的语音、语法和词汇并不意味着掌握了此语言并顺利进行交际。正如Thomas指出“语法错误从表层上就能看出,受话者很容易发现这种错误。这种错误一旦发现,受话者会认为说话中缺乏足够的语言知识,因此可以原谅。语用失误却不会被象语法失误一样看待。如果能够说一口流利外语的人出现语用失误,他很可能会被认为缺乏礼貌或不友好。他在交际中的失误便不会被归咎于语言能力的缺乏,而会被归咎于他的粗鲁或敌意。”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双方如果不能了解彼此的文化背景,那么很容易产生不解甚至误解,导致交际失败。
对于美术生来说,外国艺术理论的学习、对国际著名艺术作品的赏析以及国际艺术交流的参与,都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这不仅仅是对语言技能的掌握,同时也需学生对外国人文、历史、宗教等有一定深度的了解。因此对英语的掌握不仅仅是语言基本技能的掌握,还应该是掌握其背后的英语文化知识。
四、如何培养美术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具有敏锐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才能正确理解文化差异,有效而得体地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因此在针对美术生的英语教学中,可从以下三个维度即词汇,语篇和语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
1.词汇。词汇的学习是掌握任何语言的基础,同时也贯穿语言学习整个过程,在词汇的教学中除了简单的音标学习和意义解释,还应针对美术生的专业特点介绍词汇背后的文化特征。
颜色词汇,动物词汇以及数字词汇是每种语言中都普遍存在的词汇,但这几类词汇的象征意义和感情色彩存在很大的文化差异,对于美术生的专业学习而言,这几类词汇出现在艺术创作上的频率是非常之高,因此对词汇尤其是这三类词汇的文化差异的了解,是专业学习和专业素养提高的必备知识。例如在Dancing Beijing 这篇课文中反复提到red这个词汇,不仅应该让学生熟悉其基本意义以及掌握相关用法和在俚语中的使用,如 red tape 繁文缛节,a red-letter day 非常重要的一天, red ink 债务,paint the town red 晚上出去玩得开心,更要以启发式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其背后文化内涵,提出问题“Can you find the different meanings of red in the passage ?”通过通读整篇课文学生可以在文中找出red 对于中国人其代表了喜庆(jubilance)、好运(good luck)、热情(passion)、新生(new born)、力量(power)等意义,紧接着提出“ What does it mean for western people?”同时通过多媒体手段给学生展示一些欧美艺术作品,如经典电影海报、优秀平面广告以及服饰设计等让学生在视觉上产生冲击,用艺术作品中的隐形符号来突出 red 在歐美文化中代表了不同的意义,如 爱情(love),性感(sexy), 热情(hot),暴力(violation)和危险(danger)等。在单元Road signs and communiy中有许多关于路牌号,楼房层次和房号等的学习,在简单教授英文数字读法的同时可结合西方文化的差异性,用现代信息手段的方式补充这些数字背后的故事和意义。让学生了解在西方文化中,“7”是一个吉祥数字,有“lucky seven”的说法,西方人喜欢在7月举办婚礼,并且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也是定在当地时间的7月27号,归根结底“7”的这些象征意义是与基督教的宗教信仰是有关的。而“13”在西方文化中是个不吉利的数字,这也源于基督教中关于耶稣和十二门徒的故事。因此在西方国家的建筑中一般不标明十三层。这些有关的英语文化知识让学生从专业的角度来重新认识这些词汇得以实现英语学习服务于专业的目的,挖掘出英语学习的实际意义能提升语言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英语学习,形成良性循环。
2.语篇。根据系统功能语法的观点,语篇是一个语言使用单位,是一个语意单位,它不是一个比句子大的单位。一段情景对话,一篇英语课文或者一张设计巧妙的英语海报这都是语篇,结合美术生的特点,把专业知识融入到英语语言教学中,比如在invitation etiquette这一单元关于邀请卡或邀请函的应用文教学中,首先展示一些国际大公司设计的邀请卡作为范例,从色彩到设计形式再到语言的规范性,从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参与讨论、学生自我或相互评价等环节来设计教学,这样既到达了教学大纲对英语应用文写作的教学要求,又完成了要求学生从专业的视角运用美术知识进行对比、分析、鉴赏的任务,最后给予学生自我学习空间来完成实践作业,要求结合美术专业特色自己设计一款邀请函或邀请卡,作为单元学习的成果来提升能力。这样的教学设计也同样可运用到关于西方节日文化类为主题的语篇教学中,譬如在holiday celebriation单元学习中,以介绍西方传统节日文化作为出发点,介入节日海报或通知的学习,此知识点正好与美术专业设计课程的学习进行了无缝链接,能让学生发挥专业的优势,从颜色(color)、字体设计(font designing)、排版设计(layout designing)等方面考虑海报或通知的设计,这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英语文字表达更需要学生了解西方人对颜色的偏爱 如白色象征着干净和纯洁, 英语中黄色并不代表色情,blue既代表不愉快又表示社会地位高、有权势或出生高贵;还要求学生了解一些有关英文书写规范和字体风格的相关知识,如Didot(狄多体)字体既保留了传统古罗马字体的风格又拥有现代风格,适合时尚杂志封面大写和标题字体,其成为优雅、成熟和时尚的代表。学生们既要利用美术设计基础知识同时须要收集课外资料才能顺利完成实践作业环节,以手绘稿或ppt的形式分小组上交,作品可作为下一次课的导入内容。这样既掌握了基本的语言知识更提升了语言的表达能力同时体现了语言服务于专业的价值,有利于美术生改善对英语公共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公共基础课也能找到专业归属感。
3.语用。语言除了表达意义以外,还有用来实施行为的功能。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既体现为语言表达了文化内容又体现为语言使用的规则受到文化的影响。不同文化的语言规则是有差异的,了解不同文化的语用特点和规则才能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如今与欧美艺术文化以及专家学者的相互沟通、交流、学习慢慢成为艺术类高校或专业开拓学生国际视野、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渠道。因此,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将是不可或缺。尤其是语用方面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跨文化语用学研究最多的言语行为是与礼貌有密切关系的称呼语、称赞语、道歉语和请求语(跨文化交际,93)。在教材内容的对话环节教学中,可利用微视频补充课本中有限的对话范例,譬如在单元 Hello,hi!对话教学中,通过文化背景知识介绍以及短视频教学,让学生了解称呼在美国英语中可分为三类:相互称名;相互称“职位或头衔+姓”;一方称名,一方称“职位或头衔+姓”,这与中国有亲属称谓泛化现象是不同的,在英语国家,亲属称谓很少在社交场合使用,还有“老”在西方文化中是比较忌讳的概念。又如在saying thanks or sorry单元学习中,要让学生知道在英语文化中称赞的功能就包括了打招呼、感谢、表示抱歉、引出话题等社交功能。在跨文化交际中,称赞语是使用非常频繁的语言表达,但是称赞的对象、内容、频率和回答方式都有文化的差异,使用不当会造成尴尬甚至误解。西方人在称赞用语中多喜欢nice、beautiful、good、great、pretty, 同时在得到感谢和称赞时,英语国家的人一般采用接受的方式,回答“my plesure”、 “thank you + 其他策略”。在跨文化意识中,英语中的道歉内容分为碰撞身体,打断对话,社交失态,占用时间,损坏物品和带来不便这六个方面。并且无论双方地位高低,道歉都需要包括明确的道歉词,比如“im sorry” “i apologize for……”。请求的言语行为与礼貌的关系非常密切。越间接的请求越显得礼貌,英美人通常用疑问句来表达请求以此达到礼貌目的。比如在cummuncation by phone 单元教学中,电话用语必须注意礼貌性,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 id like to speak to… 和 may I speak to…的礼貌程度,以及在hotel service單元的预定宾馆对话中ld like to book a single room for two nights? 和 may I book a room for three nights? 两种问话方式的礼貌程度。
五、结语
英语教学本质上就是跨文化教学,而跨文化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看待本土文化和目标文化,由此增强跨文化意识(Byram1997; Fantini, 2006)。美术专业学生学习的理论与技巧大多来自西方世界,面对西方美学的影响,英语教学须帮助学生重拾中国本土文化身份,教师应帮助学生从一个“局外人”的角度了解本土文化(金英贤,Martin Cortazzi2012; Larzen-ostermark, 2008:527),这将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两种文化即本土文化和目标文化的跨文化理解、阐述和表达能力。本论文针对如何培养美术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方法的探讨可能具有一定局限性,仍需进一步的理论提升和方法论证,但对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这一研究领域和英语教学研究仍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Byram M. Teaching and Assess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M].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1997.
[2]中国学生的学习文化研究.技巧、意识和跨文化适应[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3]祖晓梅.跨文化交际[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4]王守人.《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点解读[J].外语界,2016(3): 2-10.
[5]张红玲.基于竞赛的跨文化能力评价研究——以“外教社杯”上海市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为例[J].外语界,2018.
[6]孙有中.外语教语于跨文化能力培养[J].中国外语,2016.
[7]新编实用英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